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线为媒、连缀东西
——当代“裸背装”溯源

2020-03-23罗嵋

关键词:书脊书页样式

罗嵋

近年来,书籍装帧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背装”,她以露出书脊上的装订线为特征。书脊也叫书背,通常与封面合为一体,承托内页厚度,印有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文字信息。而有些书脊与封面分离,没有书皮包裹,以裸露出的装订线为美,这在现代装帧设计中被叫作“裸背(线)装”或“裸脊(线)装”。

图1 唐代缝缋装

“裸背装”是一种精装书。与我们原先认为的精装书封面是硬壳,书脊通常被制成圆形或方形的硬脊,有时还带有“起脊”(欧式精装书脊上压出的几条凸痕)的传统样式不同,裸背装不以封面硬壳为标准,它有开放的书脊。裸背装的“精”在于书脊上有精致的装订线,在于设计师对书脊这个狭长空间的精心布局。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无论是经历了版牍、册页、卷轴、经折还是其他装帧形式,东西方书籍最终都选择了“线”作为装订的主要材料,线制书结构牢固,线既有连缀纸张的功能,线也是书脊的装饰。基于东西方各国的地域文化特征,发展出了形态各异的传统线装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有埃及的科普特装订、欧洲的锁线、日本的和式装订和中国线装,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数量少的传统样式。今天频繁出现的“裸背装”,在造型上、工艺上和以上传统线装有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对线的表现更为大胆直观,样式也更为丰富。那么,裸背线装的产生和发展是否来源于它们?是什么因素促使裸背装不断创造出新的?也许,我们可以从东西方线装发展的轨迹中寻找答案。

一、遗失的缝缋装

以线装为研究目标,我从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资料中发现了“缝缋(huì)装”这个华丽古朴的名字,这正是一种传统线装样式。据推测,她在7-10世纪的唐代曾盛行一时,可在整个书装历史中却仿佛昙花一现,能找到的文字和实物资料都非常少。幸运的是,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些唐末、五代、宋初用线或丝绳缝缋书叶而成的册子状书籍,这就是缝缋装了(图1)。它的装订方式是:把2张以上的书页叠在一起对折成为一贴,折缝处作书背。在折缝处用线先走一针,接着穿过相邻一页,在折叠处反复连缀,把若干贴订成一册(图2)。从敦煌遗书中发现的缝缋装书页来看(图3):在装订前把较大的纸张按照书页大小进行折叠,然后安排书页的顺序,再按照折叠的方向书写文字,展开来看页面的文字内容及方向都不相同,这已经和现代印刷排版基本相同了。由此可见,缝缋装在形式上和实用性上均体现出唐人超前的设计理念,它本应该在书籍历史中绽放芳华,可是为什么在宋代以后却难觅踪迹呢?

杜伟生在《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中,记载了宋人《墨装漫录》中对比粘叶装和缝缋装的一段话:“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弊也。”这应该是缝缋装自宋代以后消失的根本原因。因为当时的纸张韧度不够,书脊缝线处翻阅多了容易断裂;又因为页面装订前需经过排版,一旦线断了,页面散落后不容易理清顺序,于是缝缋装逐渐被宋人所抛弃。不过,因为唐代繁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这种装订形式很可能经海上传到了日本、韩国,经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地区和欧洲,从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制书工艺。今天,我们从日本的“和式装订”和欧洲的“锁线装订”中都能看到这种订法的痕迹。比如,日本人接受了缝缋装技术并加以改进:在书背上穿4个眼,用两根针,每根针在两个眼中反复穿连,演变出新的装订形式“和缀”。

图2 缝缋装方法图解

图3 缝缋装内页版面

二、独树一帜的中国线装

中国线装并不指中国所有缝线制书形式,而是特指公元14世纪明朝中叶出现的一种线装形式,英文译为“stitched binding”,而西方线装普遍使用的是“sewing”这个单词,从中可以看出两者技术上的差异。中国线装有自成一体的装订工艺:页面对折,版心向外,切口做书脊。书身上下各放一张与书页大小相同的书皮,与书脊叠成一组码齐,一起钻孔打眼一起走线,线从书脊绕过包住封面,订成一册(图4)。根据针眼的数量,中国线装最基本的装订形式是“四针眼法”,由此衍生出六针眼、八针眼、十一针眼等多种样式,被古人称为“宋本式”“竖角四目式”“麻叶装”“龟甲式”等别有趣味的名称,体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审美意趣(图5)。中国线装虽然把装订线显露在书衣外面,但从不宣扬自己的色彩和形状,整体风格素雅静穆,线于细微之处起伏变化,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文人气质。中国线装是制书工艺东方风格的代表,极大地影响了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欧洲人认为的日本装订(Japanese binding),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我们中国线装的传统样式。

中式线装以缝缋装和明代线装为代表,两者在形制上有明显的不同:明代线装的书脊是切口,线绕过书脊,整本书一起打孔走线;缝缋装的书脊是订口,在单张折缝上打孔,连缀成型。由于当时纸张原因,如唐人的藏经纸,文人的宣纸、麻纸质地松软更适合整本书打孔装订,而且,明代线装方法更简便,即使页面散落也容易修复,所以明代线装被历史保留下来,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线装。事实也是如此,明代线装书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装订技术,是我国对世界书装历史的一大贡献。

