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四两”学法,拨“千斤”素养

2020-03-23虞兰琴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核心素养

虞兰琴

摘    要: 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前伸后延深挖,紧紧抓住“初升高暑假伊始、开学第一课、开课两周后、学考前”等关键时间点,给予学生及时且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高中一年的有限学习中趣学、乐学、会学、智学地理,有效提高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法指导    高一地理

一、实施背景

1.新课标对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强化学生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等[1]。

2.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的主要困难。

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除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有三年学习时间外,只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学生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一年。新时代对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出新要求,“如何用较短的教学时间落实较高的素养要求?”是摆在一线高一地理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3.一线教师亟待开展的实践研究。

综览国内文献,目前《2017版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实践力这一部分。如何解决“教学时间短与素养要求高”这一问题的基本没有。笔者认为,高瞻远瞩地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立场上系统而科学地设计整个高一学年的教学过程,在关键时间点给予学生及时有用的学法指导,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成效,值得深入研究。

二、实施过程

学法指导指教育者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学习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地理学科的学法指导指地理教师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给予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科学方法指导,使学生能较快进入并保持地理学科的良好学习状态,且能在结束地理学科学习后继续维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系列教育行为。笔者在近两年高一地理教学中做了积极的实践研究(以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为例)。

1.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趣学地理。

(1)未见其形,先预其热。

笔者认为,中考结束后的暑假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前伸”时段,正是有条件让学生用“有趣而多样”的学习方式“预热”地理素养的黄金时期。

初升高暑假伊始,通过学校统编的“先修课程”向全体新高一学生布置地理学科的暑假作业:①利用假期购置一个地球仪、一幅世界地图、一幅中国地图、一幅浙江地图。②在“先修课程”提供的地图上标出曾经去过的地方;选择其中两个印象较深的地点,运用已有知识就气候、地形、风俗等特点写50字—100字介绍。可亲子共同完成。③假期里每周收看一次中央台《新闻联播》或《新闻30分》或《新闻周刊》;选择三个涉及气象、地质、灾害、环保、城市、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新闻事件,将其发生地点、时间标注到“先修课程”的地图上,并在地图外空白区域就该新闻事件作50字以上点评。可亲子或同伴共同完成。

(2)趣学地理,润物无声。

《2017版课标》强调“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可以有基于网络的项目学习;基于全媒体资源的探究学习”[1]。

“在地图上标注曾经去过的地方”的学习方式轻松而有趣。利用学生出游经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外出考察和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高中学习阶段,老师带领每一位学生“走出去”,显然不够条件。新高一学生已具备较丰富的家庭出游经历,教师可以把这部分资源挖出来。亲子共同完成的形式,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机会。这个作业上交后,可作为教师的备课资源加以保存,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涉及相关区域时可邀请相应同学作介绍,将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看电视学地理的学习形式新颖而有趣,旨在强化学生从新闻中获取地理信息、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在收听收看媒体的评论并做出简要评价中树立人地協调观,锻炼综合思维能力。和父母一起看电视交流观点,可以增强亲子沟通;和同学一起完成,可以培养同伴学习和合作能力。这部分作业上交后,将是任课教师迅速了解学生地理知识储备和基本素养的第一手材料。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开学一课,让学生乐学地理。

(1)知其体系,悟其用途。

新高一年龄段的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有趣的课我爱学”等心理倾向还较明显。“学好地理知识对我的终身发展有帮助吗”“我的高校专业,我的未来职业会和地理学科有关系吗?”这样的深刻意识尚未形成。如何给学生留下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初步形成生涯规划意识?开学第一课,任重道远。

笔者将开学第一课命名为《遇见“地之理”》,围绕“有趣”和“有用”两大主题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课程的体系及用途。暑假期间同学们在“先修课程”中完成的功课在“有趣”的主题中大展身手。“你去各地旅游,就是很好的区域认知;你用导航到达目的地,就是在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地理实践;你看到台湾省野柳公园女王头像担心她的脖子终究要断掉;你看到新闻里播报今年欧洲热得破纪录而为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担忧……都说明你已经具备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能力,这些素养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最宝贵的品格和能力。你们真的很棒”!

