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03-23王宇航褚成文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利钠代偿心衰

王宇航,王 鑫,褚成文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失代偿性心衰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最为常见,高发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1]。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量降低,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同时组织与器官的血液灌血不足,从而引起体循环和肺循环出现瘀血[2]。该疾病的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相关研究表明[3],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有效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此,本研究将佳木斯市中医医院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佳木斯市中医医院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2.81±13.62)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9.67±3.12)年;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3.59±14.36)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9.86±3.6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经过相关检测LVEF≤50%,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心肌炎及肥厚型心肌疾病患者,且收缩压<90 mmH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主要通过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及吸氧,同时给予患者硝酸酯、利心剂与利尿剂等药物进行配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进行治疗,初始负荷剂量为1.5μg/kg,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之后再以剂量为0.007 5~0.01μg/kg给予患者进行持续静脉滴注24 h,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每10分钟增加5μg。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情况、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判定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为Ⅰ级,炎症水平降低90%以上,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为Ⅰ级或Ⅱ级,炎症水平降低80%~90%,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心功能、炎症水平及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呈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时间治疗前tP对照组(n=30)观察组(n=30)治疗后tP LVEDD(mm)65.38±3.67 64.51±3.16 0.39>0.05 60.67±2.78 55.41±2.16 6.17<0.05 LVESD(mm)43.15±7.19 42.87±7.18 0.06>0.05 40.28±1.79 36.92±1.35 3.14<0.05 LVEF(%)35.69±4.56 34.27±4.31 0.52>0.05 39.13±2.56 46.21±3.34 4.47<0.05

表3 两组患者的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

表3 两组患者的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时间治疗前tP对照组(n=30)观察组(n=30)治疗后tP CRP(mg/L)7.21±2.18 7.26±2.24 0.04>0.05 2.96±0.87 1.23±0.59 3.34<0.05 BNP(pg/mL)2675.39±561.32 2630.48±569.86 0.13>0.05 1701.36±435.57 1156.76±423.95 2.07<0.05 IL-6(ng/L)89.63±12.38 90.03±12.68 0.05>0.05 52.46±11.85 37.64±10.49 2.08<0.05

表4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 例(%)

3 讨论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是临床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之一[5-6]。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病情恶化主要与神经激素过度激活相关,因此临床中多采用硝酸酯、利心剂与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抑制治疗,但单一性的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LVEDD、LVESD和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CRP、BNP和IL-6的水平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降低炎症反应,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新一代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药物,其具有血管扩张及利尿等作用[7]。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BNP的水平变化与其心衰病情程度有关,而该药物主要是通过特异性A型利钠肽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苷的浓度,达到扩张血管目的,进而降低CRP、BNP和IL-6的水平,使患者的病情进展得到有效的延缓[8]。同时该药物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循环与肺循环阻力,使心脏负荷得以减轻,增加心脏心输出量,进而改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等心功能情况;并且该药物的利尿作用能增加患者的尿量排泄,改善患者的代谢功能,使患者的肺部啰音、水肿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能有效减轻。服用该药物后,不会使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治疗预后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中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利钠代偿心衰
陆伦根:肝硬化代偿期管理
谢雯:肝硬化再代偿的全面认识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