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创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0-03-19张莹
张 莹
(濮阳市中医院肛肠科,河南 濮阳 457000)
肛周脓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是肛肠科常见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肛肠科发病率约为8%~25%[1],以男性较为多见。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较佳。由于生理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术后创面的愈合一直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常规术后处理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为主,但是抑菌效果并不明显,影响创面愈合。中医药对于生肌及改善术后机体组织创面的愈合有着丰富的经验。2017年1月—2018年6月,笔者观察敛创散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33~62岁,平均(47.25±4.32)岁;病程0.7~3.1年,平均(1.73±0.23)年;Eisenhammer 分类为瘘管性33例,非瘘管性21例。对照组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47.16±4.26)岁;病程0.6~2.9年,平均(1.69±0.21)年;Eisenhammer 分类为瘘管性31例,非瘘管性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外科学》[2]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经实验室、肛肠常规、B超、CT等检查确诊,符合《外科学》[3]中肛周脓肿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行切开挂线术治疗;②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有药物禁忌证者;②精神异常者;③合并肛门肠道肿瘤者;④全身感染患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采集肛周脓液,进行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根据结果给予抗菌素治疗5 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口及脓腔,纱布覆盖后固定,1次/d,连续换药4周。治疗组给予敛创散,药物组成:赤石脂20 g,血竭30 g,儿茶9 g,没药30 g,龙骨20 g,冰片20 g,乳香6 g,象皮30 g。以上药物共研细末,放于干燥玻璃瓶内备用,换药时均匀涂布于创面,厚约1 mm,纱布覆盖,1次/d,连续换药4周。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5 观测指标
5.1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5.2 创面愈合情况及疼痛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分泌物及创面水肿情况。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水肿及分泌物每项计0~3分,分数越低表明愈合质量越佳。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每项计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创面愈合标准:创面剩余宽度<2 mm,创面平齐,表皮爬行。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外科手术学》[4]。显效:创面愈合,无疼痛,创面无分泌物及水肿出现。有效:创面基本愈合,或愈合面积>3/4,轻微疼痛,创面边缘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渗出。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 TNF-α/(ng·L-1) IL-8/(ng·L-1) IL-6/(ng·L-1) CRP/(g·L-1)治疗组54治疗前183.11±20.1381.22±8.19111.71±22.2182.73±11.61治疗后107.69±9.11∗∗##34.55±4.61∗∗##73.12±8.85∗∗##28.76±6.65∗∗##对照组53治疗前181.36±19.6681.13±8.21111.65±22.1682.65±11.55治疗后140.25±13.66∗∗49.03±6.11∗∗88.75±16.56∗∗49.36±9.9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肉芽组织生长/分创面愈合时间/dVAS/分分泌物/分创面水肿/分治疗组541.01±0.51∗∗19.01±1.03∗∗0.96±0.38∗∗1.11±0.25∗∗0.76±0.28∗∗对照组532.39±0.6622.06±2.161.90±0.551.80±0.681.31±0.5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9 讨 论
肛周脓肿临床上又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发生于肛管、肛门、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5]。临床研究[6]表明:肠道内细菌感染是导致肛周脓肿的主要原因,患者临床以剧烈疼痛、大小便不畅、发热、纳差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切开挂线术是当前手术疗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标记、引流、切割、异物刺激4大效用,挂线的紧缩能够促使引流通道及内口扩大,其引流过程牢固而持久,且有抑制炎症扩散、减少感染发生的效用,常规术后多联合运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因生理盐水为等渗液体,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组织局部渗透压抑制渗出,减轻水肿及皮肤张力,缓解疼痛,保护创面的效用[7]。
中医学认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阴虚毒恋是导致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发生的主要病因,患者平素多喜食醇酒炙煿、辛辣肥甘之品,使机体脾胃损伤,积聚体内;或肺肾阴虚,促使湿热内生,邪气蕴于肛门,导致机体气血不畅,蕴久化热而致病发。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更易出现营卫不和,气血亏损,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腐肉不除,进而导致术后创面愈合缓慢,迁延难愈。同时,加之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导致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损,不利于创面愈合。敛创散方中赤石脂、血竭具有生肌止血,化腐敛创的效用;儿茶生肌敛疮,收湿止血;没药燥湿解毒,消肿生肌,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龙骨安神止血,生肌敛疮,治溃疡久不收口;冰片散火、消肿、止痛;乳香活血定痛,调气追毒;象皮止血,敛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赤石脂[8]能够有效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产生止血效用,血竭抗菌,能够通过减少血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血液流变性发挥止血效用;儿茶[9]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发挥抑菌的效用;没药[10]所含有的丁香油酚具有抑菌的效用;龙骨[11]能够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冰片[12]抑菌、抗炎,其作用于机体后能够减轻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外敷于黏膜及皮肤处吸收较快;乳香[13]抑菌效果显著;象皮内的主要成分为胶质蛋白、碳水化物及无机盐,作用于机体后能够通过提升纤维细胞因子及创面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加速创面愈合。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NF-α、IL-8、IL-6及CRP水平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水肿、分泌物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1),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敛创散作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升创面愈合质量。文小军[14]对4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运用生肌散外敷治疗后,发现该药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预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敛创散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效果显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效果显著,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