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0-03-23张丁阳

考试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在现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下,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现状越来越显现出其后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科技创新的步伐愈加迅捷、产品更新的速度愈加迅猛时,理论知识牢固而实践能力匮乏的缺陷在实际工作中被成倍地放大。而在众多科学领域中,化学课程的实操要求又是凌驾众学科之上的。初中生作为初次接受化学课程教育的学生群体,在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上,必然要特别加大重视力度。在以打好根基为目的的前提下,以现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理论依据,对初中化学的行为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对于学生后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必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入手,分析对应教学策略应如何展开。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今社会的当务之急。学习方法的确立是以学习理念为前提的,而学习理念的确立则是以社会中各人所受到的教育本身为前提的。教而有学,学以致用,这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教学重心,学生便会如何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这种存在学习和继承行为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和有效言教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化学学科教学为例,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化学物质和现象的形体及影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这些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形成,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认识、发现和判断来得到和形成一套能够适应社会的学习方法。

一、 通过化学实验,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在学生通过课本来学习识别物质时,若单纯地通过课本讲解来理解某个物质的形态,将仅仅只能形成一幅完全靠想象所得的模糊影像。学生缺乏实际认识的结果,必然是使知识在学生脑海之中无法被准确定位。

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和亲身操作来主动接触公式化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所得、所见来准确定义课本内容,其知识轮廓的清晰性便能够体现出来。教师通过指导和讲解,将模糊的概念具体化地表现出来,其知识轮廓便会被勾勒出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但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具体的应用和表现,同时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在认识到知识概念的具体形象的同时,也对如何将这种现象表达出来有了更加实际的认知。

二、 以实验为手段,形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化学物质分子的组成和微观粒子的活动,在以文字叙述所得中,只能形成模糊概念。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课程中,实际上就是将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实验表现出来。例如,在进行验证“空气的组成”这一试验中,对于如何将无色无味的空气利用实验来表现出来,老师通过在集气瓶中燃烧红磷,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导致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占到了空气成分里的五分之一的结论。这一实验即利用了变化观念的方式,使在常态下难以被表现出来的事情通过另一种能够被看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学生学习认识物质的运动、物质的变化、并从物质本身的量变和质变等方面得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正确理解其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再从其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逐步揭示出物质的特征和规律,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或研究过程中,能够用变化和平衡的观念考查、分析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并且最终形成自主分析和预测能力,这才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便需要以实验为支撑,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以发现、认识、理解、创造的思路来形成自主思维能力。

三、 在实验过程中形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

化学实验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验证和发现的过程。

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學时,在理解化学课本和在观察老师的演示性实验时,对其中的原理总是存在没有具体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等问题。

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立,即是老师以示范操作和指导操作为工具,让学生主动去验证化学课本中所涉及的各种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并在实验过程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在面对学生因初次接触化学而存在诸多困惑时,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化学实验呢?首先,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需要将此次实验的目的以问答的形式列出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拥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其次,在实验进行之前,让学生列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方案,形成一个流畅的实验程序,从而避免因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

而另一方面,在学生通过实验去认识一种物质或探究一个现象时,学生的思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机械式的运转。实验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实验成功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又同时反馈到学生的心理上,使学生对现象的验证形成坚定的信仰,对书本知识和权威概念建立起判断和质疑的态度。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课程中,针对如何调整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这一问题,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实验,发现通过调整盐酸浓度、增大或减小大理石块的大小、调整盐酸温度等操作,可以加快或减缓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速度。

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老师通过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时,老师同样可以制订出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案,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寻求进行化学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并从实验过程中发现未知的现象和验证已知的理论与概念。

在创新科技的大口号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学校教育的重点。实验作为创新的基础,也成了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而在化学课程教育中,教师通过创新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的化学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教导学生如何规避风险、减少失误、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使实验课程付诸实际,而不是让它成了独立于理论课程之外的另一种充满娱乐性质的课程。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对于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验证思维,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这种自主思维能力的形成,又正好达到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节时,老师提出“要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该怎么办?”的问题,而学生通过结合课本知识,分析“燃烧的条件”,得到“需要给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的结论。但是猜测无法等同于结果,于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试验:给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结果发现水中的白磷果然因为燃烧而产生了火花。

五、 在实验过程中建立科学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具有阶段性的跨越都离不开科学的支撑。而在复杂的实际科学应用上,我们同时发现,科学之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诸多误区和缺陷,这些科学误区和缺陷的出现与形成,便同科学研究者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着莫大关系。

在继承了科学应用的重要血脉的化学学科上,实验同时又是化学学科的实际表现手段。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老师通过与学生一同完成实验课程,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本身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着的潜在危害。老师以实际现象为基础,将这种实验所得深化到社会生活当中,以实验现象为依托,教导学生如何尊重科学,如何把科学运用到正确的渠道上,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态度、形成社会责任感。

六、 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深化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本着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为目的而进行的。其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学生的素质形成中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来表现出来的。

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在以探究为目的的行为和行动中,学生以严谨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课本知识,以求实的学习精神来对课本知识进行实际验证,其探索过程能够使学生的心智、耐性、严谨态度和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在将科学现象通过实验来表现出来时,面对验证结果的成或败,老师通过观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骄傲还是平静,是不气不馁还是垂头丧气,是不屈不挠还是主动放弃,这些由心理而发、表现在人的行为上的现象和状态,也可以为老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提供许多参考依据,为老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供充分的例子。同时,学生在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之后,也能夠认识到自己在某个知识层面上的不足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可以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和更加具有方向性的学习方案。

七、 结束语

使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社会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在对应的以成绩来定能力的教育现状下,通过改变教育方针,从学生群体出发,形成新的学习观念,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文章为例,在分析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灵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以务实为目的的教育方针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起到积极的响应作用!

参考文献:

[1]豆佳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2]丁勇.试论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名师在线,2018(27):22-23.

[3]王琦.初中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22):40-42.

[4]黄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93.

作者简介:

张丁阳,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