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陈台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03-23樊韵雅方军

价值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乡村振兴

樊韵雅 方军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下开展“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值得探索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陈台村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提炼出适合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major decision made a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s a major historical task, is the new era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ork.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realiz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Chentai Village, and extracts the suit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產业;路径研究;陈台村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path study;Chentai Village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5-0019-0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1];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强调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蚌埠市五河县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在乡村振兴方面稳步推进,根据乡村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拉动乡村就业,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之一,而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可取之路,是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值得探索的一环,也是陈台村要取得持续发展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历史与现实实践提出的契合战略,最终的目的是建设成美丽乡村,实现乡村“善治”。国外学者在相关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诸多研究,在乡村治理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与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日本因地制宜型模式通过推行“造村运动”,立足本土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韩国的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以低成本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通过官民一体的新村运动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2];德国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作长期性的社会实践工作,通过村庄更新发展计划,在制度层面不断调整,改革方面规范引导,逐步实现乡村的发展与繁荣”[3];荷兰精简集约型模式通过农地整理,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瑞士的生态环境型模式则通过构建优美生态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貌以及便捷的硬件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4];美国的城乡共生型模式即“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等发展策略,以互利共生为原则,拉动乡村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5];加拿大的伙伴协作型模式“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颁布了《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共同致力于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6]”。

在我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发展路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梁靖婧、樊帆通过对产业兴旺的问题分析,深入探讨了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与意义。李小燕、赵相斌以乡风文明为出发点,强调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实现协调发展;杨永超通过剖析常州特色农业小镇,提出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实现乡村振兴。总体而言,国内现有研究大多以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地区为研究对象,且具有普遍借鉴性的较少,以研究现状问题对策或建议居多,原因分析与路径归纳较少。本文通过对皖北陈台村发展特色农业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村内合作社特色产业深入剖析,以期探索出适合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1  陈台村基本情况

陈台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境内,于淮河大堤北侧,距五河县城12公里处。村庄共辖有3个自然庄,村民组10个,17名党员,30名村民代表,10名党员议事代表。村内总户数578户,实有人口2320,劳动力人口1600余人,流出人口65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2700亩,人均耕地1.2亩,该村以特色种植业为主导,特色作物大蒜、红辣椒等。在发展合作社特色农业前,陈台村农业主要以种植大豆水稻、规模性饲养家猪为主要小农经济发展模式,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好乡村等工作的深入展开,村两委根据本村的自然特点与地域优势,以特色种植业为振兴抓手,把合作社红辣椒种植业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提倡规模种植,积极推进电商行业与农业的融合,拓宽销售渠道,并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业、特色采摘业,完成传统单一性的农业向新型高新农业方向发展的转型。

2  陈台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2.1 以党建引领扶贫,产业带动脱贫

与其他村党组不同的是,陈台村独特之处在于,陈建书记除担任陈台村村支部书兼村长,还是群里蔬菜合作社的发起人与总负责人。在陈建书记带领下,陈台村党支部通过不断夯实村内党建,以“开放、人本、服务、智慧、和谐”四个基本导向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精品扶富,依托当地村民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习惯,发展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设施蔬菜种植业,组建成立群力蔬菜合作社,引进红辣椒种植技术,动员村民与贫困户的参与,打造陈台村独有的红辣椒特色产业。目前,陈台村村辣椒种植规模近2000亩,亩产红泡椒超过1万斤,全村年均辣椒总量近1万吨,棚均效益23000元左右。合作社成立后,陈台村通过多种方式吸纳成员加入,如流转土地、资金入股、进合作社务工等,带动该村68户贫困户及4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辣椒种植也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2.2 参与主体多元化,共建特色产业

陈台村以陈氏为主要姓氏,占村子50%左右,村民彼此之间以血缘、亲戚关系为主,这对合作社内部凝聚力、共同价值的认同感方面都有极大促进作用。陈台村内村民关系和谐,村内外联系密切,体现在村内成立协会、生产组,邻村、乡镇、县级政府均给予支持,这种联系在蔬菜合作社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利益共同体来看,陈台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信任为前提,在共建当地特色产业上更具有驱动力。

在政府引导上,逐步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从领导者转变为引路者、从规划者转变为推动者,同时减少有关强制性干预决策的颁布,引导村民集中智慧与力量,根据村庄实择发展以红辣椒种植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权力下放于农民,资源下沉于农民,激活村民参与发展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

