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信息交互及业务流程管理研究

2020-03-19吴琴琴廖邦华王雪彦岳荣铮卢家桀柳刘沙鑫武永康

中国医院 2020年3期
关键词:门诊入院实体

■ 吴琴琴 周 莉 廖邦华 王雪彦 苏 娜 岳荣铮 卢家桀柳 园 刘 苓 刘沙鑫 武永康

互联网医院是今后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1],它是在响应国家“互联网+”政策形势下[2],以实体医院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为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三长一短”的问题,以及协调医疗卫生资源的情况下产生[3],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3]。近3年随着互联网医院相关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医院的管理模式初步显现出来[4-5]。2015年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发布,2017年《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的函》)发布,2018年发布《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上述系列文件指出,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实体医院,这是基于疾病诊断的复杂性,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需要在实体医院进行[6]。因此,互联网医院也必须依托于实体医院,两者必须实现信息交互及业务往来,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交叉融合。

1 互联网医院信息交互相关规定

互联网医院信息交互即为信息互联互通,其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横向交互及纵向交互。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7],侧重于横向的互联互通的规范。具体而言,国家层面颁布了顶层设计规划,即“4631-2工程。“4”代表4级,即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及区县级卫生信息平台;“6”代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项业务应用;“3”代表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个案3个数据库;“1”代表1个人口健康统一网络;“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8]。依托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9]。在纵向交互,即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的互联互通值得进一步探究,进一步做到标准化、交互化、智能化。虽然存在信息割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医院内部存在信息孤岛[10]、信息烟囱等问题[11],技术上可以通过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health level 7,HL7)、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12]、企业服务总线 (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医疗信息整合(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2]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互联网医院信息交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10],而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的信息纵向交互是横向交互的基础,也是目前互联网医院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

2 如何实现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信息交互与业务流程管理

因为疾病诊断的复杂性,疾病的诊断还是需要在线下即实体医院进行,而线上的互联网医院不仅可以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和慢性病管理,而且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分诊[13]。因此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信息交互能够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将来互联网医院主要的信息及业务流程图见图1。

2.1 实体医院复诊病人在互联网医院的识别

实体医院的复诊病人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复诊。互联网医院本身是为优质医疗服务能够辐射于广大地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率及可及性而建立。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医疗服务的延伸和补充。互联网医院就诊人群需是在实体医院进行了首诊的患者。患者提供的就诊卡可以查询到相应的就诊记录。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复诊的患者,在首诊时,需要凭身份证原件进行实名登记,并且进行人脸识别及图像采集等人工智能技术,以保证首次就诊患者与复诊患者为同一对象。患者需要签署互联网医院网络门诊知情同意书。互联网医院复诊患者可选择的科室必须是有医疗记录可查询有首诊记录的科室,接诊医生优先选择首诊医生。若首诊医生未开通互联网门诊,系统优先选择同专业医生进行推荐。互联网医院复诊患者登录界面时,需要进行人脸识别认证,优先选择视频门诊。根据患者情况,网络门诊医生认为可以门诊治疗者,开具网络处方[10],患者自行缴费取药。网络门诊医生认为需要住院治疗者,则开具网络入院通知单,由患者在网络入院服务中心预约入院。医生发现患者病情加重,不适合网络门诊时,可及时告知患者就近急诊就诊。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紧密连接,互联网医院依托实体医院的技术和实力。在紧急医疗情况下,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的互联互通也不仅限于同一个医院的实体医院和互联网医院。患者开启地址定位后,互联网医院可以根据距离远近调动医联体的医院甚至被认可的社区民办医院等进行紧急处理。互联网医院不仅可以针对相应实体医院复诊患者,而且可以对医联体的复诊患者提供服务,不仅做到纵向上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也可以做到横向医联体间的互联互通。这充分做到数据多跑路,病人少跑路或不跑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及就医满意度。

图1 互联网医院主要信息及业务流程

2.2 医保系统与线下审核

医保支付是目前患者支付的重要渠道,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医保支付流程:一种为门诊医保支付流程,另一种为门诊特殊病患者的支付流程;对于住院患者医保支付需要在实体医院进行结算。现对前两者医保支付信息交互及业务流程阐述。

2.2.1 门诊医保支付流程。在互联网医院系统中绑定社保卡,患者缴费时选择医保缴费,支付清单传输至医保中心,自动核对清单,并将清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符合医保支付的清单及费用,费用直接从医保个人账户扣除,一键实现支付;第二部分为不符合医保支付的清单及费用,后者费用需要通过个人银行、支付宝或微信账户支付[10]。

