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

2020-03-22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文明生态

肖 鹏

思想是对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发扬个人从政经历的深邃思考、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中形成和发展的。弄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探究思想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对于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内涵、实质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任何一个思想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经过萌芽、形成、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演进历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是如此,它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思想理论的集中概括,又是习近平长时间地方工作经历的深邃思考;既包括从理念到思想的升华,又包括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经了长期的、历史的、自然的发展过程。

(一)习近平在地方从政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丰富实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习近平指出:“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1]习近平曾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层级的主要岗位,其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丰富实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早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强调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禁止乱伐树木,指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多种生产门类,能满足多种目标要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生态和经济都呈良性循环,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他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鼓励地方开创“绿色工程”“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3],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提出建设生态省总体构想,推动编制实施《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强调“生态环境方面欠的债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否则没法向后人交代”[4];亲自指导编制和推动实施《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把生态省建设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鲜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他要求保护好自然村落,保护城乡的历史风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这些源自地方从政经历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存在着一脉相承、拓展升华的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思想渊源、理论实质、话语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厚植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扎实根基,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底蕴。

(二)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顶层设计,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征程。2013年5月,习近平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他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5]他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6]。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放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大视野中思考,放到对全人类生存环境高度负责的空前高度上考量,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

2.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曾经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担任总书记后,他又对这一思想作了更为深刻、系统的理论升华。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7]同年9月,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这些论述,深刻阐释了“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经济发展中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之后,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报告,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基石。

3.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体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新概念,并将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体系,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强调“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包括生态文明领域在内的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9]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了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体现了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布局下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刻阐明了坚持系统思维、采取综合治理方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思想。2015年4月,我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形成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些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增强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4.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11]习近平还反复强调,要完善法律体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2]对此,他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制度。

5.提出绿色发展科学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5年3月,习近平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指出:“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13]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2016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14]2017年5月,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5]至此,我们党明确了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

6.积极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全球生态治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赋予生态意蕴和价值。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6]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指出制定巴黎协议必须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全球绿色发展;应该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气候治理的行动保障;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17]这次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通过了《巴黎协定》这一历史性文件。2017年1月,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倡议“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8]。此后,习近平在一些重要国际场合多次强调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进全球生态治理。

从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召开的五年期间,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要求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重大理论创新,初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确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总结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第一,明确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九大把这一核心内容作为基本方略,为我们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意味着这种新的发展观、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最大共识。第三,强调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大会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需要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保障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第四,大会报告第九部分专门阐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项举措。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六项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19]这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会上还提出实现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20]会议的最大亮点,是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一项具有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把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生命力。

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重点,从“八个坚持”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21]“八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理论创新观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为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出创新性思考,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同时又是开放的、发展着的思想体系。在正式确立后两年多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1.强调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019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资源型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8月,他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话,提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思路,要求增强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并把“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22]9月,他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就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指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3]这些新的思想、理念,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论断,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2.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部署,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该《决定》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对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3.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生态治理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把这次疫情比作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求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我国在公共环境治理方面的短板死角,促使我们反思和审视对自然生态的深层认识。习近平指出,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2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上述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根植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是坚持问题导向,在回应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中形成发展而来的;是在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宽广的历史纵深感、高度的现实紧迫感和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有着特定的内在逻辑:

第一,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践品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始终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直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解决问题、直面挑战的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生态与环境代价,这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大肆鼓吹“中国环境威胁论”,扰乱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问题导向,直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化解西方国家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诘难,深入回答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之问。正是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现实的生态危机和治理困境,才能有效破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

第二,坚持系统思维的理论品质。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脉络可以得出,这一系统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发展呈现系统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中,从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体系,到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从提出绿色发展科学理念,到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再到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在顶层设计、思想架构、发展规划、治理模式等方面无不体现这一思想发展的系统性。二是理论内涵体现系统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有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揭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客观规律,提出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有辩证认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关系,创造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有认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科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有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设计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构了一套严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理念、任务、方针、举措所提出的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第三,厚植文化底蕴的思想渊源。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生长的基础。习近平曾反复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论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5]马克思、恩格斯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性根源,认为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因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考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从而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态危机。正是基于此,习近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提升。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土壤,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超越与升华。在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智慧。如《周易》早就提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中庸》提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提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等等。这些朴素而穿越时空的生态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文化根脉和精神之源。

第四,彰显人民情怀的价值取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始终彰显了人民情怀的价值取向。早在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带领当地群众改善生态、打坝造田、大办沼气,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解决生态问题的同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百姓取火煮饭、照明等民生问题;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倡导植树造林,利用荒山河滩种植果树,既改造了生态环境,又给百姓创造了收益;到福建工作后,要求实现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的有机统一,体现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保护环境紧密联系的战略思考;在浙江工作时,提出“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26]。党的十八大后,他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7],“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8],要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体现其炽热的民生情怀和价值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始终坚持利为民所谋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

第五,引领全球治理的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直面人类面临的共同生态困境,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探寻化解全球生态危机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面对全球性生态治理这一难题,习近平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世界各国应有新的全球视野,同舟共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新挑战,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他呼吁“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强调“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9]。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从理论上阐述全球生态治理的路径模式,而且强调中国将不断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中的生态治理之道,吸收借鉴东西方各家之长,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所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使命担当。

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30]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方法论,又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南针、金钥匙。我们要在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逻辑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注释:

[1]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杂志,2019年第3期。

[2]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24页。

[3]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4][26]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41、30页。

[5][7][12][13][14][15][17][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4、110、26、32、36、134-135、4页。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9页。

[8]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答问》,《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

[9][11][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2014年版,第507-510、164、697-698页。

[10]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10页。

[18]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

[19][20][30]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杂志,2019年第3期。

[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5页。

[22]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求是》杂志,2019年第24期。

[23]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杂志,2019年第20期。

[24]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求是》杂志,2020年第5期。

[2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1页。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

[29]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4月29日。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文明生态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