在产业布局规划上,推进农业带动当地加工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在规划和设计方面构建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现代农庄和生态保护区,改变传统农业种养观念,注重供应意义和经济价值。具体来说,陈台村将辣椒种植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以群力合作社为特色种植业同时,设计现代农业园,深挖旅游资源,通过农家乐、特色采摘等形式开拓旅游服务业市场,实现特色农业产业链多向延伸。

在村民参与上,村民从最初的质疑观望到近90%的村民将土地流转、出租给合作社,积极参与共建陈台村特色产业。在动员村民参与方面,为激活村民参与共建特色产业动力,陈台村党支部以陈建书记为领头人,率先参与到合作社生产运营中,通过召开会议、集中宣传,不断向村民传输特色农业的概念。同时以利益共享为激活动力,风险共担为防范原则,最低分红为兜底保障,强调激发内生动力与积极性,鼓励村民参与到以群力蔬菜合作社为首的特色产业建设中去,加强同村民联系与沟通,建立信任桥梁,听取村民意见,齐心共建村内特色产业。

在社会力量参与上,县级政府层面通过加强软硬件配套建设和服务,整合村内资源,整修村内道路,实施供水建设工程,新建提水泵站,积极为合作社争取贴息贷款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一站式服务,引导市场化机制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在人才引进方面,为吸引具有现代农业专业知识的人才回流,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以及高薪聘用,不断为陈台村特色产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生产评估与人员培训方面,邀请媒体机构、相关农业协会以及专业评估机构等定时对红辣椒产值、红辣椒产品价值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对合作社农民及工作人员开展指导培训会议。

2.3 多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熟的标志,具体而言是产业链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农业各部门分为产前规划、产中调控、产后反馈;在机构组织设计中,注重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的有机的、系统的、整体的结合。伴随现代经济的发展,产业多元化的驱动作用也促使农业向多元方向发展,构成横向、纵向延伸的完整体系。”[7]传统农业产业纵向发展表现为,通过农民培训生产生产资料处理,到作物培育生长、简单农产品加工,形成一条纵向自產自销单一态势。以纵向延伸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横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冷藏保鲜、以及休闲旅游等成为横向发展的各个子元素,共同构成多功能完整的网络化系统。

陈台村特色农业产业链谋求科学发展、精细化发展,产前从红辣椒产品市场的定位、拓展,到产中通过长短期雇佣、兼职等形式整合产中收获所需的人力资源,到后期产品的包装、加工及外销,合作社各部门有序配合建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系统。此外,在作物轮休期间,合作社利用大棚培育果蔬类农作物,发展特色采摘与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陈台村成功第三产业与农业有机融合,丰富了合作社的产业组成与村民收入构成。

2.4 管理模式规范化,成立农业协会

陈台村成立的合作社中,以群力合作社为龙头,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科学高效的经营,采用“五统一模式推进,包括统一规划与建设、统一技术与培训、统一种苗加供应、统一种植与管理、统一包装加销售”[8]。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强调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经营、盈余返还、社员享受平等权利、全部财产归社员所有等,同时秉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相关原则。为实现科学管理精细化运作,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成立了相关农业协会,包括负责调度灌溉与作物培育的运水协会、蔬菜协会,负责技术交流与培训的成产培训协会等。农业协会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为合作社日常经营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2.5 延伸辣椒产业链,打造品牌特色

武汉、长沙、杭州、厦门等二线城市是红泡椒的主要销售地,在面对全国辣椒业的竞争,质量与品牌成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陈台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在红辣椒特色产品方向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当地已经初步引进建成辣椒酱、辣椒油等农产品加工厂,同时加大推广宣传,打造品牌特色。在电子商务体制推动下,陈台村紧跟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大趋势,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产销对接,这种通过红辣椒产业链智慧化服务的模式,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经济增收,提升了陈台村特色农业综合竞争力。

3  结语

陈台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在当地财政资金、技术扶持的助力下,在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共建中完成了单一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过渡,并吸收新时代新型化、智能化、信息化高新农业发展精髓,在探索产业振兴道路上成效显著。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之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李水山.韩国新乡村运动[J].小城镇建设,2005(8).

[3]赖海榕.乡村治理的国际比较——德国、匈牙利和印度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93).

[4]袁德梽.瑞士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4(6).

[5]沈费伟,刘祖云.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与借鉴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16(9).

[6]毛丹,彭兵.市场推动、政府干预与农民行动——加拿大乡村的兴衰及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2010(6).

[7]陆海欣,徐金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J].价值工程,2019(21).

[8]顾楷.小辣椒“映红”脱贫路[N].蚌埠日报,2017-12-08(A1).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