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制度下的高师英语人才培养路径
2020-03-23胡恒
胡恒
摘 要: 高等师范院校如何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实践,从宏观环境、市场规模等角度研讨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分析英语专业人才在教师资格制度下面临的问题,尤其是课程设置、课程融合、实践活动、教育素养等方面需要强化。本文从院校“双一流”建设、课程融合、人才研究、实践课程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推动人才培养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 教师资格 高等师范院校 英语人才 培养路径
教师资格制度的形成并不是子虚乌有的,而是由历史演变而来的,从1993年《教师法》要求的持证上岗到2001年《条例实施》的非师范生的要求和条件,再到2001年对师范生修满学分申请教师资格的要求,从2011年对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在浙江和湖北试点,并在2012年要求师范生参与,2015年全国普及,表明了教师资格从持证上岗到资格认定的演变,从师范生参与到大众参与的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师范生面临的压力加剧。随着教师资格考试在全国的普及,教育人才的培养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培养优质的英语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教师资格制度下高师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目的是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英语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不仅要响应国家号召,还要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师资格制度下,高师英语人才培养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形式,认清英语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培养结构,确保培养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从宏观环境角度而言,《2019年度人才资本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前三位城市分别是杭州、成都、武汉,并将其归为新一线城市,该种城市的人才流动比率维持在1.19,平均薪资为7193元,而且在落户、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开放政策。从市场规模角度而言,根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英语培训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咨询报告》指出,英语行业市场规模投入从2010年的370亿元扩充到1042亿元,英语培训机构超过5万家,英语行业市场规模增加,表明市场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跨国业务上,对于英语人才需求尤为紧迫。
2.教师资格制度下高师英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2.1院校建设有待提升。
院校建设在教师资格制度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加强:第一,教育基础设施有待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由于经费、教师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基础设施尚未完备,尤其是在线课堂方面。第二,高校联盟有待加强。尽管高校联盟一直被强调,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待加强。第三,教育协同有待提升。各地区、各高校等方面的协同有待加强,因为各方协同机制构建、信息分享等还未完善,需要立足于实践强化院校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2教师素养不能满足国考需求。
虽然教师资格考试在全国普及,但是初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师范生占比还是高达80%以上,高中也达到70%以上,说明师范生仍然是教学队伍的主要来源,是新课改教育的一线推广和实施者。在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的作用下,虽然加大了师范生的竞争压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应试教育问题,使师范生只要求毕业得“一证”,而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2]。不可否认,在这个层面上,师范生素养会直接影响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高等师范院校要改变这种状况,在重视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强化师范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
2.3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格证要求相矛盾。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教师课程设置与国考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师资格制度下,考试要求涉及面比较广,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信息学科等各个学科,高度重视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课程设置偏重师范课程设置,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学科融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教育學、心理学、教学法等在教育课程中占比较大,其他课程和实习课程占比较少,尤其是学科交融这一块,英语专业偏重于英语教学这一块,英语应用方面有所弱化,尤其是在工商管理、跨国旅游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第二,课程设置比例失衡。课程设置失衡的表现为重专业课程轻教育基础课、重专业课程课时轻其他课程课时。具体而言,“重专业课程轻教育基础课”,指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英语课程在全部课程设置中占比较大,有关思政、马列、社科等基础课程占比较少,这是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课时问题,即“重专业课程课时轻其他课程课时”,也就是在全学年的课时安排上,“专业课程”课时要多于“其他课程课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3]。
2.4缺乏实践活动。
英语专业教学虽然属于一种语言学科,不属于中国语言,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的作用可想而知。在高等师范院校中,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比比较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化。英语实践活动不受重视、教师指导不足、教学实践有限、课程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容易影响英语专业实践活动效果。实践技能缺乏,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上岗执业是极为不利的,表现为适应力不足、创造力缺乏、教学科研有限、专业思想固化等问题。为此,需要立足于实践,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应对岗位需求。
3.教师资格制度下高师英语人才培养路径
3.1加强人才需求研究,实施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加强人才需求研究。要从实践出发,加强人才需求针对性研究,从社会需求、岗位特点、专业形式等方面挖掘一线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对人才需求进行总体把控,发挥教育职能部门的指引作用,引导高校主动对接国家、地区重大战略部署,统筹部署英语教育格局,落实各项英语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完善英语学科动态构建机制。其次,强化供给侧改革。要从实践出发,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改革,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培养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培养规模,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建立健全高等较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落实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探究英语教学与跨国旅游实践等培训基地结合的培养新路径。最后,培养英语人才的综合型人才[5]。要立足于实践,大力培养英语专业综合型人才,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制定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将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行业继续、能力多样、素质过硬、心态平稳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校应该从实践出发,加大与国家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力度,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培养计划,发挥科教融合、协同培养的作用,提高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3.2聚焦学科建设,实现交叉融合。
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社科类、人文类等学科紧密相关,为了有效发挥英语专业的优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要加强英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高校要从社会需求出发,整合各方资源,把握学科前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将英语教学与西部开发、北部湾建设等大战略紧密相连,促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使英语专业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要以社会实践需求作为前提,以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指引,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中心,以综合能力提高作为目标,发挥英语专业的基础学科优势,为生命学科、信息科学等应用、科研学科服务,构建多学科交融体系,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当然,在交叉学科交融的过程中,高校要立足于实践,把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特点,配置教学设备,处理好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锚段,使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高校综合发展,提高英語人才培养质量。
3.3重视实践课程构建,强化教学评价。
首先,构建实践课程目标。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实践课程目标是“教育理论认识”的提升、“职业情操品行”的培养、“教育实践技能”的应用,这三者是教育领域中认知、情感、实践技能三项基本要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关注这三项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贯彻师范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与时代相同步、与改革相一致的教育者,以便优化一线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其次,确定实践课程内容。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是增加师范生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的积累在于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操作,要求高职师范院校加大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课堂,丰富实践课程内容,强化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网络课程、课堂观摩、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实践课程设置,应该始终与理论性课程相匹配,两者是师范教育的重点和焦点,必须加以协调和统一。一方面,实践课程每个阶段的目标应该贯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佐证理论。另一方面,要帮助师范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进步。再次,重视实践课程的实施。为了保证实践课程有效开展,有必要为师范生寻找实践资源和机会。高等师范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课程对于师范生的作用,一要与中小学构建长效合作关系,引导师范生参与到中小学教育中,为其提供实践基地;二要通过教育沙龙、实践基地等活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推动师范生在实践课程的实习。最后,应该构建实践课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构架是检验实践课程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关注。评价机制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等;二是评价内容的具体性,即课堂教学评价、学业评价、科研评价等;三是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即个性化评价、激励性评价、测验评价等,以此保证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4.结语
在教师资格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高校建设、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分析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根据问题提出院校“双一流”建设、课程融合、人才研究、实践课程等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目的是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促进英语教育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6(6):73-76.
[2]王宽明.“市场化”视野下的高师院校发展策略探讨——基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思考[J].大学:研究版,2015(5).
[3]刘宁.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师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