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读《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有感

2020-03-22陈元邦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宁德知青

陈元邦

《学习时报》陆续刊发《习近平在福州》的23篇采访实录。细读每一篇文章,大量感人故事的讲述,生动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着眼长远、胸怀大局的战略思维,大刀阔斧、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领导风范。笔者曾经在福州工作几年,经常听到干部群众讲述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感人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体会到福州干部群众始终充满着对习近平同志的爱戴之情。书中有好几篇采访实录谈到习近平同志酷爱读书学习,如《习书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初心》《习书记要求身边工作人员要讲规矩守纪律》《习书记那几年是福州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习书记要求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等。已经出版的《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等采访实录中,许多被采访者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读书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典范,我们应当向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

一、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爱读书,始终培养读书的兴趣。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有的被采访者说,“他在陕北农村劳动期间,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他勤奋学习,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正如有些老乡所讲的“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有的被采访者回忆说“我们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实录中有许多习近平同志深夜读书的感人故事。《习近平在正定》中,被采访者深情回忆“晚上10点钟以前,他都在忙公务。10点钟之后,他就开始拿起书本学习,一直学到12点钟”“习书记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和文件”。《习近平在宁德》中,被采访者记得:“我对习书记印象最深的事情,首先就是勤奋好学”。有的说“习近平爱读书、爱学习,在宁德是出了名的。我记得那个时候在家属楼里,灯关得最迟的就是他家。有时候到了十一二点,整个院子都黑乎乎的一片,只有他家的灯光还亮着,他还在看书。”“即使是下乡最辛苦的时候,晚上也雷打不动地看书”,他还回忆起习近平曾经与他说的话:“我什么书都爱看,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就是这样,白天挑担子,晚上就在小油灯下读书”。《习近平在厦门》中,被采访者说了这么个故事:当时,近平同志住在图强路,我和他是邻居。彭丽媛来厦门的时候,早上经常去厦门宾馆的食堂打饭。有一次,我去打饭的时候碰到她,就问:“近平怎么没有来打饭,让你来打?”彭丽媛说,他昨晚半夜一直在看书,早上就起不来了。彭丽媛跟我说:“近平一看到书就‘醉’了”。所以说,埋头工作、埋头读书几乎是他的工作、生活的全部。《习近平在福州》中,被采访者说“习书记很爱读书,虽然他工作很忙,但读的书非常多,记忆力很强”。从知青到担任福州市委书记,职务变动了,但是他酷爱学习的习惯始终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学习,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指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倡导领导干部要培养学习的兴趣,而且自己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二、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广泛地阅读、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是采访实录中大家形成的对习近平同志的共识。无论是《习近平在福州》还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许多被采访者都谈到习近平读书的涉猎面非常广,新书、旧书,国内的、国外的,文艺的、社科的、科技的书,他都看。广泛阅读,夯实了他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第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哲学著作。在知青岁月,他就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资本论》。在宁德寿宁县调研时,他晚饭后在县城溜达,还到新华书店买了一些经典著作。在福州工作期间,他经常提到《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外,他也重视其它的哲学著作。《习近平在福州》中,谈到他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等书都有深度涉猎和思考。第二,读历史著作。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有的被访者说“近平还有一本常用的工具书《新编新知识辞典》”“近平在阅读其它著作时,经常拿这本书作参考”。七年的知青生活,他读了苏联历史学家谢缅诺夫的《中世纪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近平对中国经典古籍有非常深厚的兴趣。《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三国志》,他都曾花功夫认真研讨过”“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著作,近平也读的很多”。第三,读文学著作。“习近平非常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他读过《离骚》,读过《古诗源》,读过《李白诗选》《三曹诗选》”。在《习近平在福州》中,被采访者说到“文学方面,中国古典文学聊得不少”。习近平喜爱中国古典文学,也关注当代文学。在《习近平在正定》中,讲述者回忆了向他推荐《夜与昼》的长篇小说,以致习近平后来问“你知不知道《夜与昼》又出了第二部”,并告诉讲述者说“叫《衰与荣》,我已看过了”。他不仅热爱中国文学,对外国名著也广泛阅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被采访者回忆“我印象中,巴尔扎克和莫泊桑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他都喜欢读”“《战争与和平》《一九一八》《悲惨世界》等,都是近平非常喜欢的人文色彩很浓的名著”。在《习近平在福州》中,被采访者讲到“他喜欢的一些外国作家和作品,我也很喜欢”,“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一口气列了66个外国文艺家的名字,绝大多数是作家。根据我的了解,对这些文学大师的作品,他确确实实领悟得很深刻,很透彻”。第四,读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讲述者说“确实,近平读过不少军事和政治的著作”,其中包括解放军总参谋部翻印出版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书籍,有《毛泽东的军事文选》、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名著《战争论》以及《罗斯福见闻秘录》《太平洋战争:岛屿战争》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讲述者深情回忆:“2010年的一天,我到近平家做客。晚饭后,他拉我到他的书房,指着书架说:‘平生你看,当时你留下的书还都在这里’我还注意到,这些书架上还有大量新书,有些还是学术分量很重的书。我确信直到今天,近平依然保持着40年前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继续读书,不断从书中汲取新的精神养分。”2009年5月13日,他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总起来说,读书是多多益善”“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为此,他列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的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三、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重视地方史的学习。读《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这四本书,我注意到,实录中都谈到他重视当地文史的学习。在正定工作时,“熟读县志、史料,勘察古迹,细品文化,对正定的历史和文化钻研得很透”“手头有一整套《真定府志》,还有一套《正定县志》”“虽然到正定时间不长,却是真正的‘正定通’”。1985年6月,习近平到厦门后,找到当时任地方志副主任的洪卜仁,想借几本有关厦门历史民俗风情的书籍,并请他讲厦门的历史。洪卜仁回忆说,“近平同志刚来厦门工作,就对厦门的历史如此清楚,这让与会的同志感到很惊讶,也很佩服”。在《习近平在宁德》中,被采访者说“每一个县志,是他的必读书目”“他喜欢看县志,习书记每到一个地方就要调阅当地的县志,他说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光靠我们这样跑了解不够”。对《古田县志》,他都知道“有3种版本,一本是民国的,一本是清乾隆年间的,一本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习书记到福州市履新之初,就仔细研读了地方志,对福州的历史、文化、人物、古迹有很深的了解。在与当地同志交流时,他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对名人古迹如数家珍”。他曾谈及“要多看县志,能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对工作会很有帮助”“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了解当地的历史,利于和当地干部群众的沟通,拉近与干部群众的距离。《习近平在正定》中说,“他的讲话把正定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旁征博引,慷慨激昂,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正定人,听起来十分新鲜,羡慕他知道的那么多”。他一贯倡导领导干部学历史,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领导干部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这四本采访实录书中可以看出,他把阅读地方志,作为了解县情、市情的一种方法,作为融入当地的一条途径,作为培养自己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一种方式。

