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黄止痛散局部外敷联合依托考昔片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5例*

2020-03-19贺自克张英杰乔卫平

中医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关节炎

贺自克,张英杰,乔卫平

(河南省中医院关节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2)

现代医学研究[1-2]表明:痛风性关节炎是体内嘌呤物质代谢紊乱后引发尿酸盐沉积形成颗粒晶体相关的关节疾病,小的颗粒晶体可以沉积于局部关节部位,造成局部无菌炎性病变;局部关节红肿、皮温升高及剧烈疼痛是该病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反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女性发病群体主要集中于绝经后[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膳食习惯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越来越年轻化的发病倾向也日益呈现出来。研究[4-5]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我国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8.4%~13.3%,痛风发病率为0.15%~0.67%,较以前显著升高。由于该病属内分泌代谢异常,随着病程进展,通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三高”、动脉硬化等并发症,重者可损害关节,甚至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成为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主要“驱动器”[5]。2018年6月—2019年6月,笔者采用栀黄止痛散局部外敷联合依托考昔片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中医院骨关节科门诊就诊的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3~52岁,平均(35.4±10.3)岁;病程4~21 d,平均(13.28±4.57) d。对照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6.7±7.2)岁;病程3~17 d,平均(14.32±4.18)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关节炎诊断治疗学》[6]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满足⑴或⑵其中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1)关节腔穿刺,抽取关节液,证实存在尿酸盐晶体。(2)痛风石结节中检测到单钠尿酸盐(MSU),或具备下列任意4项亦可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①出现过1次及以上的关节急性疼痛;②关节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③该炎症反应达到高峰所需时间不超过24 h;④急性发作时关节局部皮肤红色表现明显;⑤发生疼痛的一侧肢体部位包含跗骨或第1跖趾的关节;⑥进行病变关节穿刺并进行关节液检测,证实细菌培养非阳性。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

2.3 中医辨证标准

湿热蕴结证。主症:发病急骤,至少1个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痛处拒按,局部皮温较高,得凉则舒。次症:发热,咽干口渴,便溺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③至就诊时发作不超过48 h,且期间未进行过其他药物干预治疗。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②患有重度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有类风湿及其他原发性骨关节炎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常规治疗,同时嘱患者治疗期间绝对禁止酒精及高嘌呤食物摄入,务必减少活动。

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20130133,60 mg×5片),1次1片,1 d 1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栀黄止痛散(由河南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制剂批号 豫药制字Z20120153,50 g/袋),1次1包, 2 d 1次,局部外敷。

两组均于连续治疗10 d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8]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但能忍受。4~6分:疼痛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活动。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得到控制,关节活动较前有明显恢复,但不及正常一侧。无效:症状未好转。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57.9±1.12.3±1.4∗∗##对照组357.7±0.94.1±0.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认为只要是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疼痛,皆属“痹证”范畴。《诸病源候论》提出“历节风”这一称谓,并准确指出该病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同时指明其会导致“屈伸不得”,即西医学所谓的“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唐代医家孙思邈结合前人论述,对该病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在《千金要方》中言:“历节风着人,久不治,骨节蹉跌……”其认识非常类似于现代对该病的认知,既表明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又指出经久不治、失治会引起关节畸形变。自金元,开始有“痛风”这一称谓。当代国医大师路志正结合中医学及西医学认识,为了准确表达该病临床损害特点,首先提出把西医学的痛风命名为“痛风痹”[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明确将痛风性关节炎定义为由血尿酸升高导致四肢关节红、肿、热、痛的一种疾病,自此,痛风这一病名成为成熟而明确的概念。有学者[10]研究认为:痛风主要由于痰湿瘀阻,流滞关节经络,进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大多数痛风患者多爱食膏粱厚味,久之导致脾失健运,脾生清降浊的功能异常,水谷得不到正常运化,湿浊积聚,积而生热,湿经热炼而为痰,痰热积于骨节,停于肌肉筋骨之间,表现为红、肿、热、痛;病程日久,痰湿、瘀血凝滞,导致关节畸形、皮下块瘰形成、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其观点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病理及表现的概括尤为恰当。

由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为迅速缓解疼痛、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中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为湿热蕴结型,故治疗时主要针对病因病机给予清热利湿,同时联合西药进行急性发作期控制。当然,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统一共识;不同医生具有不同的见解,更有不同的用药习惯及偏好[11]。栀黄止痛散是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骨伤大家王宏坤教授融合数十载心血创制的经验方,该方原外用于局部具有热象表现的急性扭挫伤治疗,现临床广泛用于各种急性跌打扭伤、肿胀疼痛类疾病,具有凉血活血、化瘀除痹、消肿止痛的功效,其疗效已得到临床肯定,尤其对于红、肿、热、痛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该方由栀子、大黄、乳香、没药、木香、姜黄、赤芍、白芷、天花粉、白蔹、赤小豆、黄柏、冰片、麝香等组成,将以上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打粉,根据病变部位大小酌情选量,以适量蜂蜜拌匀,进行局部外敷。方中栀子、大黄清热凉血;木香行气止痛;黄柏、姜黄利湿除痹;萆薢、土茯苓利湿祛浊,除痹之效甚佳;白蔹清热解毒;白芷、天花粉消肿排脓;赤小豆具有利湿消肿、排脓双重功效;冰片、麝香活血止痛,消肿行气,擅走窜;乳香、没药性凉而兼顾气血,畅气而活血;赤芍活血化瘀,同时提升凉性。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效。中药外敷是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方便易行,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栀黄止痛散局部外敷联合依托考昔片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痛风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痛风了,怎么办?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