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破除“两张皮”,实现“是一不是二”
——检察日报近期融媒体报道实践带来的思考

2020-03-22徐日丹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两张皮检察选题

徐日丹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破除部门限制,打通发布平台,重塑工作流程……检察日报社媒体融合工作伴随着内部机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为一名全媒体记者,笔者近期通过6 起案件的融媒体报道实践,深刻感受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全媒传播”的媒体融合优势所在,以及检察日报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探索和成效。

强化融合意识,认清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检察日报社党委部署下,检察日报社的媒体融合工作蹄疾步稳。2018年7月,报社党委决定,将新闻中心、新媒体等部门进行统筹合并,成立全媒体采编中心。这一改革,标志着检察日报的媒体融合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全媒体采编中心的记者用“全媒体记者”名义刊发稿件。什么是全媒体记者?新闻界将之定义为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这就意味着,记者要想实现转型,首先要认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媒体融合思维,提升全媒体采访技能和素养。事实上,融媒体转型实践中,单个的全能型记者确实比较难以培养,但是,通过团队协作,各种业务专长的个体之间协同作战,却可以打造出一个全能型的“梦之队”。仅今年1-8月,全媒体采编中心共推出47 个10 万+作品,130多篇作品被中央网信办指令全网转发。每一个爆款产品产生的背后,也正是全媒体采编中心“梦之队”成员一次次融合的成功实践。

我们必须认识到,新闻报道只有打出融合“组合拳”,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最大化的效果。以今年7月初笔者采写的《16 秒掌掴脚踢老人6 次!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对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的保姆作出批捕决定》一稿为例。从选题策划到信息采集,再到包装制作、协同发布,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新媒体制作团队信息共享、环环相扣、密切协同,实现了新闻产品从可读到可视,满足了读者多终端、多体验的阅读需求。该稿刊发当日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2位,并被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百度等弹窗推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媒体大号转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现象级爆款。8月初采写的《紧急援救“被拐”玳瑁》一稿,同样在全媒体采编中心团队融合聚力下,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榜。

强化策划意识,打造“自驱”团队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观念的转变是重要一环,切忌简单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张皮”。所谓“两张皮”,就是传统编辑记者和新媒体采编人员交流合作、选题策划、联动报道上互动不多,某种情况下各自是“独立王国”,你采你的,我发我的,互不关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形成壁垒甚至鸿沟,造成新闻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破除“两张皮”,真正解决“是一不是二”的问题,这是推进媒体融合必须回答好的“灵魂之问”。

今年5月,全媒体采编中心整体搬迁至报社新建的独立办公区,全部人员都汇合在大平台办公,这种物理的融合,令选题碰撞、业务培训、头脑风暴随时随地展开,“化学反应”也在悄悄产生。至此,检察日报的媒体融合真正驶入快车道。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地投入媒体融合工作的运转,全媒体采编中心坚持打造“自驱型”团队的工作思路,对全体人员按小组进行“模块化”区分,设置指挥中心、策划中心,下设策划组、要闻组、动态采访组等若干小组,各小组都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驱动,先想一步,想深一步,根据选题情况灵活协同作战,共同激发生产力、创新力。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选题策划决定着新闻报道的内容构成、采编方式、推送样式,是内容融合的首要环节。对此,全媒体采编中心提出“源头策划、一体策划、融合策划”的理念。源头策划即将所有问题尽可能地解决在采访启动环节;一体策划即各岗位、各工种协同落实推进;融合策划即利用全媒体手段实现新闻立体化报道并实现各端口协同推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全媒体采编中心狠抓选题的源头策划。今年6月底,全媒体采编中心决定改变过去的选题汇报方式,要求各个组的组长利用智能视频会议系统,以演讲的方式就本组选题进行逐一汇报,同时汇报每一个选题到底能生成几个产品、准备在哪些平台发布,并就选题的落实与全媒体产品的制作当场接受指挥中心领导的问询。选题汇报的仪式感,传导了压力,压实了责任,极大地激发了采编人员参与媒体融合的内生动力。“没有选题无地自容,没有好选题惭愧不已”的进取心逐渐形成,各组组长各显其能,深挖检察新闻“富矿”。作为策划组组长兼动态采访组组长,笔者除了关注最高检机关即时新闻报道之外,将选题瞄向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案件报道。6月、7月,笔者围绕强制报告制度、野生动物和古墓葬保护等主题,在策划会议上共汇报了6 个案件类选题。全媒体采编中心负责人当场就采访方向、音视频采集、融媒体产品包装与发布等进行了现场指导,为策划的有效落实明确了方向。《这三起涉毒案缘何深深触动检察官的心》《父亲一时冲动摔伤女儿,这案该怎么办?》《16 秒掌掴脚踢老人6 次!》《偷捕野生鱼不是罚款就能了事》《紧急援救“被拐”玳瑁》《韩世忠祠堂里栽盆景养鸽子,谁来管》等6 篇融媒体稿件均以“先端后报”的方式发布,取得了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上述报道也开启了全媒体采编中心案件类原创短视频的破冰之旅。