图4 中国线装书

图5 中国线装方法图解

三、古老的科普特装订

西方传统线装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元2世纪的科普特装订(Coptic binding)。早期居住在埃及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编织地毯技术创造了这门独特的装订工艺,西方古老的纸草文献,羊皮手抄本使用的都是科普特装订(图6)。科普特装订是一种链式缝线装订,订制方法是:书身两端有木板附着,书页内折,线在每一贴折叠处从内向外穿,在外部折叠处和下一贴书页连缀在一起,形成锁链一样的结构,也叫作“科普特锁线”(图7)。科普特装订在西方书籍装订历史中犹如母体般存在,它的传播和发展与基督教的兴起有关,它从整个地中海东部(包括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传播到近东和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国家。7世纪形成了典型的伊斯兰装订,12世纪至13世纪早期,形成了罗马装订。英国最早的纸本书——7世纪的《圣卡斯伯特福音书》就是用这种方式缝缀的。可以确定,科普特装订对西方书籍装订的影响至深。

科普特装订的书籍与后来的现代西式装帧形成了明显对比:前者保持了地毯编织的特色,一般用粗线,并且线向外包裹住封面,形成特别强烈的装饰效果;而后者用厚厚的硬壳做封面,有华丽的镀金和镶嵌,装订线很细并藏在书皮下面,仅起到功能性作用。

图6 中世纪的科普特装订

图7 科普特装订方法图解

四、西式锁线的新样式

现代西方书籍装帧,保持了锁线这个重要步骤。锁线可以说是科普特人对书籍装订技术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期制书的欧洲各国普遍接受并发扬这一技术成果,他们发明了新的工具协助这一工序的完成。大约比12世纪更早的时期,欧洲大多数缝书技术是在锁线架上进行,这个装置可以帮助欧洲工匠完成并创造各式各样的新式锁线,如约9世纪的软脊锁线,16世纪的嵌线锁线等(图8)。历经几个世纪,欧洲各国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锁线样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但实际上,西式锁线订不仅仅吸收了科普特装订的特点,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下,也极有可能受到过中国缝缋装等东方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杨时荣先生在《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中就有谈到。

图8 西式锁线样式图解

图9 现代锁线胶装

西方装订术从明代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意大利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有烫金和教皇纹章的华丽书籍足以令明朝官员们惊叹,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吸收接纳,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西洋石印法传入中国,西式装订才开始为中国书籍装订所采用,我国工匠和文人结合当时的纸张、印刷工艺而逐渐使其本土化。

现代书籍装订有了更多从前不敢想象的材料、工具和方法,但缝线装订仍然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线装是锁线胶装和裸背线装。今天,有明显科普特风格的锁线仍然是裸背装中最吸引人的设计,一些现代锁线胶装也开始揭开书衣,展现出原始的工艺美(图9),逐渐成为裸背装的一种。而西式锁线的其他风格样式,比如有交叉线条的法式线装风格等,都被各国的设计师从书装历史中再次挖掘出来,创造出越来越多的适合当代社会审美的新样式。

图10 设计师创作的裸背装

五、结语

云出版、电子书的出现影响了纸本书籍的发展,为了区别于新媒体,书籍装帧设计越来越注重产品功能、消费者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与其他装帧新奇、造型别致的书装不同,裸背装更关注与读者精神的交流。裸背装的线装方式使书籍更容易摊开展平,为读者带来更为舒适的阅读体验;科普特装订的大气复古,西方锁线的经典奢华,缝缋装的古朴雅拙、中国线装的清新雅致,仿佛能把观众带入一个个气质不同的文化空间。有时,我们看到一本书的书脊上已经缝有极为精致的装订线,但还是包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护封,引导读者剥开书衣,这应该是为了增加书与观众的情感互动吧。可以说,裸背装使书籍成为艺术品,满足了当前设计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虽然如此,裸背装也有自身的局限。一般说来,太厚的书不适宜裸背,使用频率过高的工具书也不适合。书脊裸露在外面,翻阅多了缝折处容易磨损,线容易断裂,因此,裸背装对装订材料和装订工艺的要求更高,当然,对读者的爱书行为也有要求。

追溯裸背装的来源,就是探索人类缝线制书的历史。因为她集合了东西方传统缝线装订方法的优秀成果,承载了书籍文化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同时,裸背装是线装书在当代的发展,体现了现代设计对功能、情感、审美的追求。今天,设计师比从前有着更多的奇思妙想,他们在沿袭东西方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综合当代各国线装工艺之长,研究新的装订形式、连缀方法,使用新的材料技术,为书籍装帧设计增添了更加丰盛的视觉效果,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书籍装订这个特定领域又一次的交流与融合。

猜你喜欢

书脊书页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一种基于文本检测的书脊定位方法*
探究相关参量对拉开两本交叉重叠的书的临界拉力的影响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轻轻地打开书页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把微笑夹进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