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印江县赵家坝浅层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2020-03-22刘秀云

建材与装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赵家坡脚粉质

刘秀云 刘 斌 秦 龙

(武汉华璟天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湖北 430000)

0 引言

赵家坝滑坡位于贵州省印江县,2016年7月,受强降雨的影响,该斜坡发生局部滑坡,几乎液化的滑体迅速从房屋间空间延伸至50m外的路面。经过清理,部分土体仍堆积在原坡面上,成为潜在滑坡的一部分。潜在滑坡体的体积约为1800方,根据稳定性分析,该潜在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20年一遇的暴雨工况下,可能会发生再次滑动,直接威胁着滑坡前缘赵家坝组5户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分析该滑坡形成机制来有效预防类似潜在滑坡的发生。

1 滑坡区概况

1.1 地质构造

研究区附近未发现明显褶皱和断裂地质构造,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可见两组优势裂隙 L1:340°∠87°,长度约为 1~2m,节理缝宽 0.1~0.5cm,密度为 5 条/m;L2:48°∠58°,长度约为 1~2m,节理缝宽0.1~0.5cm,密度为4条/m。

研究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受地震影响较小。

1.2 地形地貌

研究区为中低山侵蚀剥蚀地貌,发育于斜坡中上部,坡脚海拔约591m,坡顶海拔约651m,高差约60m,斜坡整体坡度约30°~45°,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为2~4m,多为农田覆盖。

1.3 气象水文

印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为1100mm,降雨主要发生在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2.35%

1.4 地层岩性

研究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Q4el+d)l残坡积层、志留系中统石牛栏组(S2sh)灰岩。

第四系(Q4el+d)l:黄褐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和碎石,其中碎石含量约10%~20%,粒径0.1~1.5cm,碎石岩性主要为强风化灰岩。

志留系中统石牛栏组(S2sh):浅灰色灰岩,为浅海陆棚相沉积。岩层产状264°∠40°,根据钻孔资料显示,该处岩溶不发育。出露基岩面风化较强烈,溶蚀作用较为明显。

1.5 地下水位

该处地下水位位于坡面以下2~3m,在暴雨工况下,地下水位的高度会相应的升高。野外调查发现,坡体底部有1处泉眼,现已被人工砌筑为水池,储水量约1×1×0.6m3,常年有水,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为居民饮用水。

2 滑坡体工程地质概况

研究区滑坡平面形态为“舌型”,主滑方向264°,滑坡后缘呈“圈椅状”。滑面为基-覆界面,较为明显。

该滑坡可分为已滑动和潜在滑动两部分,详细如下:

(1)已滑动部分。该部分位于滑坡中后部,该部分后缘陡坎清晰,滑壁基岩出露。

(2)潜在滑动部分。该部分主要为已滑动的粉质黏土堆积,厚度较大。

3 影响因素

赵家坝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人类活动因素。滑坡堆积体原为林地,较为完整,现被人类开垦活动强烈改造,形成多级梯田,植被减少,坡体被强烈扰动、切割。人类修路过程中,随着道路侧向应力的消除(卸载),道路侧应力因此产生相应的调整,其结果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应力场的重新分布。

(2)降雨的影响。降雨通常是触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因。降雨下渗在基-覆界面附近聚集,不仅使粉质黏土饱含水,自重增加,而且形成一定的水力梯度,使得坡体内部缓慢产生塑性变形。随着时间的积累,粉质黏土的粘聚力(C)与内摩擦角(φ)急剧降低甚至为零,最后借助重量势能、水力梯度的共同作用下,粉质黏土沿液化面高速向临空面方向产生塑性流动。

(3)时间因素:对于土质边坡,流变性也是对其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并不是短期地进行考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岩土体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导致联动效应的出现,从而让各个因素都随其变化而出现一定的改变。

4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滑坡稳定性分析是研究滑坡的基础,主要是为了评价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

4.1 稳定性计算剖面选取

从以往资料和分析剖面可看出,该斜坡滑动面总体近视呈圆弧形型,因此,稳定性计算的数学模型选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附录A中A.1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中第1种计算模型滑动面为圆弧形进行计算。选取剖面1-1′进行分析。

图1 滑坡地质剖面

图2 滑坡稳定性分析分条

4.2 参数选取

赵家坝滑坡滑体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滑体主要沿着基-覆面滑动变形,结合工点岩土体试验,确定其滑动面天然抗剪强度粘聚力C=30kPa,内摩擦角φ=14°,工况二抗剪强度折减系数为0.95,工况三抗剪强度折减系数为0.90。

滑体天然重度:20.0kN/m3,工况二容重为20.5kN/m3,工况三容重为21kN/m3。

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

工况一:粘聚力C值为30kPa,φ值为14°。

工况二:粘聚力C=28.5kPa,内摩擦角φ=13.3°。

工况三:粘聚力C=27kPa,内摩擦角φ=12.6°。

4.3 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1)

经稳定计算分析:赵家坝滑坡在“自重+天然状态”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10年一遇暴雨”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20年一遇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

表1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5 滑动机制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该滑坡形成演化过程的分析,将此滑坡的成因机制归纳为蠕滑-拉裂型。该滑坡地质力学模式为:

(1)斜坡前缘临空面加大,形成陡坎,坡体内部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主应力迹线持续向坡脚方向偏移并在坡脚处剪应力持续集中。因此,斜坡坡脚首先开始变形,坡体前缘出现蠕滑,自坡体后缘向坡体深部形成拉张裂缝并持续向内部扩展。该阶段斜坡变形主要表现为坡脚的覆盖层变形、土粒间孔隙压缩,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同时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土体的有效主应力比也会持续增大,斜坡稳定性逐渐降低。

(2)斜坡前缘土体不断出现滑动,后缘拉裂缝进一步发育,坡体应力状态逐渐接近极限平衡状态,斜坡发生显著变形。斜坡内部变形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坡体内部的塑性鼓胀,二为坡体外部发生的局部垮塌并于坡体外部形成塑性剪切面。伴随剪应变量的持续增大,滑坡潜在蠕滑滑动面从斜坡外部向内部逐渐形成。伴随强降水导致坡体自重增大,坡体应力打破平衡,坡体从坡脚剪出。随后滑体在后缘拉裂缝的控制向下错动,潜在滑面整体贯通,坡体滑动。坡体滑动后滑体堆积于坡脚,在较长时间内坡体处于超稳定状态,但受到扰动后,坡体稳定性会逐渐降低至再次复活。

6 结论与建议

(1)贵州省印江县赵家坝滑坡属于浅层滑坡,坡面较陡,斜坡前缘受到扰动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天然条件。

(2)强降雨入渗坡体,且无有效的泄水途径是滑坡发生的触发因素。降水不仅增加了土体的自重,还加速了基岩的软化,最终导致了滑坡的发生。

(3)该滑坡形成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坡脚处首先发生蠕滑变形,坡顶处发生拉裂变形,坡体整体失稳。

(4)人类工程活动对坡面的开垦及对坡脚的扰动,加速了坡体的失稳。

猜你喜欢

赵家坡脚粉质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赵家祥教授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Airport gate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①
一毫米治好“坡脚井”
玉米角质和粉质胚乳淀粉粒粒径、糊化特性及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