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3谭双运许秀红程赵群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种时机满意率

谭双运,许秀红,程赵群

阳江市中医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各个科室均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与震动,手术室护理领域亦不例外,需更加广泛地丰富护理内涵,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1]。术后访视就此应运而生[2],其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均存在内在契合性[3]。术后回访一方面可继续向手术患者提供手术室专业护理以促康复[4],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护患专项交流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缺陷与不足,为该护理单元的质量持续提升提供整改方向[5-6]。现阶段我国术后访视已获得较大范围推广,但相较于更早出现的术前访视,在访视时机上跨度较大(术后2~5 d),具体安排在哪一日多由访视护士据经验与工作安排决定,随意性较大,对访视质量无形中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设计了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从阳江市中医医院手术室分别于2018年1月—6月(对照组)和2018年7月—12月(试验组间在)手术病例中抽取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各100例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3.26±16.89)岁,手术病例普外科26例、骨科32例、泌尿外科24例和妇科18例;试验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43.88±16.52)岁,手术病例普外科25例、骨科33例、泌尿外科25例和妇科17例。两组手术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访视护理,由手术室访视护士于术后2~5 d随意选择一日进行术后访视,试验组采用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确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数。手术室护士长与专科资深护理人员分工循证查阅文献,总结确认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和妇科手术科室等的平均住院日数分别为10.3 d、15.52 d、9.6 d和9.2 d,结合 《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所述及的择期手术病例术前住院日控制在3 d内的标准,模拟计算出上述各手术科室的术后平均住院日数。(2)组建联合团队,协作探讨各大科室的适宜术后回访时机。由手术室护士长牵头,联络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病区护士长,组成术后适宜回访时机研究小组,并在手术室护理全员中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根据四大手术科室术后平均住院日数,与手术室日常工作安排及临床实际情况,确定四大科室术后回访时机,方案为:泌尿外科、妇科安排在术后2~3 d,骨科与普外安排在术后3~4 d,特殊情况者(如局麻)安排于术后当日/术后次日开展回访活动。(3)严格遵照方案,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提供术后回访服务,设计统一的手术室术后回访表单,包括:术后恢复情况(如体温、伤口情况等,重点评估是否存在外科热及伤口疼痛度),手术室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专业操作技能、卫勤工作水平等),手术室护理需求满足度(安全、舒适等),其他(回访询问内容之外的不适项目或主诉,对手术室护理的建议与意见)。

1.3 评价方法

1.3.1 比较两组手术病例于不同回访时机下所获得回访资料在完整率方面的差异性。患者可配合完成各类术后回访资料的收集,无漏项、无模糊不清项等计为回访信息完整,反之则为不完整。

1.3.2 统计比较在两组手术病例中所收集到的阳性事件,即可用于手术室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有效回访信息[7],阳性事件检出率=阳性事件例数/全部回访例数。

1.3.3 比较两组手术病例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不同时机下接受回访后资料收集完整率与阳性事件检出率的比较

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下的资料收集完整率与阳性事件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术后回访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资料收集完整率与阳性事件检出率 (%)

2.2 两组在不同时机下接受回访后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下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术后回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术后访视是手术患者全程化护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全程护理近年来在护理领域中认可度与推广度极高,是推动优质护理工程发展的一种重要护理工作模式,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全程护理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切入点。多年来手术室护理习惯于以术中配合为核心任务、以术前访视为辅助手段的工作模式,对术后访视的重视度及开展度均较低下薄弱。术后回访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提供专业服务的主战场,亦是手术室持续护理改进所需信息收集与方向确认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通过术后回访所得信息可检验手术室护理质量,形成客观综合性评价,可依据受术者身心恢复现状来对术前访视评估正确性与术中配合科学合理性进行精准的推断,更便利准确地发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全程安全隐患,明晰手术室近远期护理质量提升的努力方向与关键内容。近年来我国虽已在较大范围内将术后回访纳入手术室日常工作范畴,但在访视的时机、方式、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探索改进空间。

表2 两组不同时机下接受回访后对手术室的护理满意率

3.2 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可提高回访资料收集完整率与阳性事件检出率

术后回访的最佳时机应是:患者术后病情已处于较稳定状态,初步摆脱手术创伤应激作用的高峰,已获得一定程度的身心休养,有一定的精力与心情开展护患互动,此时进行术后回访无疑更可能收集到全面的信息,患者在此状态下对阳性事件的描述可能更为公允,也更乐于提供意见与建议。但常规的术后回访以护理人员经验与工作安排来决定具体回访日期,难以踏准不同病种、不同手术下患者的术后恢复节奏,或迟滞或提前于最佳回访时机,回访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基于上述考量,本研究创新地探索应用了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通过循证查阅与临床实际的相结合,规定了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差异化术后回访时机,极大地提高了术后回访日与各病种手术患者最佳术后护患互动时机的匹配性,使访视护士可在积极高效、互动和谐的时间节点内向患者提供延续专业护理,更为全面客观到位地获取高质量的术后回访信息,得到更具价值的手术室护理服务失误信息与改进建议[8]。正如表1所示,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下的资料收集完整率与阳性事件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术后回访模式。

3.3 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可提高受术者手术护理满意率

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下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术后回访组。医学模式的转变,自然要求手术室护理应在单纯的手术配合护理核心模式基础上,添加全程护理、人性化护理、身心共护护理与安全保障护理等诸多内容,只有如此才能使手术室护理发展进度满足手术患者不断更新提升的护理要求,改善护理体验以促满意度的提高。分病种差异化定时术后回访模式的应用,遵循不同病种术后发展与转归普遍规律,在手术患者术后身心状态较好的时间节点展开护患互动,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护理体验,该模式有利于手术室延续护理服务的顺利有序合理化开展,可自高效、高质量回访中取得大量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出更具典型性的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的不良事件,收集到基于患者服务体验与服务期待的、更具建设性与可行性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意见及建议,并应用于改进实践之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进手术室护理整改上升进程,最终成功提升了受术者手术护理满意率。

猜你喜欢

病种时机满意率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新病种”等十五则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师生互动4时机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