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为要 技术为基
——媒体智库建设专家库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22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家库智库专家

夏 宇 徐 蕊

自2015年党中央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我国智库迈上高质量快速发展之路。媒体型智库因兼具传播和研究的职能,被许多媒体和机构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备受青睐。这其中,专家库作为智库的重要资源和底层支撑,也是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其如何定位?如何建设?这是媒体型智库需要解决也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媒体智库建设专家库有何优势和劣势

我国媒体型智库基本都发端于媒体,天生自带媒体基因。媒体因自身业务的特点,决定了视野要么点多面广,要么反应迅速,要么术业专攻,在专家库建设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简而言之,优势有三:

一是数量多。新闻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在多年的报道采访和研究集纳中,会涉及到国计民生、古今中外诸多方面,与各领域专家学者都有交集,这就为建设专家库打下了基础。特别是行业媒体、学术期刊等垂直类媒体,在其深耕领域,可以把相关专家全面覆盖。

二是层次高。媒体从其报道需求出发,大多联系的是相关领域的知名甚至顶级专家学者,在资源积累上占据着“高点”。加之相关记者编辑因与专家学者群体交流深入,具备梳理专家资源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三是更新快。媒体因新闻事件或所关注领域的迅速变化,经常需要主动寻找有最新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和一线人士,这也在客观上能不断发现和筛选新的专家资源。

尽管具有上述优势,媒体型智库搞专家库建设,仍有弱项和短板。

首先是数量虽多,积累不够。实践中,新闻报道和媒体传播因求新,反而易忘旧。有大量专家资源,但采访和接触过后,往往没有相关机制加以成体系地梳理。专家资源经常是沉淀在跑口的记者编辑手中,没有变成公共资源。随着相关记者编辑和专家学者的工作变动,资源往往得不到更新和保留,日积月累,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其次是形式简单,有“录”无“库”。媒体所掌握的专家资源,多以通讯录形式存在,其重要观点、重要成果要么散见于采访笔记、论文资料中,要么在报道和传播中“挂一漏万”,对专家学者综合性“画像”趋近于无。即使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制作了有关专家联络方式、所属机构的简单电子表格,但这种通讯录性质的专家库要么小而散,要么“常在春闺不见人”,距离专家数据库还有很大距离。

媒体智库专家库应该什么样

媒体型智库脱胎于媒体,定位于智库,调查研究是核心属性,建言传播是基本功能,基于实践,媒体智库的专家库可能最好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顶用。智库研究一般以对策性、实用性、快速性、超前性为主,学术性、理论性、系统性为辅,这就决定了专家库的专家选取和分类不能简单套用一二级这样的学科标准,不能局限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而必须紧贴治国理政和智库实际需要,充分吸收来自海内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民间的专业人士,上述人士紧贴一线、经验丰富,在提供重大、现实和快速决策建议时往往具备独到优势。

二要好用。媒体智库专家库建设宜运用已经较成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要把各类专家按照日常研究和业务的实际需要,化繁为简,做好分类梳理,重点突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通讯方式等内容,从而“找得准,找得到,用得上”。同时,平台要智能化、移动化。

三要活用。建立了专家库,绝对不是万事大吉。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续使用和维护上。专家数据库不能成为“死”数据,要成为“活”资源,要时刻更新、完善关键内容,尽可能实现专家资源的“活化”。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外部数据购买、信息技术抓取和维护人员联络远远不够,需要专家库运营方和使用者共同努力,依靠建立切合实际的使用规范和激励机制,鼓励各方不断贡献和迭代数据和内容,才能使专家库常用常新,日益强大。

瞭望智库是怎么做的

瞭望智库成立于2013年7月,最初是瞭望周刊社旗下《财经国家周刊》为落实媒体转型发展而建立的研究机构。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 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周刊社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致力于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

作为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大潮中的第一家媒体型智库,经过多年探索,瞭望智库从平面财经刊物起步,已逐步发展成为包含决策调研与咨询报告、平面与新媒体传播、总书记言论数据库和大数据智库云平台技术开发等三大业务板块的“媒体型智库”和“智库型媒体”,初步建立起以调研咨询为特色、新媒体传播为手段、传播策划为优势、数据技术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模式。

专家和数据是媒体型智库发展的核心资源。瞭望智库自2016年起围绕新华社业务发展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需要,根据中宣部中央媒体重点融发项目规划,承接了“新型大数据智库云”技术建设项目,这一包括专家库、课题库、成果库的新华社大数据智库云平台,主要功能就是聚拢专家资源、为智库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这其中,作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之一的专家数据库,现已入库约10 万条基础专家数据。该数据库建设以服务治国理政为目标,标签体系涵盖65 个领域,专家分类包括学术型、政策型、产业型,约1.5 万人(已激活1.1 万),从而为新华社各类公开报道和智库调研提供了有力支撑,初步实现了研究资源的精确搜索、精准甄别、有效积累。

具体来说,智库云平台专家库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面向智库领域的特色标签体系,即服务于“媒体型智库”和“智库型媒体”建设,创新打通新闻语言和学术语言的标签体系。目前,标签库中有9 个一级类目,89 个二级类目,145 个三级类目,对应5000 余个关键词,在后续运营过程中可持续丰富和完善。

二是基于专家分类体系和综合评价创新模型,建立了综合应用于社科和自然科学类专家的评价模型。

三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方位、立体的专家画像。即通过对专家的基本信息、文献、观点、课题研究成果等信息,以及从互联网等多渠道获取的专家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动态、客观、权威的专家画像。

四是面向智库领域的专业搜索引擎,让智力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即基于主题词,系统化检索相关新闻、权威表述、课题、专家、专家观点、成果,可一键形成专业采访调研提纲。

近年来,瞭望智库依托新华社大数据新型智库云平台中的专家数据库,承接了中宣部、国家网信办等有关文化传播、主旋律电影、传统戏曲、互联网趋势、新能源车产业区域发展评价等多个涉及大数据监测和分析的研究项目,相关数据质量和研究报告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有效提升了智库的研究水平和工作效率。

回顾近年来专家数据库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除了要特别注意对收录专家的政治及业务素质的把关,对其中可能出现明显偏差的要及时处理外,一个深切的体会是:要敢于改变传统的媒体运作习惯,要迅速、全面、彻底地建构以数据、连接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思维。参与专家库建设的人员既要熟悉媒体运作规律,明确发展方向,洞悉业务需求,还要学习数据库建设所需的相关技术基本特点,更要亲自动手,“赤膊上阵”,从头学起,绝不能把技术建设全面外包、“一包了事”,绝不能把业务和技术搞成“两张皮”。只有从需求调研、架构设计、技术选型等底层开始,就实现智库业务与技术支撑的深度融合,才能节约建设时间和资金成本,为智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观点速递

传统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防范与治理主要依靠“人防”,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治理成效甚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建立起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一体化服务平台,针对网络虚假新闻进行评估、甄别与防范。通过以技术为支撑,建立网络虚假新闻的大数据追踪机制,对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源、传播踪迹进行直观的呈现,进而评估其危害性。基于对网络虚假新闻危害程度的评估,制定相应的大数据治理策略,同时将网络虚假新闻及时向媒体、受众反馈,避免混淆大众视听。

——刘淑娴,《新闻世界》2020年第8 期

猜你喜欢

专家库智库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专家库
微智库
微智库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系统搭建
新一届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审评专家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