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金融业务的社交金融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2020-03-23郝春田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交金融微信

郝春田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1 微信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0 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已成大多数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其中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产品是微信支付、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图1 移动支付占比图)

图1 移动支付占比图

微信支付的比例从2019 年的87.3% 增至92.7%,跃居用户使用支付方式的榜首。

腾讯2020 年微信公开课上公布的《2019 年微信数据报告》中指出:2019 年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51 亿,比去年同期增长6%。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代表,在社交网络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用户资源,把这样庞大的用户资源导入到金融领域,无疑是十分强大的竞争优势[1]。

2 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社交金融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社交金融是基于朋友圈关系的金融互助行为,兼具人际交往与资金融通的双重功能。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注意力的入口从pc 互联网逐渐转向移动互联网,2011 年1 月21 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手机用户成为微信好友,“朋友圈”越来越广。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为人们满足高效、便捷、实时的社交需求提供了平台。2013 年腾讯推出微信5.0 版本,这一版本的问世打破了网络支付功能一直被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所垄断的局面。从微信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社交网络的金融潜力上。

2.1 微信金融的主要形式及产品

目前微信金融包括微信支付、基金、O2O、众筹等四大类金融产品,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

2.1.1 基础金融业务

微信平台可提供的基础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信用卡还款、AA 收款、转帐、刷卡、钱包(小额快捷支付)等,以微信支付为主要体现形式。

2.1.2 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理财产品

2013 年微信发布了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一理财通,被称为微信版“余额宝”。理财通平台包括华夏、广发、易方达、汇添富四种货币基金产品,同时微信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保险服务类产品。

2.1.3 品类丰富的微信O2O 产品

微信O2O 包括充Q 币、电影票、打车、京东、机票和充话费等多种类产品,能够从生活、出行、购物消费等多个维度满足用户需求。

2.1.4 微信众筹产品

微信众筹产品主要包括彩票和腾讯公益两种产品。其中腾讯公益的微爱1 加N 成长计划专门为山区处于困境的孩子提供帮助,截至2020 年累积捐助人数已经超过15.3 万,体现了微信聚小善成大爱的强大作用力。

此外,在微信金融产品中,微信还推出了微粒贷等小额信贷产品,金融品类不断增加。

2.2 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社交金融的特点

2.2.1 满足个性化需求

以微信为主流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沉淀了海量的社交大数据,以微信朋友圈为例,用户习惯借助朋友圈发布自己的心情、消费喜好、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因而借助微信等社交工具沉淀产生的社交大数据有其独特特征:该类大数据可以多维度、细颗粒度丰富人群画像,画像内容可以具体到学历、职业、年龄、兴趣爱好、育儿习惯、消费习惯等[3],因而借助于大数据描绘的客户画像,社交平台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2.2.2 极速性特征

由于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社交金融依赖因不同背景而产生的“朋友圈”来开展金融活动,所以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圈内用户信息的维度、可靠性等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被快速捕获并分析呈现,因而社交金融活动的开展具有高效、极速的特征,这也正是社交金融优于传统金融的显著特征。

2.2.3 社交与金融需求的双向满足

2.2.3.1 社交金融依赖于社交圈而存在,目前各类社交金融运营的趋势表现出泛生活化的态势,以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将金融融入“吃、穿、住、用、行、玩、医”等等生活场景。

近年来微信逐渐开发出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为信用评价基础的微粒贷借款以及生活缴费、理财通、保险和医疗健康等服务,且开展了诸如京东购物、机票、滴滴出行、电影、火车票、酒店、美团外卖等第三方服务。从多个维度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增加金融产品的品类,同时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

2.2.3.2 微信以实时聊天为起点,打造朋友圈传播渠道,开创了微信红包等支付模式,将金融行为融入到社交中,以趣味性的金融行为强化社交关系,最大程度上借助金融工具提升社交质量,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3 基于微信金融业务的社交金融的风险分析

3.1 支撑技术风险

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金融活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2020 年9 月发布的《2020 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中指出,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发现新增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163 万余个,同比增长 58.3%。其中资费消耗类和信息窃取类分别占比29.2%和 15.1%。可见,虽然互联网技术及监测技术不断加强,各社交平台也在不断的加强技术建设力度,但是各类漏洞风险仍然层出不穷,因而基于互联网的社交金融在支撑技术层面如何能够尽快的提出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迫在眉睫。

3.2 信息泄露风险

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社交金融大多使用第三方支付来实现资金的结算,这种支付方式快捷方便,但无论是支付环境还是技术层面都存在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近年来,因为使用支付宝、微信等进行支付而造成的用户信息被盗的案件屡见不鲜。同时,因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会留下痕迹,很多的黑客组织利用恶意爬虫、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盗取信息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因而,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也是社交金融面临的急需攻克的重大难题。

3.3 失信风险

由于金融活动的网络虚拟化特征及监管机制和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失信成本过低,社交金融从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发生失信行为,从而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且由于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失信违约等信息由于披露不及时而出现不同投资者权益接连受到侵害的问题。因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不同投资者之间对于客户信用评价信息的共享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4 风险防控策略

4.1 加快突破社交平台网络安全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无后顾之忧的服务

各社交平台背后往往都有实力较强的技术研发团队,但是从目前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还亟待提升,而各大平台在注重交互式、嵌入式业务平台搭建的同时,应当将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提升列为研发任务的重中之重,从平台运营的安全角度出发,提高防范意识,确保用户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4.2 完善社交金融信息披露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各社交平台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而由于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目前各大社交平台即使不公开相关产品的信息,也不会受到社交金融监管部门的惩罚或承担任何其他法律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各大社交平台消极对待信息披露,而由于社交金融信息披露不及时,用户无法全面、及时的获取相应信息,因而引发系列问题。故而加强完善社交金融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交金融生态环境。

4.3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为社交金融良性发展营造强有力的保障

监管机制的滞后性特征,导致目前监管机构对社交金融的监管不足,政策的约束力不强,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利用监管漏洞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用户及投资者的利益。而因为法律法规目前没有明确社交金融平台的责任,某些平台甚至出现了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因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明确主体责任,才能为社交金融的良性、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交金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能够从社交圈中派生出金融行为,同时通过金融行为强化社交圈的聚合力,以高效的姿态满足了人们对社交及金融的个性化需求。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社交金融在技术支撑、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对于社交平台开发者而言,应当提升网络安全技术,为用户及投资者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提升平台的吸引力;而对于国家和政府部门而言,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为社交金融的发展营造宽严并济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社交金融微信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微信
P2P金融解读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