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陶瓷装饰彩绘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20杨晓兰
杨晓兰
摘 要 “互联网+”的浪潮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尤其是实践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相辅相成的融合,一直是专业领域内教育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本文基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陶瓷装饰·彩绘》这一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运营,剖析慕课模式与传統课堂相结合过程中的问题研判、思路对策、效果及反思,以期推动更进一步的艺术类实践课程改革,并为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陶瓷装饰彩绘;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1 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
“互联网+”的热潮已然给诸多传统产业带来改变,形成了新的格局与业态,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长久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一直是“重理论、重知识、轻技能、轻实践”,即使是在实践教学占核心地位的高职院校,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也面临相当的挑战。造成这一现状的结果是多方面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自主性,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也往往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模式更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必须紧扣社会需求,探索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探寻新的教学道路。
(2)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阶段。《实施方案》突出强调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出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在全方面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着力探索促进产教融合与强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对接市场,更好地培养人才。
(3)“互联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提到“互联网+教育”,不得不提到MOOC。作为近年来“席卷国内”的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OOC因其课程设计更精巧、课堂教学反馈更及时,以及个性化交互平台、更有效教学互动等特点,对高校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MOOC转变了传统教与学的观念,课堂不再由单一授课人员主导,多种教学形式得以叠加。另一方面,在现代新信息技术支持下,MOOC使得传统的教学内容大大拓宽,这一切都带来提升传统教学效率、增强校企合作等多方机遇。
然而,在诸学科领域探索与MOOC结合的过程中,MOOC也常因其互动不足、交流缺乏等多受诟病。事实上,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各有优劣,结合到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愈发明显,毕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更像是“师傅带徒弟”,仅靠线上似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也堪忧。因此,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团队希望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探索一种“互联网+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即引入“移动式学习”的“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
2 课程简介与问题剖析
《陶瓷装饰·彩绘》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实践类专业课。2016年开始申报江苏省在线课程,2017年正式立项,由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该课程授课教师及其他一线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对课程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其中,问题剖析与矛盾梳理如下:
(1)单一化教学模式与基础技能参差不齐的矛盾
长期以来,不仅多数高校课堂以“教”为主,实践课本占据核心地位的高职艺术类专业也未能取得突破。诚然,理论教学是动手实践的基础,对于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但过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面对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高职艺术类学生往往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相对低效的课堂模式很难实现覆盖,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均予以足够的指导;而另一方面,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实际上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这一模式也欠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更不要谈培育综合创新能力这一终极目标。
(2)提升美学素养与学习兴趣及自主性欠缺的矛盾
提升审美素养是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陶瓷装饰彩绘课程都希望可将审美素养内化到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艺术史到作品鉴赏到实践教学皆致力于此。但同样长久困扰传统教学模式的是,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往往较为欠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似乎很难逾越。这一矛盾将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得到解决,同样是研究团队重点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
(3)促进创新能力培育与教育教学延伸不足的矛盾
除了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也一直是陶瓷装饰彩绘课程致力探索的教学目标,且同样面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的现实困境。而引入“互联网+”,连接海量的知识,并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与课堂效率的提升,或可给予传统模式下创新教育不足的可能解决方案。
(4)促进成果转化与缺乏产学融合的矛盾
产学融合与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教育的努力方向,但同样长久困扰的是,“产学研”一直无法实现及时和高效的对接。作为普遍痛点,这也是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建设团队致力于实现突破的方向。
3 思路对策与课程实施
在剖析和研判传统高职艺术类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针对加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赏析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探索采用“移动式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解决上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四个教学问题。
(1)循序渐进,强化基本功训练
作为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强化基础技能训练。从这一角度出发,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集结了从基础技法到作品创作的精细过程,这使得线下教学因此而更有针对性。通过循序渐进穿插安排多个有针对性的训练任务,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学习教学视频的基础上,在实操环节中把尚存疑惑、遭遇困难的节点提出,继而教师可结合教学难点与重点,依托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展示,更有针对性地对技法、操作与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示范。在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端学习的过程中,小测试与小互动也被有意识地设计和安排于其中,这使得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效率、效果也得到提升,更能切实帮助学生建构课程框架,把握制作要点,从而逐步提高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任务驱动,激发兴趣是要义
在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移动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索性地将专业展览、技能大赛等融入教学环节,以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和掌握到的知识和技能尝试应用到实际创作过程中。更高效的课堂组织给予日常教学以延伸和拓展的更多可能,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从而以更高的视角和眼光审视当下所学。更重要的是,依托技能大赛等赛事活动,学生创作得以有机会参展、参赛,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在实战中扎扎实实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3)延伸拓展,提升美学素养
