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肺癌放疗中对放射性肺损伤及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的影响
2020-03-19高玉华王海燕李润浦
唐 楠 高玉华 王海燕 陈 婧 李润浦
肺癌在我国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对患者及患者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大部分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治愈的可能,而肺癌晚期患者治愈率更低[1]。为了深化研究,我院对2016年7月到2018年2月来院就诊的92例肺癌晚期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选取46例肺癌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由此得出最终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源于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共9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为(55.31±12.27)岁,病理类型:鳞癌26例,腺癌20例,放疗方式:适形放疗15例,调强放疗31例。观察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为(59.14±11.62)岁,病理类型:鳞癌29例,腺癌17例,放疗方式:适形放疗17例,调强放疗2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经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故没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临床资料完整;预生存期大于半年,KPS评分大于70分(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接受过全肺切除手术;患者近期没有接受影响研究的治疗,均为初次放疗;无放疗禁忌症。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细菌感染、自身免疫病等;患有合并慢性支气管肺炎、肺源性心脏病、严重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往接受过肺部放射治疗或已行一侧全肺切除者;对所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对放射治疗有禁忌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出现肺癌远端转移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胸部CT、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免疫系统检查等。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急性放射损伤分级评分。
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首先明确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及计划靶区,根据患者的肺功能、危及器官受量,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与等剂量曲线实施综合评价,确定治疗计划。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均采用3~5照射野,放疗剂量45~70 Gy,小细胞肺癌者剂量为45~60 Gy,非小细胞性肺癌者95%临床靶区剂量为60~70 Gy,2.0 Gy/次,每天5次。双肺行20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之比要小于30%;双肺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则小于20%;双肺行5 Gy照射的则小于48%;心脏接受40 Gy照射的心脏体积占心脏总体积之比小于50%;脊髓受量不超过45 Gy。放疗前和放疗中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2联化疗方案治疗4个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将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65)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药液,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约15 min,从放疗第1天开始给药直至放疗结束。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4个周期。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放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
1.4 观察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疾病稳定(SD,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疾病发展(PD,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2]。总有效率=(CR+PR+SD)/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肺癌晚期患者总有效率为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共出现4例放射性肺损伤者,包括1级肺损伤3例、2~3级肺损伤1例,总发生率为8.70%,远低于对照组的2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的变化
放疗后,相比对照组患者的IL-6、TNF-α、TGF-β水平,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明显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癌晚期患者放疗前后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的变化
注:相比放疗后的对照组,*为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源于谷胱甘肽细胞膜保护功能。观察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8.70%,远低于对照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26.09%;且放疗后,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明显更低,可见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是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最为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有效控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损伤程度至关重要。放射性肺损伤是由于肺组织中的细胞因子发生病理变化而导致的,IL-6、TNF-α、TGF-β等细胞因子均有参与其中。IL-6主要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T细胞及肺成纤维细胞生成,可引起肺泡炎症,崔莹等[3-5]在研究中就得出接受照射的小鼠肺组织中的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接受照射的小鼠;TNF-α可启动炎症反应,王忠明等[6-8]在研究中就指出接受放疗后的小鼠肺部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可通过敲除小鼠TNF-α受体来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可见TNF-α是介导放射性肺损伤的1个关键因子;TGF-β同样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1个重要参与因子,郑芳芳等在研究中就指出放疗时TGF-β1水平越高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风险越高。
本研究观察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的调节机制有关,观察组患者放疗后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也验证了这一点。还原型谷胱甘肽是1种天然三肽,广泛分布于人体细胞内,主要含有半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含有巯基,可以人体自由基结合,生成酸性物质,该物质易代谢降解,很容易排出体外;同时巯基还与氧自由基发生中和反应,阻碍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从而保护肺细胞免受损伤,避免或减轻放射性肺损伤。还原性谷胱甘肽中含的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材料,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保护肺细胞的作用[9-12]。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大大减少体内因放射治疗产生的自由基的含量,减少了肺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或者过氧化损伤,对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同时可恢复受损细胞功能,减轻因放射治疗产生的各种损伤[13-15]。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并能有效降低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而对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通过调节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来预防或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