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肝损伤的影响
2020-03-21陈铁军苑军正
陈铁军,苑军正
(1.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 普外科,河南 漯河 462300;2.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急症,胆囊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为临床常用外科治疗方式,OC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典术式,LC则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接受度较高[2]。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LC和OC术式可造成患者肝损伤,影响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行LC治疗及O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84例临床资料,以评估LC和OC术式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行LC治疗(LC组)及OC治疗(OC组)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各42例,共84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胆囊炎者;年龄18~75岁者;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既往肝胆手术史者;合并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或胰腺炎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术前伴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感染者。OC组患者虽然符合LC治疗指征,但拒绝LC术,因此根据患者意愿选择OC术治疗。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LC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9~62岁,平均(45.27±9.41)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0~44 h,平均(25.13±5.57)h;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OC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8~60岁,平均(44.43±9.0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0~42 h,平均(24.72±5.40)h;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给予胃肠减压、解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并由同一组医师行手术治疗。LC组:患者取左倾、头高脚低位,给予静吸复合麻醉;于脐下缘作穿刺点,建立人工气腹,腹压12~14 mmHg(1 mmHg=0.133 kPa);以四孔法入腹,探查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胆囊张力过高者予以穿刺减压;游离胆囊,切断胆囊动脉,精细解剖胆囊三角区,切除胆囊;电凝止血,在Winslow网膜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束手术。OC组:患者取仰卧位或左倾位,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在右上腹腹直肌做一8~10 cm斜向切口,入腹后操作同上述LC组。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检测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AST、ALT水平。②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试剂盒由德国罗氏公司生产)检测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CRP水平。③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ST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5 d血清AS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血清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组间血清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ST水平比较 (±s,u/L)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ST水平比较 (±s,u/L)
注:1)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2)与本组术后1 d比较,P<0.05。
术后5 d 13.84±2.062)13.54±1.972)0.682 0.497组别LC组OC组t值P值例数42 42术前12.96±1.98 12.51±2.05 1.023 0.309术后1 d 41.17±4.851)39.52±4.631)1.595 0.115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LT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5 d血清AL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血清ALT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组间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5 d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 d、术后5 d时,LC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LC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LT水平比较 (±s,u/L)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LT水平比较 (±s,u/L)
注:1)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2)与本组术后1 d比较,P<0.05。
术后5 d 14.05±2.132)13.81±2.212)0.507 0.614组别LC组OC组t值P值例数42 42术前13.78±2.05 13.34±2.11 0.969 0.335术后1 d 49.26±5.471)47.21±5.191)1.762 0.082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s,mg/L)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s,mg/L)
注:1)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2)与本组术后1 d比较,P<0.05。
术后5 d 19.44±2.861)2)25.32±3.481)2)8.460 0.000组别LC组OC组t值P值例数42 42术前11.48±1.87 10.81±1.96 1.603 0.113术后1 d 49.64±4.391)59.32±5.841)8.587 0.000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OC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典疗法,但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在临床普及,LC也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方式之一,LC可发挥其微创优势,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能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受到临床广泛认可[5]。但有学者提出,LC术中气腹压及器械操作能造成患者肝损伤,导致患者术后肝功能异常,甚至影响预后[6]。对此,本研究就OC与LC手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创伤及肝功能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探寻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 d血清AST、ALT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而术后5 d时下降至术前水平。其中AST、ALT为临床常用肝功能评估指标,在肝细胞损伤时,受细胞变性、坏死的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内AST、ALT被大量释放入血,造成血清AST、ALT水平升高[7]。故上述结果也说明,LC及OC均能造成患者肝功能一过性损伤。推测该结果由以下2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①LC术中气腹压力减少门脉血供,使肝功能降低,且术中电凝器械造成的热损伤及热点效应也能引起肝损伤[8];②OC术中牵拉胆囊周围组织和挤压肝脏等操作,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9]。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术后血清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C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OC组。这也证实,LC术式虽然造成手术创伤,但仍能发挥其微创优点,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良好内环境。不仅如此,观察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LC术式切口较小,且术中对腹腔内组织暴露较少,而降低术区感染风险;且利用气腹及腹腔镜也能获得更佳术野,使操作更为准确,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关。
综上所述,LC术式及OC术式均能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一过性肝损伤,但LC术式在微创方面仍具有较大优势,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使用价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