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对中国商业性人身保险发展的意义

2020-03-23刘凌子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

消费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身保险商业性商业保险

刘凌子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

一、引言

保险具有分散并补偿风险、管理及融通资金的作用,也是现代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保险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分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两大类。2018年人身险的保费收入2.7万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1万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比接近72%,人身保险是商业保险的支柱。

二、我国商业性人身保险发展现状

(一)商业保险整体发展情况

从宏观层面的发展来看,我国商业保险起步晚,从1979年内地保险业务恢复以来,到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9年新《保险法》开始实施,我国保险市场经历了40年的发展,总资产达到19.5万亿,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用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表示。保险密度指的是按限定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反映了保险业的发展程度;而保险深度则是某地保费收入占某地GDP的比例,是一国保险业在起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重要指标。我国2018年全国的保险密度是2724元,保险深度4.2%。我国已迈入保险大国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保险密度还有6-11倍发展空间,保险深度低于成熟市场的60%。

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市场不够成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居民认识程度不够高,保险需求与消费仍未得到全面激活和释放。三是保险业自身的原因,这里面有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等原因。

(二)人身保险的发展情况

人身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以人的身体、寿命为保险标的,按保障范围的不同分为三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18年人身保险保费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人寿保险收入2万亿,占比78.9%。健康保险收入4879亿,占比23.5%,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收入659亿元,占比2.5%。

表:2014-2018年人身保险中三种保费收入之对比

可以看出,商业保险收入以人寿保险为主,而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费收入占比近些年总比例有所提升,2018年寿险增速-3.4%,意外险与健康险增速23.3%,表明人们对重疾、意外险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三、老龄化对商业性人身保险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来看,2018年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上升至11.9 %。按照联合国新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实际上我国2000年时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表明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世界银行预计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6%,可以说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从目前来看,我国老龄化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预期寿命不断提高。1960年时,我国预期寿命为43岁,而根据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二是人口增长速度下降。1999-2018年,人口出生率由14.6‰下降到10.9‰,人口自然增长率由8.18‰下降到3.81‰。三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根据网上数据,现老年人口占比增速每年达到3%以上。四是未富先老。虽然我国GDP飙升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人均GDP仅为70多名,始终在全球平均水平之下,相对于经济发展程度,老龄化发展进程是更快的。五是老龄化区域差异显著,比如东部地区老年人口系数明显大于西部地区。

(二)老龄化对人身保险发展的影响

不论何时,商业性人身保险的投保对象都是“人”, 通过研究人口结构,可以找出影响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人口结构是从一定的规定性来看人口内部关系,它是按照人口的不同标志,研究一定地区、一定时点的人口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通常分为人口自然结构(由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构成)、人口社会结构(如人口的婚姻、阶段、家庭、职业等)和人口地域结构(包括人口的城乡结构、自然地理结构、行政区域结构)。人口结构中的各个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发展,很多学者也都曾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等工具,对人口结构中的老龄化指标对人身保险市场的影响做过研究,以正向影响结果的文献较多。

袁成,李茹(2017)利用中国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身保险保费的影响,发现老年人口占比对人身保险保费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张冲,万新月(2019)研究了老龄化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影响,以“各省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表示老龄化,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比重对人身保险密度、深度、市场份额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是老龄化有利于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

老龄化问题会引出对养老的需求。王向楠,王晓全(2013)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提供的个体样本,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居民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在分析养老方式对寿险投保对影响时,将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自己储蓄、商业养老、社会养老和退休金五类,退休后依靠商业养老的人,整体寿险的投保率(4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

四、商业性人身保险市场如何应对老龄化

(一)抓住政策机遇,与社会保险打好“配合战”

养老金制度改革和保险制度等政策影响着商业保险市场的应对措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老龄化趋势加剧,日本政府通过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增加保费额度、缩短缴费年限及扩大参保人群等方式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今,我国面临老龄化这一大难题,也出台了应对老龄化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深挖政策红利,提高商业保险的地位。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仍在逐步健全,而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逐步加深,社保资金面临的压力在加大。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在各方面都存在本质的不同,商业保险要看到更广阔的前景,与社会保障共同应对机遇与挑战。

(二)扩大人身保险市场发展,提高竞争力

香港保险鉴于其成熟完善的保险体制及众多专业人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与内地保险相比,基于保费低、国际化程度高、投资回报高且风险小、服务质量高等原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近年来,内地不少人纷纷赴港购买香港保险,而部分香港保险公司已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同内地保险公司展开市场竞争。

内地保险公司要提高竞争力,可从扩大险种、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功能丰富度、加强信息对称性、适当降低保费等方面,吸引潜在客户,把“蛋糕”做大。同时始终坚持以投保人为本的理念,从规范条款设计、简化索赔材料与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避免为了业绩夸大赔偿范围等方面提升理赔质量,减少给人们传递的负面信息。

(三)以健康需求为中心,助力养老产业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某些疾病会得到更好的预防、治疗甚至被攻克,人们的预期寿命也会不断提高,这就给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受众。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探索新型养老模式,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人身保险模式创新,细分市场深挖老年人多层次保障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障内容。

同时,要分析用户购买行为,丰富潜在客户的保险知识。对于微观主体来说,人们的教育水平越高、理财知识越丰富,则会更加积极的识别和应对风险。此外,家庭经济形势业影响着微观主体的可支配资金,家庭里有着人均月收入水平高,则购买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可能性越高等特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老龄化已成为不可不面对的现状。商业性人身保险要应对好老龄化,一方面,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老年人比例越高,社会消费倾向越低,因此发展商业性人身保险市场,需要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年轻的独生子女一代人在父母养老压力方面较大,政府应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降低生育压力,让其在老年人身上有更多可支配资金。最后,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类型。在让保险市场在服务老年人的同时发展得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猜你喜欢

人身保险商业性商业保险
浅析新媒体时代商业保险的商机与挑战
上海市保险业务情况综合表(2019)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我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的协调发展
探讨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发展
简析我国人身保险的利益问题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
对欠发达地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以阜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