APP下载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2020-03-23许舒华

课外语文·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培养对策阅读能力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顺应教育主流思潮,以生为中心,学生在语文课堂占据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个性的释放。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元认知基本内涵,分析了基于元认知策略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117-02

【本文著录格式】许舒华.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20,19(06):117-118.

元认知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运用现实意义重大,学生对自我认知进行控制和监控,依据阅读教学目标制订计划,选择科学的阅读策略,自我认知中解决问题和反思,及时客观地做出阅读评价,认识到阅读中的不足,对阅读内容产生质疑,然后自我提问和自我监视,调整认知策略,这样就能依靠元认知知识、体验、控制等,在自我探索和合作学习中锻炼思维,最终实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元认知基本内涵

元认知体现在对自我认知过程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调节能力,其是一种高效学习策略,通过自我认知的监视和控制,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提升阅读能力,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元认知策略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用元认知能力,依据阅读目标和任务,制订阅读计划,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并且在整个认知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最终做出公正评价,产生個性化的认知,反思阅读中的不足,具有了思辨能力和探究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二、元认知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要做的是制定计划,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比如确定阅读目标、阅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其次是自我认知监控过程,阅读中要开动大脑,具备思辨能力,自我提问和思考,监督阅读速度和消耗的时间;最后就是自我认知的调节,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完成后对认知进行总结和检查,一旦发现认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就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补救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认知策略,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也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明确阅读目标

元认知策略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确保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就必须将计划策略落实到位,教师结合教学大纲确定阅读总目标,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知识水平,确定自主阅读目标,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样既能满足阅读教学整体要求,又能实现个性化阅读,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完成设定的阅读目标,促进每个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制定更贴合学生能力的自我阅读目标,阅读中高效完成目标,从中体会到成就感,阅读具有了充足的动力,就能积极融入阅读活动,在自我认知中掌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阅读效率高并且成果显著,慢慢地学会阅读,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分为略读和精读,首先要大致浏览文章,初步感知文本,大概了解文章讲了什么,然后才是精读,细细品味文章,梳理脉络和总结写作特点,构建结构框架,深入剖析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情感的内化,理解变得透彻,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从文体入手,记叙文抓住六要素,以及叙述的线索和顺序,议论文则要从论点、论据、论证着手,其次就是要综合分析文章,比如采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中心句、引领全文的关键词或者句子等,通过深度思维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则要上升到更高层次,不能局限在理解上,而是要提高鉴赏能力,通过总结人物形象、写作特点等,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评价。

三、监控策略运用

(一)朗读法

初中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朗读法,调动多种感官,学生边朗读边联想和思考,体味文章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朗读方法众多,比如单读、齐声朗诵、分角色朗读等,能激发朗读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朗读效果,教师根据文章内容,配上适合的音乐,或者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带入到生动的情境中,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思想情感,增强文章感染力,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内化知识。比如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融入角色中去,朗读中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神态等,这样就能了解警官对待不同身份狗主人的态度,呈现出一个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形象,也能感受到小市民的麻木和卑微,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在自我认知中完成阅读,并且评价认知活动结果,在自我提问中完成阅读。

(二)批注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疏忽元认知,课堂未能落实个性化阅读,教师掌控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零碎的知识板块,学生对阅读内容整体认知能力差,不具备超认知的能力,语文阅读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调整策略。学生在阅读和认知中遇到障碍以后,必须进行批注,运用各种符号,把不懂的地方圈出来,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抑或用红笔标记,一边阅读一边动脑,避免阅读被动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阅读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批注的方法主要有感想式、质疑式、评价式、联想式等,比如在学习《孔乙己》中,教师引导学生批注,提出问题:文中写了“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不用“摸”?促使学生阅读相关句子,分析和品味,做好批注,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后回过头看批注,从中找出不足,启迪智慧。

(三)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实行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采用同质异构的分组办法,四个学生为一组,讨论阅读中疑难问题,也可说说对阅读内容的见解,各抒己见,每个人有评价文章的机会,同时还要形成质疑精神,发现新问题。目前,初中生在语文阅读中普遍缺乏的是自我监控能力,阅读的目标性不强,教师要有意识提升这种认知过程监控能力,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注重细节性的东西,揣摩段落含义,在自主思考中找到阅读不足之处。以《春酒》为例,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批注,然后合作探究,布置任务:文章主要叙述了几件事?有什么意义?作者回忆的只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学生小组交流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或者产生疑问,对文章理解深刻,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得学生阅读中解决问题,学会阅读。

四、调节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掌握学生心理,大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想要得到团队的认同,教师要结合这些心理,制定调节策略。精心设计和文章有关的习题,阅读之后自主完成习题,这样就能检查出不足,然后进行调整。另外,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习题,每个人制定的目标不同,设计的习题自然也有差异,可检测出阅读中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调整。设计检测习题要难易结合,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上面所说的方法主要用于自我检查,还能采取汇报的办法,学生在完成了某个环节的阅读任务以后,主动汇报阅读成果,或者谈一谈阅读心得,明确阅读中的困难,积极应对,最终解决疑难问题,并且把阅读过程中积极和消极的感受说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阅读教学运用元认知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学为主体,教为学服务,利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整策略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动脑,思维水平会有显著提升,阅读能力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葳.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分析[J].才智,2018(20).

[2]江瑞芬.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赵艳丽.元认知策略训练在技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8(6).

[4]李建国.浅探元认知策略在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6).

猜你喜欢

元认知策略培养对策阅读能力
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