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品的文化价值传承
2020-03-20雷贵帅时芳芳
雷贵帅 时芳芳
摘 要 中华民族心灵手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正是中华儿女从心到手的杰出创造,尤其体现在工艺美术方面。中国工艺美术神乎其技,巧夺天工,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精神、美学价值和不竭的创造力。工艺美术品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品质优良、艺术审美性高的特征。从这些工艺美术品中,渗透出的是我国工匠艺人的技艺精湛、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大国匠器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传承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工艺品;传承;文化价值
1 工艺美术品的基本理论阐述
工艺美术品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品,是因为其被赋予了文化价值。根据商品属性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关概念来阐述的话,艺术品具备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合二为一的,满足于人们某种审美情感的需求。比如陶瓷大师设计制作的陶瓷花瓶,就其使用价值而言与普通花瓶没有区别,但由于是陶瓷大师之力作,因此价值不菲。拥有5 000年古文化的中国,具备艺术品属性的工艺美术品不胜枚举、应有尽有,涉及到人们生活方面的陶瓷、漆器、刺绣、丝绸、书画、绘画、金银器、青铜器、玉器、印石等类别,可谓数不胜数。它们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品质优良、艺术审美性高的特征;这些工艺美术品,承载了我国工匠大师的技艺精湛、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大国匠器精神,力求每一件作品能够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工艺美术品之所以称之为器物,是因为它具备了器物的属性。器物有上下之分,上为精神层面的文化载体,下为使之为生活而用的物体。器物之上呈现的审美形态特征,为本文主要论述的观点。本文论述的是工艺美术品的一个系列代表,主要是陶瓷、丝绸、漆器的部分论述,其体现的价值观具有物化育人的作用,影响波及东南亚和欧洲一些国家。通过输入器物的形式,强行地洗刷、分割、重组了当地文化。从文化传播方面来看,是强行植入。通过文化的植入,间接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品质。基于此,本文以陶瓷、丝绸、漆器为代表工艺美术品的文化价值作为切入点深挖其背后承载的民族精神内核。
2 工艺美术品之陶瓷、丝绸、漆器
(1)陶瓷
宋代的青白瓷惯称“影青”,是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非常漂亮,从而让景德镇窑成为了宋代重要的瓷窑之一。元代景德镇窑在制坯原料方面做了改进,采用景德镇本土的高岭土,在其中加了一定比例的瓷石,并提高了瓷窑的烧成温度,通过改进制坯泥料和提高烧成温度大大减少了器物变形,最后能烧造具有气势磅礴的大型器物,充分说明了制瓷工艺相较于前朝迈上了一个大台阶。随着品种的多样性,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颜色釉在瓷器中的成功烧制,衍生品种卵白釉、红釉和蓝釉,标志着景德镇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在瓷器上面的使用,从六朝青瓷至元代瓷器的釉色仿玉类冰时代的结束,一举使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也赢得了瓷都的美誉。本文以景德镇瓷器工艺品为代表来论述其文化价值的传承。
从元代至清末景德镇一直是作为中国古代制瓷中心,制作的瓷器装饰精美,器型雅致优美,不同朝代各领风骚。经过不同年代的积累,从而有了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玲珑、粉彩、青花、颜色釉。
玲珑瓷,“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之意。瓷器坯体上有规则半透明的洞眼,俗称“玲珑眼”,其通过镂雕工艺而实现的,后施釉一次性烧成。
粉彩瓷,与五彩相对应而言,根据烧成温度的不同,五彩称为硬彩,粉彩被称为软彩。其主要手法是从明朝五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清康熙晚期,将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方法尝试应用在五彩瓷器上,从而开发出一种在釉上(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成功,后延至今盛而不衰。
青花瓷,属釉下彩瓷系列。据硅酸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中可靠记载,早期青花瓷于唐宋有烧制,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绘制原料。对于原料的来源,有说法是波斯进口。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后各朝代一直作為本朝的主流瓷器。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许多不同青花系列的衍生品种,如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哥釉青花等。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呈现出大小不一的晶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十分丰富,烧制的瓷器晶莹夺目,产量较高,远销海外。
简言之,陶瓷作为17世纪中国的“强势语言”,在海外舞台上大放异彩,其影响不言而喻,通过陶瓷承载的文化形式影响面广,形式多样。
(2)丝绸
秦汉是中国的刺绣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史上“丝绸之路”就是来自于此阶段。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与波斯等西域的往来,贸易之间的互通往来也促使了文化的交流。丝织品作为交易的重要商品,其在发挥文化价值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以古代四大名绣作为代表来论述丝织品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明确记载四大名绣的朝代是清代,刺绣工艺到清代已经全面繁荣,无论是科技的应用方面,抑或是装饰工艺的制作水平都远超前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鲜明特色,亦形成了带有地域标志个性化的刺绣工艺体系。
首先江浙、苏州地区的苏绣,距今有2 000多年历史,整体风格细腻、雅素,且具备构图饱满、主题明确、色彩明亮、针脚细密的特点,其图案多采用“留水路”的分面推晕的处理手法,带有强烈的装饰气息;其次是素有“楚湘一枝绣”别称的湖南湘绣,兼收并蓄、吸长摒短,造就了如今湘绣鲜明的地域特色。色彩丰富的线交织在一起,互相穿插、颜色渐变、层次清晰,既亮丽又和谐,可谓艳而不俗。绣织主题将湖南人热爱自然界的山水、走兽的情怀织于画中,不同姿势的老虎,踩着绣球、垂拉着耳朵的狮子等题材栩栩如生。湘绣既将湖南人热爱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点滴灵犀情怀传达清晰,又将中国画的水墨山水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二者合称为粤绣。粤绣最大的特色是多变,光针法就有100多种,隐含了广东思想多变、善于应变、应运而生、应时而上的个性特征,具备爱拼才会赢的不竭奋斗精神气质;最后拥有天府之城的川都蜀绣用线工整厚重、设色明快,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其特点是“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这些特点是勤劳果敢、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川人形象的体现。
