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意理论翻译三角程序在科技翻译中的具体操作模式

2020-03-21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源语言人性化译者

张 垚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科技翻译是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之需,但科技文本一般语言严谨,逻辑严密,翻译具有一定难度。虽然机器翻译技术日渐成熟,大众观点认为逻辑性越是严密的文本越容易被机器翻译所掌握,实则不然。科技翻译的重点在于交际意义的传递,而在交际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必不可少。法国翻译家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提出的释意理论就强调翻译是交际活动,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鼓励译者脱离源语言的束缚,通过语言的重新表达实现交际意义的传递。基于此,通过实例论证分析释意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实际操作模式,以期对科技翻译有所裨益。

一、释意理论

法国著名翻译家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于1968年正式提出释意理论。其核心理念认为语言和话语在和认知知识相结合前只能被称作宏观概括符号,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交际作用,因此,理解文章无法仅仅依靠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或者话语。换句话说,就是文章的理解和表达都需要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百科知识的结合。[1]151在释意理论中,翻译的对象是篇章而不是语言或者话语,因为后者只能代表具体概念,只有篇章才能表现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具体意义和情感表达。在此之前,乃至现在,大多数翻译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时仍然只强调字词层面上的对应翻译,而释意理论则强调意义对等的翻译。[2]而实现意义对等的具体操作则需要译者要摆脱源语言的束缚,将字词层面所表达的明喻信息与背后所含的暗喻信息相结合,以此对原文中心思想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与把握,并能最终通过语言的重新表达实现原文实质意义的有效传递,最终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自提出以来,释意理论取得了重大发展与突破,十几本关键理论建设论著及大量重要的博士研究论文促使释意理论涉及的领域从最开始的口译拓展到笔译。[1]154-155德利尔博士,作为首个把释意理论三角翻译程序运用到实用文章的翻译研究中的学者,使释意理论研究迈入了全新的阶段。刘和平教授翻译了大量释意理论相关著作,不仅如此,还写书详细评介该理论,力图证明释意理论的科学性。后来依靠众多学者的推广介绍,该理论在中国得以生根结果。

以往学界普遍认为翻译活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直接表达,并且大量翻译理论指导的翻译实践也是如此展开,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完全忽略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但释意理论却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主导作用,译者的主体性也应被包含在翻译过程当中。在此基础上,释意理论提出翻译三角程序,即理解,脱离源语言外壳,表达三大步骤。下文将具体解释该翻译三角模型。

二、翻译三角程序

翻译三角程序的第一步是理解。释意理论认为理解是翻译开始的最初环节,这一过程不仅对译者的语言掌握程度提出要求,也对译者的语言外知识,也就是俗称的百科知识提出了一定要求。往往信息的传达不仅只在字词之间,而是字词句所包含的意义,因此在理解过程中,译者必须明晰表层含义和隐含意义。除此之外,要做到透彻的理解还需要认知补充,只有将语言和语言外知识同认知补充相结合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理解过程。

脱离源语言外壳是中间环节,指译者脱离原文语言的束缚,提取核心思想并重新理解原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将决定意义的产生,并能最大程度上影响接下来的表达环节。释意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这一环节是必然之需,否则翻译就只是在字词之间的转换。

翻译三角程序的最后一步是表达,即译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准确地表达原文意义。表达包含语言的重新表达和合理分析两个过程。语言的重新表达是在理解和脱离源语言束缚之后对意义的重新组合并表达;合理分析则是在表达完成后进一步分析译文是否合理,是否能被读者接受,是否能到达和原文对等的交际效果等。

三、科技翻译

在科技文本中,因大量事实及其之间的依存关系需要在一个句子中表达出来,使得科技类文章的句子一般都比较长。但由于汉语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大量的长句是由暗含逻辑关系的短句组成的,且多用主动句。因此在翻译的首要理解过程中,只要找出整个句子中的中心主语、谓语以及宾语就能理出句子的框架,再根据框架之外的成分将句子的修饰成分补充完善则可清楚地理解整个句子的中心思想。在后期表达过程中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将所理解的意思再现出来则实现了脱离源语束缚的意义对等转换。除此之外,科技翻译的重点在于信息传递,因此科技翻译需要用符合科技规范的语言精准无误地传达原文本的信息,以实现两个群体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释意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和源语读者一样的共鸣,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由此可知,释意理论所主张的意义对等翻译对强调信息传递的科技翻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释意理论三角翻译程序在科技翻译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以期将释意理论对科技翻译的指导意义明晰化。

