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视角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2020-03-23杨广锐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防范高校

杨广锐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存在信用、社会、管理、政策方面的风险,高校在助学贷款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定位,反映出高校在贷款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承担的重要职责,因此从高校视角提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可以促进其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助学贷款 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188-02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开办的个人信用贷款。高校参与了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全部流程,在银行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联系的渠道,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优势作用,是防范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的重要内容。

一、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因素

1.信用风险

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银行都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签订相关的承诺书,但由于个人成长环境和思想认识的差别,部分借款学生对个人信用不够重视,缺乏主动履行还款义务的意识,常因为忘记还款或未及时还款而造成违约;更有甚者从一开始就抱着“不贷白不贷”的想法来骗贷,利用毕业后流动性强的特点故意失联、恶意欠款,导致银行难以催收,形成呆账坏账。信用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违约惩戒具有滞后性,未按时履约的学生在毕业初期几乎感受不到违约成本,只有在数年后办理信用卡、房贷、车贷等受到影响时才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

2.社会风险

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就业市场上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受到社会发展、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导致“就业难”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竞争日益激烈,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在就业率、工作起薪等方面都明显低于高收入家庭畢业生[1],而办理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就是因为现阶段家庭偿付能力不足才申请贷款,他们面临的是严峻的就业和经济双重压力,如果自身出现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失业等问题,将陷入按时履约与维持生活的两难选择,因为还款能力不足而造成贷款违约。

3.管理风险

助学贷款有数量大、金额小、周期长的特点。在审批环节,银行难以完全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学生的未来偿付能力,发放贷款有一定的盲目性;在贷后检查环节,银行和学校难以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回收环节,银行、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难以掌握学生的最新信息,贷款回收大多依靠学生自觉。当助学贷款出现违约现象时,银行很难联系到违约学生,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查找联系借款学生,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产生较大的管理风险。

4.政策风险

制定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意义,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本质上是一种政策性、救助性贷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与商业银行的营利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在政策调整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将贷款方式由担保型贷款改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延长贷款偿还期限和还本宽限期,建立还款救济机制,以及从2019年起将申请资格改为个人承诺。政策的不断调整,为借款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整个社会与教育事业受益,但是现行的政策法规对借款学生缺乏有效的约束,更多是道德层面的教育和引导,借款学生承担的违约成本较低,进而导致政策风险的发生[2]。

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角色定位

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学生解决学费问题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高校面临的学费拖欠问题,缓解了高校经费紧张的局面。以2018年数据为例,全国各经办银行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25.54亿元[3],其中绝大部分用于缴纳借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银行按照贷款用途直接汇给高校,因此高校是助学贷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高校作为银行和学生之间联系的中介,为银行和学生形成契约关系搭建沟通的桥梁,在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核、发放、管理、回收等流程中发挥重要的协助、协调作用,是助学贷款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维护者。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使命,对于助学贷款学生的培养,更要坚持德才兼备,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诚信履约的道德观念,使助学贷款体系实现发放、回收、循环利用的良性运转,所以说高校是助学贷款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三、高校层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借款学生诚信教育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以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个人征信观念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但由于助学贷款学生正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对个人信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助学贷款违约造成的严重后果也不清楚。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借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利用新生入学、贷款申请、毕业离校等重要时间段,充分发挥高校、银行、社会的全方位育人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借款学生的诚信意识,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部分借款学生由于就业困难或收入水平较低导致还贷能力不足,化解此类违约风险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可以为借款学生提供学习帮扶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使其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偿还贷款;加强借款学生就业指导,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方向,降低因盲目就业、择业造成的收入不稳定风险;大力宣传和落实国家对基层就业、服兵役学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资助减轻借款学生经济压力,以提高就业能力的方式促进借款学生充分就业,可以有效减少助学贷款违约现象的发生。

3.规范和完善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贷款防范、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有问题贷款处理以及贷款回收和总结评价等[4]。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在校期间,定期进行借款学生综合评价,对存在学业困难的提前预警和帮扶,防止借款学生因为学业困难导致就业困难,进而影响贷款偿还能力;毕业前,加强借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提高学生诚信履约意识,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毕业后,建立“银行—高校—学生”长期沟通交流机制,做好毕业生联络工作,协助银行提醒毕业生按时还款,重视个人征信,降低贷款违约率。

4.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与校园地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助学贷款引入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在风险防范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办理过程中,当地国家开发银行(或其他经办银行)、教育部门、借款学生及家长都参与其中,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比校园地助学贷款更加广泛,也可以对借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能够显著降低由于借款学生失联造成的贷款回收困难,从而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高校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文霄.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果的调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2]郭娜,魏嵩宸.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5):7-8.

[3]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全2018.

[4]王斌.强化贷后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87-188.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风险防范高校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