2.2.2 门诊特殊病患者医保支付流程。门诊特殊病患者医保的支付包括两个阶段,即门诊特殊病患者的认定及后期支付。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向门诊特殊病患者提出网上申请,并上传社会保障卡、身份证及相关检查报告。审核医院依据规定进行资料审核,若有必要在线通知患者线上视频确认,若再有必要可通知患者到实体医院进行面对面审核。在成功申请门诊特殊疾病后,即可绑定门诊特殊病医保帐户及个人银行账户,每次发生在申请表内的检查、治疗、药费等项目,患者可以在支付时选择医保基金支付,系统将符合门诊申请表内的检查、治疗、药费等项目通过网络自动传送核对;若无法审核的账目转至人工后台实时审核,并设定处理时限,以提高网上响应速度。而对于门诊特殊病患者申请表外的费用,患者可以选择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或者微信[14]、支付宝、信用卡、银联卡自行支付[15]。

2.3 检验/检查申请与条码打印

网络医院医生开具检验/检查项目以后,患者可以直接通过网上支付手段如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或社保个人账户进行支付,避免排队缴费。缴费完成以后,系统自动进入抽血时间/检查项目的预约。根据患者检查项目的不同和缴费完成的时间等情况,系统自动与患者进行人工智能交互。了解患者是否进食早餐、检查项目的要求等情况,最后确定预约的抽血时间/检查时间并告知注意事项。患者在预约好的抽血时间到达指定的网络预约抽血窗口进行抽血。试管自动贴标签系统可以根据就诊卡信息和缴费完成后的条形码信息,信息智能选择不同颜色、不同型号的抽血管,自动打印抽血条形码,自动贴管,贴好条码的采血管到达抽血护士手中。护士完成三查七对以后就可以直接抽血。一方面可以减少患者打印条码排队和抽血排队的时间,另一方面减少护士手工粘贴管子错误的机会,并且可以避免张冠李戴,保证了医嘱、患者信息、血液标本的一致性,减少医疗隐患。患者和医生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上查询检验结果,医生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疾病诊治,从而实现无纸化医疗[16]。若患者有纸质报告的需要,还可以凭互联网医院账户随时打印电子报告单。患者在预约好的检查时间到达指定检查室,扫描条形码签到及核对患者信息后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上传互联网医院,医生可以实时调取图像及报告。患者也可以自行在实体医院的影像打印机打印CT/MRI/X线等图片保存。

2.4 互联网医院药物配送

互联网医院可以派送的药物范围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17]。互联网医院的药物派送由具有资质的药师审核,之后患者可以选择自行取药或者快递送药。对储存有特殊要求的药物不能进行快递或冷链运输,需要患者到实体医院自行取药。实体医院的药物是互联网医院的药物配送的补充[18],两者系统互联互通,实体医院系统可以查询到网络医院的药物派送记录,并且进行网络医院药物的派送[19],互联网医院也可查询实体医院的药物派送情况,确认药物配送的完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5 网上患者入院管理

互联网医院复诊患者在复诊后,医生认为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的,可以开具网络入院证办理入院,网络入院网络医院可通过网络系统通知患者入院,患者愿意入院就点击确定,如果已经外院住院不需要住院服务,就点击否。患者3小时未回复,系统默认为不需要入院服务,系统自动发送取消入院服务通知并告知原因。否则信息自动传入实体医院入院服务中心进行自动预约入院,预约规则可以设置病情危急系数及时间等待系统,以平衡不同患者的排队预约顺序。住院预交金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支付,避免来回奔波耽误时间和费用。因此,患者只需要接收到入院通知时到医院住院即可,大大减少患者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6 出院康复与互联网医院接诊

通过机构间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医联体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可以有效进行后续的康复。在患者治疗方案确定后,可以将患者转诊到下级医院完成相应的治疗周期;同时患者在下级医院住院期间,若病情有变化,可以通过远程查房和远程会诊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治疗效果,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从而完成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20-21],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2.7 医生管理

由医务部对互联网医院门诊数据进行评价[22],对互联网门诊医生的医疗质量[23]、服务态度、到岗时间、回复及时性[24]、患者满意度[25]以及莱斯特评估项目[26]进行监测及评分。与线下实体医院门诊的情况综合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从而促进医生的成长和提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随着5G网络的到来,健康万物互联将突破技术壁垒,开启新的篇章。5G技术将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推动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和模式重构,深刻改变人们的就医体验。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信息交互及流程管理,真正实现患者及家属少跑路,不仅可以节约寻医路上的其他开支,还能避免家属误工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可以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减少患者排队挂号、排队缴费和排队检查的时间。通过互联互通的流程管理,可以实现医院业务的协同,医联体间的业务协同,从而整合医疗资源,促进从关注疾病本身到关注人健康本身的转变,从一体化到人性化服务的转变,从关注病案到关注患者就医体验的转变,更好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及就医满意度。

猜你喜欢

门诊入院实体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门诊支付之变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