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外,也将老师的功课(暑假记录地理事件的朋友圈截图)通过PPT呈现。“有用”主题特别引入了我校2007届杰出校友龚槚钦致力于农业科技的发展,成为2018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封面人物的成长故事。

(2)乐学地理,未来可为。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第一印象效应”,指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开学第一课将学生作业和老师的朋友圈在全班面前“出镜”,可以增加学生初次见面对任课老师的接纳感和亲切感,降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陌生感和畏难感。通过对假期功课的分析评价,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知识无处不在,而且在正式学习高中地理课之前,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产生“地理看起来也不难”“我喜欢地理”“我有能力学好地理”的积极情绪。

《2017版课标》指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要“满足部分学生升学考试或者就业的需要”[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素养的定义是“能够不断学习实现目标,发展知识与潜能,并完全参与社区和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在学生还未形成是否选考地理这种意识时,教师在开学第一课精心挑选本校优秀学长的成长案例,将其“高中热爱地理学习—大学选择地理专业—工作致力农业科技发展—荣登福布斯封面”的生涯经历与新高一学生共享,既开阔学生的眼界,又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动力,将地理学科与未来职业间的小种子悄悄种进学生心田,引领学生产生“我也要好好学习地理”“致力于地理学科专业发展将大有作为”的内驱力。

3.采用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方式,让学生会学地理。

(1)纠学之偏,引学之正。

虽然大部分教师在开学初就会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笔者也不例外),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学生在听课及作业过程中还是会在具体做法上出现偏差。甚至教师刚在课前强调该如何进行教师讲评后的错题订正,第二天收上来的作业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按照要求做。教师对此现象要有心理准备,刚进入高中的学习环境,有些学生常常需要在真实操练中加深对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的理解。

若长期学习方法存有偏差,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最终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实。何时纠偏合适?笔者认为,正式开课一个完整教学互动周期后最合适。开课两周后,师生教学互动基本已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课前预习——授课听讲——课后作业——批改讲评——订正反思。此时,学生对高中学习“功课多、难度大、时间不够”等有了初步感知,需要老师指明能提高听课和作業实效的方法。教师此时进行全班性的学习要求的具体强调和明确,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对于开课两周内的作业批改需特别全面。其一,即使预习教材内容,完成书本思考题,教师也要把书本收上来批改。这就告诉学生,预习作业不是随手翻翻、眼睛扫扫,要用笔写下来。其二,安排一次教材收起来检查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笔者要求学生将课堂听课笔记一律记录在教材相应位置而非笔记本上,该圈该画该标注,每位学生必须做,随听随记录,来不及的课后补同学的或者问老师。其三,教师讲评后的作业订正情况收起来再批改。批改时将优秀的作业挑选出来作为范例在学法纠偏引正课上展出。为了增进亲近感和发挥激励作用,笔者任教三个班级,往往在哪个班上课就尽量选取该班的范例,特别优秀的范例也会在三个班级通用。

这样全班性的学法纠偏引正课视情况还会在期中考试后强化一次。

(2)会学地理,事半功倍。

《2017版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程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学生只有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双基”的落实更需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引领,按照学习和认知规律进行。

课前预习——发现地理素养的不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旨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克服畏难情绪。教师通过预习作业的批改,挖掘不做预习作业的学生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了解学生在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上的不足,从而有助于课堂精准教学。

课堂笔记——生成地理素养的过程。教师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融入地理思维和人地观念,学生在听讲记录过程中圈、划、标注等,均是学习从信息中筛选核心字眼重点语句并进行思路重整的过程。通过批改课堂笔记,可以知晓学生课堂听讲状态,直接关系到核心素养的落实。

课后作业的订正与反思——强化核心素养的过程。课后作业用以检测学生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时且必需的订正和反思,有助于强化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关系等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法纠偏引正课重点对预习、听课、课后作业等环节进行要求强调和方法落实。预习及课后作业最能体现一个学生持续的学习力,也是地理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环节,值得教师投入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视。