强化视频意识,发挥文字记者主导作用

融媒体背景下,短视频作为新闻内容承载模式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向,为传统媒体升级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目前,全媒体采编中心把短视频新闻作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不断强化短视频策划与原创拍摄工作。与此同时,全媒体采编中心还多次就短视频剪辑制作进行全员业务培训,并举行了短视频制作“比武”,培养采编人员“网感”,帮助其掌握、提升视频制作技能。

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字记者采访过程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要考虑让稿件“妙笔生花”,还要考虑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画龙点睛”,即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短视频素材收集、拍摄工作。通过近期采访,笔者也深刻体会到文字记者作为距离新闻真相和源头最近的人员,有责任在文字采写、视频采集、新媒体产品制作等过程中,承担“总导演”的角色。比如,《这三起涉毒案缘何深深触动检察官的心》稿件采写过程中,笔者在完成前期电话采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记者对新闻点的辨别力和挖掘力,指导摄影记者进行实地采访。在拍摄现场,笔者努力引导检察官如何表达更“吸睛”“接地气”,以提高视频录制效率和质量。而在《紧急援救“被拐”玳瑁》《韩世忠祠堂里栽盆景养鸽子,谁来管》两起涉公益诉讼案件的视频录制过程中,笔者指导被建议单位、相关行业专家出镜接受采访,丰富了新闻报道内容,令全媒体报道更有料,百姓更爱看。

毋庸置疑,站在媒体融合的风口上,全媒体记者必然存在“本领恐慌”,对此,提升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尤为重要。深入基层,亲临新闻第一现场;提高辨别力,看清、看懂、摸透真情实况;敏于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改进文风,采写公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提升采访技能,学习培训短视频、交互产品等新手段、新技能;实施项目制工程,即一个融媒体产品即一个项目,让文字记者在实战中充分履行主导责任,进一步提升媒体融合的能力。

强化产品意识,个性化产品“破层出圈”

全媒体采编中心特别强调,媒体融合要强化“产品意识”,真正实现从过去单一的产品模式向复合产品模式转变。这也意味着,全媒体采编中心的编辑记者都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创新新闻表达方式,以“产品思维”来统领新闻生产:每个成员都是“产品经理”,每个选题都要从受众角度来打造,生成两种以上的产品,都要实现多平台协同发布推广。以这种组合拳、复合式、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使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产生最大传播效应。

全媒体采编中心在创新融合报道手段上不断发力,短视频、MV、小剧场、Vlog、漫画等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力求用最新颖的表达实现新闻报道个性化制作,并通过“报、网、端、微”以及第三方平台的协同发布,实现可视化呈现、个性化生产、互动化传播,优质内容频频“破层出圈”。笔者在落实上述6 起案件报道过程中,除了在网、端、微发布新媒体产品之外,抖音、快手平台均有相关产品推出,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例如,采写《这三起涉毒案缘何深深触动检察官的心》一稿时,笔者在看守所内用手机拍摄的讯问画面,制作成了抖音产品,阅读量近138 万。《偷捕野生鱼不是罚款就能了事》的视频产品在快手平台阅读量近500 万。而《父亲一时冲动摔伤女儿,这案该怎么办?》新媒体稿件除了吸引了多家央媒转发之外,还制作了漫画产品《小女孩的伤情非常可疑……医生:喂,我要报警!》,阅读量“10 万+”并被中央网信办指令全网推送。

经过近一个时期的报道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媒体融合不能貌合神离,必须深入骨髓,形成意识和行动上的自觉。全媒体采编中心每一分子都不能当独行侠,而是要协同作战,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合目标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两张皮检察选题
消除“两张皮”提升工程项目基层党建工作的举措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从“两张皮现象”到“多元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