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卡因在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2020-03-19谭大兵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麻醉

谭大兵

【摘 要】目的:探究阿替卡因在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88例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分為对照组(44例)与实验组(44例),给予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给予实验组阿替卡因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效果,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实施阿替卡因麻醉,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替卡因;下颌前磨牙牙髓;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前言

牙髓病在临床较为常见,高发部位为下颌前磨牙,其发病突然,且具有较高发病率。急性牙髓炎表示在物理与化学刺激、微生物感染、创伤而引发的牙髓组织炎症病变,以牙齿出现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且不具有固定的疼痛部位,在冷热刺激时将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临床在治疗牙髓病时常采用根管根治术、切髓术等治疗,由于牙髓组织具有丰富的神经,冷热、炎症刺激敏感,手术麻醉效果具有较高要求,因此麻药使用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88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阿替卡因在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88例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分为对照组(44例)与实验组(44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23例;年龄在28~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3±4.71)。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与21例;年龄在29~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4.2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

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生产厂家: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髓前在患牙的黏膜下方注入,实施浸润麻醉,患牙注射量为每颗0.5mL。

给予实验组阿替卡因麻醉:

使用阿替卡因注射液(H20110264;生产厂家:法国碧兰公司;),开髓前在患牙的黏膜下方注入,实施浸润麻醉,患牙注射量为每颗0.5mL。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共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疼痛。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若VAS评分为0,即为显效;若轻度疼痛,可忍受,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多项指标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护理满意度用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牙髓炎为牙髓组织急性炎症,主要感染源为深龋。急性牙髓炎由多种因素引发,如化学刺激、口腔感染、物理损伤等,发病较急,且为放射性疼痛,极易被误诊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无痛技术为牙髓疾病手术患者新进治疗理念与技术,治疗宗旨为无痛、安全,以降低患者痛苦为目的,优化疗效,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临床常采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为阿替卡因、利多卡因,在各类手术中广泛使用,镇痛与镇静效果良好[2]。阿替卡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时肾上腺素、阿替卡因,在外科手术、口腔疾病中广泛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具有酰胺功能基团,在局部注射以后,对神经纤维产生抑制,促使疼痛症状缓解。与肾上腺素混合使用,可促使麻醉的浸润时间延长,并增加麻醉效果的渗透能力,使得组织活性有效保持。与其他麻药相比,阿替卡因的浸润深度更深,在下颌前磨牙中穿透,起效快速,在用药后2分钟便可起效,30min时麻醉浓度为最高,半衰期是2小时,使用量较少,且不良反小,具有较高安全性[3]。

利多卡因应用时间较长,在临床使用广泛,为心肌梗死、心脏疾病首选药物。同时,利多卡因属于先按类麻醉剂,具有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与兴奋作用。肌肉注射利多卡因后,在5-15min时起效,并在肌肉组织、主要脏器中分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利多卡因应用过程中需对其麻醉深度进行监测[4]。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实施阿替卡因麻醉,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代慧珍,周东坡.阿替卡因在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23-2025.

林萍.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2):94-96.

郭璟璟.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82-83.

韩祺懿.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麻醉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3):177.

猜你喜欢

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意外之呕吐、反流误吸如何预防
麻醉风险知多少
关于麻醉你了解多少
避免麻醉意外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哪个更好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