四、实例分析

ST:绿色制造时期的科学技术研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走人性化技术发展的道路。人性化技术是以技术为外在手段,以追求和谐为内在要求,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人性化技术主要在三个层面实现人性化要求,即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也是充满着人文美感的技术。它关注的是技术的应用对人的影响,旨在使技术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权益,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因素各尽其用。

TT:In this green manufacturing era,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ness or people-friendliness implies that technology is just a means to reach the end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People-friendly technology must be agreeable to nature,society and people themselves.In other words,it is a technology featuring humanistic beauty.It concerns its impact on people,aiming to make itself better serve people by respecting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释意理论指出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而理解原文的首要就是要分析篇章结构及框架。上述篇章共由四个独立的句子组成,首先分析第一句,本句主语是“技术研发”,谓语是“坚持”,句子框架为“技术研发坚持……道路”。第二、三句的主语均为“人性化技术”,框架分别为“人性化技术是……的技术”,“人性化技术在……层面实现,也是……技术”。最后一句的主语是“它”,但结合前后篇章可知这个“它”其实指的也就是人性化技术,因此整句可以被理解为“人性化技术关注的是……,旨在……,让……”。

但根据篇章的连贯性原则,句与句之间必然暗含逻辑联系,且篇章一定有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行文具有一致性。[3]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意义对等必然需要脱离源语言外壳,进一步理解原文并抓取其中心思想。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篇章的四个句子主语都是“人性化技术”,由此得出篇章一定是围绕这个主语展开的论述,那么中心思想就是“人性化技术”。从篇章整体角度出发再次分析原文发现前两句的主要是在给人性化技术下定义,而后两句可以说是在进一步说明人性化技术的实现方式及关注的重点。那么可以从中提取出核心意义,并把整个篇章整合为“人性化技术是一项以人为本,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这项技术通过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实现人性化要求,且重点关注人的需要和权益。”

脱离源语言外壳的第二步解析完成后就该是翻译的最后一步,即表达。在表达过程中,根据上述分析剔除不必要的宏观概括符号,保留具有交际意义的具体信息。比如最后两个分句“让……,让……”就是典型的宏观概论,跟前文主要信息并没有实质性逻辑联系,因此适当有取舍的删减并不会影响意义的传递,反而会使译文更加简洁精炼。其次,从篇章出发回归语言层面来处理一些表达上的细节问题。“people-oriented”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针对“以人为本”表达,可与之意义相似的“人性化技术”该如何表达?根据语言外的百科知识,“人性化”是一种理念,具体指产品既能保证美观,又能贴近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满足其功能诉求和心理需求。对此借用“environmental-friendly”的表达将这里译为“people-friendly”,以求简洁达意。除此之外,将“实现人性化要求”这个动词短语处理为形容词短语“be agreeable to”,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最终译文如上。

结语:

通过上述实例分析,已明确释意理论翻译三角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科技翻译中的具体操作模式,指出在主导交际信息传递的科技翻译中,释意理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不管是字词翻译,句子翻译还是篇章翻译,释意理论所主张的都是从篇章出发,脱离源语言的束缚,重新组织并表达语言,以求达到意义对等。换句话说就是要避免字字对应,推崇有重点,有取舍的翻译。

虽然释意理论从最初的口译研究到现在已应用于笔译等多个领域,但因其与学界主流的翻译理论研究向背而论,其发展与推广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仅仅是管中窥豹,但也足以彰显释意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有效指导作用,以此希望能有更多前辈学者从多方面研究该理论以促使其发展。

猜你喜欢

源语言人性化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