四、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科学的读书方法。在《习近平在福州》中,被采访者说“通过谈话,我发现他对这些书并不是一般性泛泛地看,而是带着思考有研究地读,包括他对作者的了解、对内容的解读很到位,读后的感想也十分深刻,都会与我们分享”。梳理这五本采访实录,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读书方法,一是分析对比、带着问题学,“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他学习细致,对版本的沿革很重视,比如,谈到学习《资本论》,“我读过几个译本的《资本论》,最喜欢的是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二是“他经常是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佐证,不断扩展阅读书中知识”,通过互相对比、相互印证、深入理解,“这样学到的历史观点,是一个立体、全面的观点。既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点,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三是与人讨论,分享心得。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被采访者说:“他会就一个观点与我进行讨论。他对讨论切磋、推敲印证那些重要的知识点非常感兴趣。虽然我们那个年纪所讨论的问题未必有多么深奥、多么专业,但确实起到了活跃思想、拓展思路的作用”。在《习近平在福州》中,被采访者谈到他经常与人聊起读书、交流读书的体会。他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他提出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发扬钻劲、挤劲、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践行者,又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倡导者。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被采访者谈到“我注意到近平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曾多次就读书学习发表讲话,有谈为什么要加强读书学习的,有谈读书学习方法的,也有谈具体读什么学什么的。他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在宁德》中,有的被采访者说到:“他的讲话,许多用典都是信手拈来。这都源于他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阅历,正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如果不是这样博览群书、勤学积累,没有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就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一番作为,就不会形成当今指导中国发展道路的治国理政思想”。

我们的国家是学习型国家,我们的党是学习型政党。我们应当向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宁德知青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难忘知青岁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你有过急切的等待吗
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讲述真实与客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