卓然有识的审美力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审美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积累的过程是无法绕开的。因而,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设计,如何探索将审美素养提高内化到课程的各个环节,一直是易被忽视但其实至关重要的一个命题。在“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陶瓷装饰彩绘课程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连接海量知识的优势特点,并结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次作品专门赏析活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专任教师的细致讲解之外,更有陶瓷行业大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优秀作品还有机会参加专业展览,这些视野的开拓与美学素养的综合提升,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很难具备的。
(4)产学融合,培育创新能力
在探索产学融合与校企合作这一目标方面,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团队在线下课堂中邀请行业大师、产业教授等参与,引入“双导师制”。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创作得到了来自陶瓷行业从业人员的点评与分析,这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行业的眼光与选择,其创新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激发与锻炼,对于有志于专业发展的学生来说,实是不可多得的经验和机遇。
4 取得成效
自2016年开始,课程团队从资源建设、教材编撰、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开展了针对“陶瓷装饰彩绘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系列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移动式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其中,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由校内专任教师领衔,并邀请行业企业大师、产业教授共同参与,线下教学则同样由专任教师与业界从业人员共同担任,创新采用“双导师合作授课”的教学模式。依托信息化平台,课程团队创新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取得了诸多成效:
(1)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模式取得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精心录制的教学视频助力“移动式学习”的有效展开,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功大大夯实。“干货很多,讲得很生动”,“对照视频自己课下练习效果很好”,在广泛受到口碑认可之余,课程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直观来看,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作品获省级金、银、铜奖26项,专利15项,教育部教指委优秀毕业设计奖和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6项,全国陶瓷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15项。
(2)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作为知识传播模式与学习方式的革新,“互联网+教育”对教师角色、教学能力与信息素养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但也正因如此,在扎扎实实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在陶瓷装饰彩绘翻转课堂模式中,配合讲解与分析实操视频的录制对专任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进行重构和完善。线下教学强化“一对一指导”,并需要不同细分方向的专任教师进行更加密切的协作,这也促进了学科融合与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和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转变,“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促进教师不断锤炼自身,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与辅导者,课堂交流的组织者与协调者,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专任教师们在进行线上资源建设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按照“内容设计系统化、教学资源碎片化”的原则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强化课程资源既要有利于学习者可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又能辅助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翻转课堂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
(3)储备了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
在进行线上资源建设时,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团队邀请了行业企业大师、产业教授参与了课程的建设、教学视频的录制,特别是把行业最新的新材料、新工艺带进慕课课堂。《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和学银在线平台上运行,201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编撰了校企合作特色教材
针对线下项目教学的任务与要求,由课程团队和来自陶瓷行业企业大师、产业教授、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陶瓷装饰彩绘》新形态一体化特色教材,2019年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规划教材。
(5)构建了一套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中,学生充分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由此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注重平时、淡化期末,完善平时成绩评定制度,针对学习态度、作业、在线学习、课内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其中学生线上观看微课、完成测试、上传作业、发帖讨论等都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有相应的比例。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
5 总结反思
在探索进行“移动式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团队探索和实现了一些创新:
其一,依托線上教学平台,陶瓷装饰彩绘课程整合了教学视频、课件、教材、延伸材料、作品案例库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对传统教学的框架与内容进行了重构与创新,切实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着力激发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和促进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平台成果也实现了更大层面的应用与推广。
其二,在“移动式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线下课堂各自的优势均得到更大化的利用,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教学内容得以延伸拓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中,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产学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探索,引入“双导师制”,从而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此外,在陶瓷装饰彩绘核心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给予了一系列激励和奖励措施,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提供支撑。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导师制”不断完善,行业最新的材料、工艺与技术被带入课堂,赛事、展览等前沿信息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平台和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推动教育教学观念理念实现转变,课程设计得以重构和完善,真正实现“以学为本”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一系列方方面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与突破,都助力陶瓷装饰彩绘核心课程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多期课程运营的過程中,研究团队亦发现了一些问题:迄今为止,课程已运营超过6期。课程团队也有意识地将诸如集中答疑等内容整合起来,以供新一期使用,但是既有资源的整合更新仍存在一定障碍,在新内容的持续输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经研究对于《陶瓷装饰·彩绘》具有较好的适配度,但是向更广范围内的艺术专业实践类专业课推广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尽管如此,在本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对于“互联网+实践课教学”值得借鉴的点:其一,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各有特点,也有各自的优缺点。探索新模式需要紧扣实践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其二,尽管实践类课程区别于大多数其他专业的理论课,在向其他已成熟的在线课程“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大大充实完善既有设计。更重要的,“线上”和“线下”一个不落下,唯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方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和落实。
参 考 文 献
[1]丁金昌.高职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170-173.
[2]芮雪莹.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4):96-97.
[3]石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赵宏,孙洪涛,郑勤华,等.中国MOOCs学习支持状况调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