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0-03-19闫学花陈建军闫利荣杨泉林刘向娇苏心镜
闫学花 陈建军 闫利荣 杨泉林 刘向娇 苏心镜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女性,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和雌激素减少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伴有一系列精神心理症状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出汗、烦躁、易怒、失眠、焦虑抑郁等,患者躯体、精神和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1-3]。目前激素替代疗法是西医治疗PMS的主要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疗效欠佳,且体重增加、乳腺癌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4-6]。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MS取得了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本研究旨在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对PMS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PMS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年龄42~55岁,平均(51.21±6.08)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0.94±4.32)个月。观察组年龄41~55岁,平均(51.17±6.00)岁;病程4~20个月,平均(11.43±4.92)个月。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PMS诊断标准[7]:患者主要表现为潮红、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烦躁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伴有焦虑抑郁,持续>3个月;(2)FSH>40 U/L,LH>40 U/L,E2<20 pg/ml;(3)年龄40~55岁;(4)就诊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等治疗;(5)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恶性肿瘤患者;(3)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给予戊酸雌二醇片,1次/d,1 mg/次,持续口服21 d;口服戊酸雌二醇片的第12 d开始给予地屈孕酮片,1次/d,20 mg/次,持续口服10 d。
1.3.2 观察组:给予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穴位电刺激:取仰卧位,颈部后仰,0.9%氯化钠溶液清洁水突穴周围皮肤,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体表电刺激,刺激强度逐渐加大直至患者因疼痛无法耐受为止,一般设15~20 mA,刺激时间20 min。每周二、五各进行1次,8次为1疗程,持续3个疗程。耳穴贴压:取坐位,消毒耳廓,两侧耳选取的穴位分别为内分泌、神门、卵巢和子宫、肝、肾,将大小为0.5 cm×0.5 cm的胶布固定于两侧耳穴处,按压1 min,由轻到重直至出现酸、麻、胀痛感,1~2 min/次,4~5次/d。4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持续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
1.4.2 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包括4项主证(躁扰不安、心烦不宁、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和9项次证(腰膝酸软、健忘、头晕耳鸣、潮热汗出等),按照无、轻、中、重的严重程度,主证计分0、2、4、6分,次证计分0、1、2、3分,计算总积分。
1.4.3 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4 生活质量:采用MENQOL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性生活、血管舒张症状共4个维度2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6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5 神经递质: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
2 结果
2.1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组(n=34)48.32±6.1067.85±8.33观察组(n=30)26.89±4.20∗40.56±5.8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MEN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MEN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EN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EN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MENQOL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血清神经递质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5-HT、NE、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NE、D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5-HT、NE、DA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组别5-HTNEDA对照组(n=34) 治疗前184.17±12.6698.54±10.6520.71±3.26 治疗后223.57±17.40∗120.12±13.78∗29.98±4.23∗观察组(n=30) 治疗前190.00±15.22102.39±11.2321.25±3.30 治疗后271.95±23.54∗#152.76±18.98∗#40.42±5.7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PMS是女性临近绝经开始至绝经后1年期间发生的疾病,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PMS发病率高达8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8]。患者主要表现为潮热、多汗、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可出现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变化,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PMS的关键。
研究发现,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是PMS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PMS的首选方案,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补充雌激素不仅能够明显提高雌激素水平,还能够有效缓解失眠、潮热、骨关节痛、泌尿系感染等症状。然而,近年来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发现长期应用雌激素导致心血管疾病、妇科肿瘤发生风险增加,限制了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应用[9]。中医学认为,采用针刺或电刺激的方式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关键穴位能够有效激发经络经气并调理脏腑气血,从而促进自主神经功能恢复[10]。此外,耳穴与人体经络之间存在关联,刺激耳穴可有效调节经络感传及脏腑气血,配合其他疗法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11]。本研究比较了激素替代疗法、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PMS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PMS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与西药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PMS患者除了躯体症状外也出现以悲伤、焦虑、抑郁、强迫及躯体化等不良心理状况,严重者甚至出现情绪障碍进而诱发人格问题,其发生率达30%~40%,且呈高发趋势。研究发现,PM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雌激素水平降低直接相关,且其降低程度与SAS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此外患者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心理等多种因素均于该病发生有关[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MEN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MEN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MEN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PMS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是PMS发病的重要因素,不仅导致FSH、LH水平增高,还引起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失调,其中5-HT、NE、D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神经精神行为的关键递质[14,15]。5-HT不仅能够调控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潮热汗出等症状,也参与情绪调控;NE参与调控食欲、情绪、生殖等生理活动;DA在情感障碍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献报道,PMS患者血清5-HT、NE、DA水平降低,提示PMS发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16,17]。而中医药可能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神经递质释放治疗PMS,监测其水平可作为评估PMS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发现,治疗前2组血清5-HT、NE、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NE、D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5-HT、NE、DA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PMS能够显著降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PMS疗效优于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