4.立足以学科核心素养促终身发展的人生引领,让学生智学地理。

(1)务实当下,放眼未来。

进入四月下旬,随着学考报名的正式开始和选考科目的模拟选课,高一学生进入一个迷惘和焦虑集中爆发的时期。一方面,学考的压力扑面而来,每天的作业除了新知识的消化外还有旧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学考报哪几门考A概率高一点又对高二学习有帮助?选考哪几门将对大学专业选择甚至以后就业有帮助?这些问题学生会去想,也必须想,因为新高考模式需要他们在高一时就想得长远一点。有的学生陷入迷惘,不能静心学习,浪费了宝贵时间。常有学生愁容满面:“老师,我想选考地理,我很喜欢地理,但是物化生组合以后选大学选专业更多一点。”“老师,我要不要把地理学考掉?我还不确定会不会选考地理……”高一学生面临进入高中以来最焦虑的时刻。

《学考导引》一下发,笔者就向全体学生给出了一份最后三个月学习的建议,特别强调如何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兼顾学考复习的节奏;关于选考,则认为兴趣是坚持的动力;将一段寄语打印出来送给每一位学生——“学考一定不是你学习的目标和终点;选考也必定充满挑战和考验。无论是否学考选考地理,你已逐渐养成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具备优秀的品格和观念,这些素养会永远陪伴你的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

为了舒缓学生的焦虑心情,应对炎热天气易犯困的上课状态,进入5月,笔者将下午时段地理课的前5分钟安排观看一段从《学习强国》上下载的地理短视频,并引导学生开展简短讨论。如2019年5月10日“科技助力,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5月20日“流动长三角,强劲增长极”、5月22日“广西:发展海洋优势,做足旅游篇章”等。“海水稻创造了农业奇迹,我以后也要加盟袁隆平的科研团队,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出力”“沪浙苏皖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就是教材上说的区域一体化,1+1>2”“在工业布局和保护白海豚之间广西政府选择建立生态保护区,这是人地关系思想进步的表现”。讨论积极而热烈,类似观点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2)智学地理,志存高远。

经常调动学习的目的性可以营造出促进和收获深层次的内在动机的氛围。耶格尔、亨德森、保内斯库等人所做的题为《乏味却重要》的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能够有效影响他们认为学习有意义就是强调这门课程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同胞或这个世界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2]。

学考哪几门?选考哪几门?主意终究还是要学生自己拿。面对迷惘的学生,教师能做些什么?一句话的建议,温暖的寄语,简短的视频,热烈的讨论,看似无心插柳,实则良苦用心,仿佛一下子赶走了夏日的困顿,驱散了当下的困惑。

学习是一项长远的进行时。迷惘的原因大多是困在眼前的小局面。未来需要怎样的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持续学习新知新技能的自觉性、百折不挠不服输的坚持力、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观念、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今日的你在为未来投资什么?——储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树立高远眼光……那么,本学期先学考哪些科目还需要纠结吗?可能要选考哪些科目大概心里有底了吗?务实当下莫慌乱,志存高远心坚定,未来的天地大有可为。

三、成效与反思

1.以學法指导为手段,扎实学生习惯和态度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笔者在过去一年教学实践中,深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本功。结合大量教材和作业批改等一手资料,通过多次纠偏引正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经过一学年的养成教育,任教班级的学生对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自我校对订正反思等学习步骤已经习惯成自然。本学期末,笔者任教的三个班级共有128名同学参加了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94人取得了A等,A率约为73%,另有33人取得了B等,AB率接近100%。

2.以素养达成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认为“在学校里,必须使思维的工作高于一切”[3]。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观念的形成教育,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将在校学习时间前伸后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常常有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常常服务生活”。一年的地理学习,很多学生普遍觉得“学地理很有趣”“地理知识很有用”。笔者任教班级的平行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选择将地理学科作为选考科目,致力于地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3.以终身发展为理念,反思教学设计的优化与改进。

好的教学设计,形成于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并对教学细节精雕细琢。认知心理学、大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表明:只要在教学细节上精心设计和研究,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幅度提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提醒自己,要高瞻远瞩地设计教学过程,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榜样力量的引入起到极好的激励作用,新闻视频的引入和评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将关注世界、关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自我意识。

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关键时间节点的学法指导还可以怎样改进?还有哪些关键时间节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还将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詹姆斯 M L.如何设计教学细节[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1:178.

[3]李京辉.教师做好教学设计的攻略[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6:131.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核心素养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