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升技巧

2020-03-23柳芬

课外语文·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

【摘要】现如今,亲子阅读、绘本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网络阅读等各种名目、各种类别的阅读形式交相辉映,精彩纷呈。那么,当学生已经有了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时,我们还需要从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这两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的广度;阅读的深度;网络阅读;听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011-01

【本文著录格式】柳芬.浅淡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升技巧[J].课外语文,2020,19(06):11,13.

近十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部编教材的改版修订,新高考政策的全面革新,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终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一时间,亲子阅读、绘本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网络阅读等各种名目、各种类别的阅读形式交相辉映,精彩纷呈。可以说,现今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在中低年级,甚至是幼儿时期,得到有效的激发,阅读习惯也能得到初步的培养。因此,本文仅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等作初步的探讨。

一、拓宽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

(一)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书目选择多样化

选书是课外阅读的起点。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老师,作为学生阅读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又要言传身教,循循善诱,逐步指引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书。比如向喜欢英雄人物、崇尚个人魅力的同学,推荐《毛泽东传》《贝多芬传》《比尔·盖茨传》等;向喜欢历史、传说、故事的同学,推荐《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大唐帝国》等;向喜欢地理、天文、民俗的同学,推荐一些名人游记、旅行攻略……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点,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孩子就能很快体会到阅读的快感。而当孩子完全沉浸在书中的情境里,他们就会为书中的精彩情节而牵肠挂肚,会为书中的人物命运而辗转反侧,自然,孩子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慢慢树立。

(二)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群文对比阅读

孩子的阅读往往是以兴趣为先导,但是只凭兴趣阅读必然有失偏颇。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群文对比阅读,是拓宽学生阅读广度的有效途径。比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是“父母之爱”,教材选取了4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引导学生感悟父母之爱。但由于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不一,部分孩子从小独断专横或者个性叛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加上教材所选的四篇例文是站在旁观者或者成人视角来写父母之爱的,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针对这些情况,我引导孩子自己去搜集了一些篇目,作为对教材的补充阅读,如《天堂有棵枇杷树》(丁立梅)、《父亲手记》(肖复兴)、《离别》(朱自清),甚至还有一两篇我往届学生写的感人作文。通过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视角的同主题作品,孩子对父母之爱体悟得更深了,也更广泛了。

(三)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类比迁移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慢慢有了偶像崇拜的趋向。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使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评析人物或事件。比如五上第八单元的主题是毛泽东其人其事,当学习完毛泽东的诗词《长征》后,我就让学生课后搜集了毛泽东的其他作品,除了诗词,也有一些他在革命途中的报告、演讲稿,等等,还让学生搜集整理了一些家中长辈对毛主席的评论赞辞,等等。这样,学生获得的印象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提到的“伟人的节操与凡人的情怀”这两个方面,而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

(四)在设置阅读底线之上,对学生感兴趣的新型阅读文本,要持开放态度

从社会发展来看,近十年网络小说迅速崛起。当年的通俗小说与传统小说平分秋色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网络小说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玄幻、悬疑、惊悚、异能等类型的网络小说,既切合了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快感,学生感兴趣也是必然。既然强行禁止行不通,与其学生背地里偷偷读,不如引导学生甄别、判断,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内,选择最上乘之作而阅读。一个很成功的引导范例是,一个爱读玄幻作品的小女生,在老师的激励下,爱上了《哈利·波特》,从第一季一直追到最新版,仍覺不过瘾,于是买来英文原版读,最终实现了中英文阅读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不但对不同风格的、不同类别的书我们要持开放态度,对不同版本的译作,各种名目的修订版,也要引导学生甄别、比较。

(五)对学生选择的新型阅读形式与阅读平台,我们也要持开放态度

近两年来,新型阅读形式花样百出,新型的阅读平台也是层出不穷。很多成年人喜欢的听书软件(如《喜马拉雅》App),孩子也是爱不释“耳”。既然这样,在晚餐过后,一家人一起听一段书,谈一谈各自的收获与感悟,也未尝不可。有些家长出门间隙,喜欢在Kindle阅读器上阅读,方便快捷,有些孩子也喜欢这种阅读体验。

作为老师,需要用一种前瞻思维来看待这些事。阅读书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现在书籍的存在已不仅仅是以纸张为载体,那么我们当然也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阅读纸质版书才能算是阅读。时代在不断变迁,阅读的边界也不断扩大,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切。

二、拓宽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

(一)学生课外文本阅读的难度要循序渐进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是正处于发展中的孩子。我们要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推荐书籍,既要注意阶段性又要注意连贯性,同时又不能损伤孩子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所推荐文本的语言表达既不能太浅显,使学生厌倦,又不能过于艰涩、深奥,远超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与认知能力。总之,只有适合孩子成长,孩子愿意阅读的文本,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感知,磨炼他们的阅读意志,从而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受益。

(二)注重阅读前的方法指导与读前动员

班级可以组织“每周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前可以由老师或者读书积极分子作一些读前动员大会。在会上,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读书,会读得更加深入一些。同时,老师还可以针对书的文本特点,作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如精读、跳读、猜读、回读,等等。

(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

小学中高段的多数孩子,阅读时只注意阅读的快感与体验,很少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所以,我建议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是读书,尽可能拿着笔圈点重点,及时记录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如果是大家同读一本书,则可以带着读前动员大会上的一些疑问去读书,这样自然收获颇丰。如果是其他形式的阅读,比如听书,就可以在一个章节听完后,与同学或家人交流看法。如果使用阅读器(如Kindle)阅读,可以在阅读器上做笔记。

(四)学生阅读的收获感悟要及时记录反馈

如果学生的阅读一直没有反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然会大大受挫。作为老师,需要多多提醒、指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反馈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一种便是摘录,将自己喜欢的、阅读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段落摘录下来。这项工作是慢功,只要学生能坚持,多半会有良好的效果。

举行读书汇报会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比如五年级下册有一个名著单元,我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让孩子集中读了《三国演义》,然后在班上开展了“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读书汇报活动,孩子通过这样的读说训练,对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也更加立体了。

总之,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同时在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能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浅探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