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老年胃溃疡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0-03-19
胃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性溃疡,临床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反酸。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约80%的胃溃疡病人存在Hp感染[1]。据报道,全球Hp感染率大约为50%,而我国成人中感染率达40%~60%[2]。目前,Hp感染的老年胃溃疡病人呈现发病率高、发病缓、复发率高、病程长、难治愈的趋势[3]。临床主要通过三联、四联疗法治疗老年胃溃疡,但是由于细菌出现耐药性及老年肠道消化功能降低等原因,胃溃疡临床疗效逐渐下降[3]。益生菌具有广效抗菌谱,通过抑制Hp繁殖而保护胃黏膜,减少感染。吴丽丽[4]、蒋晓红[5]研究表明,使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评估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老年胃溃疡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老年Hp阳性胃溃疡提供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140例年龄≥60周岁的Hp阳性胃溃疡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78例。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监督执行,所有入组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年龄60~76岁,平均(66.00±5.56)岁,平均病程(1.63±0.58)年;观察组年龄60~78岁,平均(67.84±6.74)岁,平均病程(1.95±0.51)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6]:(1)全部病人入院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经检测确定Hp感染阳性;(2)近1个月内未曾使用抗生素及抑酸剂、益生菌治疗。
1.1.2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等其他器官严重病变者;(2)合并胃癌、食管癌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病人;(3)对试验药物过敏病人。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治疗: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220 mg,每日早晚餐前各1次;雷贝拉唑(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28)10 mg,每日早晚餐前各1次;阿莫西林胶囊(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702)1.0 g,每日早晚餐后各1次;克拉霉素(山西省太原晋阳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00140)0.5 g,每日早晚餐后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S10960040)2次/d,3粒/次。2组均治疗14 d。对照组再继续服用雷贝拉唑,观察组继续服用雷贝拉唑和双歧杆菌,总疗程为8周,然后复查胃镜,停药至少1个月后复查13C呼气试验。电话或上门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有效率[7]:根据胃镜以及临床表现来制定标准,分为(1)临床治愈:溃疡完全愈合或有瘢痕形成,自觉症状全部消失;(2)有效:溃疡缩小面积达50%以上,但仍有明显炎症,主要症状消失;(3)无效:溃疡病灶缩小未达50%,自觉症状无改善。以临床治愈和有效人数计算总有效率。
1.3.213C呼气试验检测标准[4]:经13C-UBT诊断Hp感染标准以DOB值表示,DOB≥4为阳性;DOB<4为阴性。Hp根除率=阴性数/总例数×100%。
1.3.3 胃功能:治疗前后抽取病人空腹肘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
1.3.4 肠道菌群检测:对病人治疗前后新鲜粪便进行微生物培养,以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乳杆菌为代表菌种进行菌落分析,使用梅里埃全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智能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8]。结果以每克鲜粪湿重中菌落数(cfu)的对数值(lgcfu/g)计,同时计算B/E比值(双歧杆菌数值与肠杆菌数值之比),并将其作为衡量肠道定植抗力的指标[9]。
1.3.5 不良反应:观察2组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临床表现。
1.3.6 复发率:治愈后定期电话询问病人胃溃疡复发情况,随访12个月。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8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PGⅠ、PGⅡ和PG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和PGR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2组病人肠道菌群数量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B/E值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B/E值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菌数量和B/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2.4 2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无腹泻和便秘发生,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恶心2例,呕吐1例,腹泻5例,便秘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1例(15.71%)、2例(2.86%)病人胃溃疡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p感染胃溃疡可能是因为胃黏膜周围的尿素被Hp尿素酶快速水解,造成胃黏膜局部氨浓度增加,胃液pH 升高,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同时Hp可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等的分泌,增强侵袭因素,加重对胃黏膜的破坏[6]。Hp感染的胃溃疡不仅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会诱发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下,常规抗Hp治疗易引起病人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肠道定植抗力。据报道,益生菌对肠道菌群不仅有调节作用,还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紊乱,能竞争性抑制Hp,提高Hp根除率,同时改善肠道通透性,利于溃疡黏膜的修复和愈合,可有效缓解老年胃溃疡病人的临床症状[7]。
双歧杆菌容易在肠道黏膜定植,且能分泌热稳定活性蛋白,能有效抑制Hp的黏附,竞争性地结合胃黏膜的结合位点,并与Hp争夺营养,可以抑制Hp的生长与繁殖,从而提高Hp的清除率[10]。益生菌在增加肠道正常微生物数量的同时,可抑制致病菌生长,促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缓解作用。这可能是使用益生菌辅助治疗后,病人腹泻症状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肠道菌群、Hp清除率、不良反应、复发率均与此吻合,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11-13]。
PG主要由胃黏膜分泌,主要有PGⅠ和PGⅡ2个亚群,在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在不同阶段其分泌量会出现不同的改变,能反映胃黏膜的分泌功能[15]。PGⅠ能反映胃泌酸腺细胞的功能,PGⅠ水平与胃酸的分泌量成正比,而PGⅡ反映胃黏膜分化与成熟程度[10]。胃蛋白酶原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表达水平较高,胃溃疡病人产生过多胃酸,导致胃黏膜受损,破坏人体胃黏膜防御屏障,大量PG进入血液,从而导致PG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血清PGⅠ、PGⅡ 及PGR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清PGⅠ、PGⅡ 及P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抑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益生菌增加了老年胃溃疡病人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竞争性抑制Hp的生长与繁殖,降低了致病菌对肠道胃黏膜的损伤,从而促进病人胃黏膜的修复,阻止PG进入血液,使血液中PG含量下降。
综上所述,益生菌对于老年Hp感染的胃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提高了Hp的根除率、肠道定植抗力和胃功能,还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溃疡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