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现存问题及发展路径探究
2020-03-23林紫盈
摘 要:全面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新的标准与要求。从小学时期,抓好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魄、锤炼学生的毅力与品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健康意识。鉴于提高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结合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与健康现存问题及发展路径”这一话题,在全面分析了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内涵、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趋向,从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现存问题;发展路径
早在2012年,国家教育部门就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为全面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标准与依据,中小学体育教学有了制度保障,也彰显了我国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体育的重视程度。从小学阶段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意义有三:第一,它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使之能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第二,体育与健康能够锤炼学生的心性、品质、毅力与决心,从而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学生在体育教学环节还能够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概念
关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概念与范畴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就是通过上体育课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品格精神,使之从小就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另一部分人认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包括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常见的体育活动实践形式;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旨在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健康意识,具备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能够迁移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本文关于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概念的界定建立在后者的观点上,并从体育教学的观点对其进行补充。本文认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应该是一门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二、 小学体育与健康现存问题
(一)学校对体育与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一直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体育与健康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并且这一趋势愈发显著,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个小学对于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从教学理念来看,部分小学将体育与健康默认为“副科”,因此教学的重心都放在了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上。第二,从课时安排来看,不少小学每周只有1节体育课,平时并无集中性的体育锻炼内容,文化课和早自习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绝对的比重。第三,体育教学器材不完善。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没有完整的跑道、足球场等体育锻炼场地。
(二)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程度还不足
从小学体育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体育教学在教学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的教学地位,组织上的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逐渐消退,在备课、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缺少研究、准备不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与预期的教学成果相距甚远。从其他科任教师的角度来看,受“体育是副科”这一错误观念的干扰,其他科任教师普遍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作用,这表现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期间体育课常常被语文、数学教师占有。
(三)家长和社会对体育与健康缺少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由于还处于自身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在认知能力和理解力水平方面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少不了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与引导,体育与健康教学也是如此。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理念、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绝不仅仅只是学校一方面的职责所在,家庭和社会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家庭的角度来看,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与孩子之间的接触与交流相对较少,并且不少家长还错误地认为,教育和培养孩子是学校的全责,自己不需要过多干预,这是教育观念的缺失。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国内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还是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都没有形成“人人爱运动、人人爱锻炼”体育氛围。特别是在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很不健全,群众体育的发展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发展趋向
(一)课程内容更具有社会性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发展情况,并据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从而为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既是为了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现实需要,也是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上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标准。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社会性会更加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体育与健康具有利他性。从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于健康意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协同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構建强健的人才体质。第二,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具有自觉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在于让学生即便是在没有老师监督和同学陪同的条件下,也能够主动坚持体育锻炼,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依赖性指的是学生参加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能够从中学会与人交往,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二)教学模式更具有创新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体育教学项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越来越明显,这为体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内容的创新性。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正由单一的体育项目教学转变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综合性的理论体系。第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体育课程教学手段今后的发展趋向是身体与心理并存,技能与理论并重。第三,教学环境的创新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教学器材、教学场地等体育教学环境的创新性将会更加显著。
(三)教学功能更具有时代性
一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在社会规律性的约束机制下建立起来的,不会逾越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节奏与步调保持统一。另一方面,体育与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社会发展性,让青少年认识到“健康第一”的同时,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 现阶段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完善路径
新时期,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推广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的发展大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才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参与。
(一)全面发挥学校的主体教学功能
各个小学要站立在新时期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去审视小学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从教学理念的角度来看,要将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自身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指南。要及时摒弃“体育是副科”“体育不重要”的错误教学理念,相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体育与健康提升到与语文、数学、科学等主干课程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上来。其次,从教学安排来看,要优化原有的课时分配比例,延长体育课的教学学时,要按照“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合理分配体育教学课时。再者,从教学设施来看,要加大对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的财力支持,提升体育教学硬实力;从师资团队建设的角度来看,从选聘、考核到教学表现都要高度重视,不断优化提升体育教师整体水平。
(二)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协助教育功能
全面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带着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让孩子意识到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家长要在孩子体育健康方面多和老师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现,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各级地方政府要注重群众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展和建设群众体育事业是新时期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要求。首先,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群众体育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要不断地完善群众体育锻炼器材的购买和场地的建造,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要引进一批体育专业的人才,专门负责群众体育事业建设和发展,要主动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发挥群众力量。其次,要高度重视经济贫困的乡村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保证城乡群众体育事业协同发展,而不可偏一废其。
(三)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的激发与实现
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小学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基础教学阶段要把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此外,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敢于突破与创新。在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上可以多举办一些竞技性较强、对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为了增强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趣味运动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两人三足跑、接力赛等项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后融入体育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
參考文献:
[1]吴国庆.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小学科学,2016(3):123.
[2]黄晓丽.我国当代学体育健康教育思潮的特征与实质[J].求索,2015(3):187-191.
[3]王安宁.浅谈初中体育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6(3).
[4]季浏.深化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关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0):1-6.
作者简介:林紫盈,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天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