简言之,四大名绣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了传承地域文化和物化育人的价值。
(3)漆器
漆器的发展,据田自秉先生编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详细记载,是从战国开始的。漆器经过了战国时期的大力发展,在汉代迎来了鼎盛的发展时期。漆器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生产组织严谨、分工细,针对不同工作有详细的步骤,从素工到供工等11个工种。制作漆器的胎种类较多,主要有木胎、竹胎、夹纻,其胎纹装饰纹样分别有云气纹、动植物纹、人纹、几何纹等。采用彩绘的手法表现于漆器上,漆器的颜色除以红黑彩绘外,还发展到多彩。制作工艺上出现了贴金片镶嵌和玳瑁片镶嵌,为“金银平脱”和“螺钿”的前身。根据汉代的漆器从制作胎体到彩繪纹样的过程,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气,充分说明了汉代人已经具备了当代人的设计意识。唐代漆器多制作镜、瓶、盘、碗、琴等生活器皿,以及箱、床等家具,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上升期对于物品富丽辉煌的艺术要求,其制作已经向华美的装饰方面发展,漆器的品种除有金银平脱、描金、螺钿、夹纻等外,还新创了漆雕。金银平脱系由汉代的贴金片演变而来,平脱的作法系用薄金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显出金银花纹。金银平脱和螺钿当时已经传到了日本,对东方国家影响甚远。
3 工艺美术品传承道、儒家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1)道家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老庄哲学中的“天地万物始于道,道生万物”,道是有跟无、虚与实的统一,道在“生生不息中一直自己运动”的思想衍生出的“天人合一”,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相处和谐的思想。在工艺创作中,战国时期的工艺专著《考工记》所说,“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运用此观点来说明的话,制瓷的原材料来自于大自然中的高岭土,还有水,以及釉料,烧窑的木材都是依据时间和季节而生产的,表明了制瓷人充分尊重大自然,取之于自然的原理。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其材料也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虽然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是桑蚕吐的丝制作而成的,但其作为动物,也是靠植物的蚕叶喂养的,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间接的形式。
漆器其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得到光彩照人的漆器。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工艺品材料来源于自然,而用于人类的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器物以其外部造型、色彩或者装饰的形式将儒家文化表现出来呈现于世人面前,也称之为器之上。从可视的具象形式的衣食住行物质层面等,抑或是能思悟的以抽象形式的言行举止精神层面,均有其强大的身影,且深深地根植于民众心里几千年。如民众以文质则野、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用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作为做人标准,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到重内省,一日三省吾身,慎独、忧患、修为,以圣贤为榜样,以祖先懿行,圣贤之言为立身,行事做人准则,体现了特有的儒家文化的伟大之处。
呈现于陶瓷之上的有文字(陶瓷中称铭文)、绘画的儒家文化体现,坯体铭文采用的是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据相关资料记载,铭文的开始使用以隶、真、草、篆为序,帝王年号、斋名、堂名、吉名等大多题于底面或里心位置。铭文的位置有根据器型、烧造时间、烧造地点、釉彩特征、铭文内容、铭文字数千变万化;绘画形式,烧出来的素坯采用彩绘的形式,将儒家代表人物、珍惜时间、劝诫驯化物人的诗句绘制在素坯上,则入窑中煅烧,后成器。
在丝绸织绣上,不同地域的绣品中有不同人文特色的儒家文化体现,苏绣通过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江南水乡,将笔墨书法文字意味洋溢于画面中;湘绣的家乡乡野情怀、文人墨客的骚乱矜持,独有见偶;粤绣的“百鸟朝凤”、“丹凤朝阳”等多变题材,表达了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蜀绣的工整厚重象征了川人果敢英勇、不畏艰险的精神。
儒家文化体现在漆器上面的具象形式,为我们习以为常的入口牌匾内容,“入则孝,出则悌”,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本要义;放置书房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时间教育人励志,发奋;从漆器中的木牌匾到以围墙、柱子以雕刻形式呈现的虞舜孝感动天,周伯由百里负米,汉董永卖身葬父,汉文帝亲尝汤药,晋王祥卧冰求鲤,晋吴猛恣蚊饱血等二十四孝的故事,呈祥吉利的图案有寓意夫妻相处和睦的百合花,多子多福老鼠、蝙蝠;长寿吉祥仙鹤、龟;升官发财祥云飞升、锦鲤;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水浒传故事等民间流传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题材意为讲述善与恶、美与丑、聪与愚的较量与辨析,以此来弘扬正义、鞭打丑恶的理念,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思想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之,工艺美术品陶瓷、丝绸、漆器在传承道家、儒家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通过以器物造型、育心化人的形式,对后世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4 总 结
综上所述,作为工艺美术品陶瓷、丝绸、漆器等,其在化物育人、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肩负了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承担了对人的成长和人格教育方面的职能,至今仍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领导人倡导文化自信,通过一带一路让文化走出去,其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文化的传播。结合工艺美术品陶瓷、丝绸、漆器的文化传播的特性,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性,展现了令外族心灵神往、物化为一的特色品质。它们经历了岁月无情的淘洗,最终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万里挑一的大国重器,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参 考 文 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3.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