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高校利用慕课传播中原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0-03-18刘东楠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软实力慕课

摘  要:在短视频发展迅速的今天,河南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让慕课成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目前,河南高校利用慕课推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高校职能部门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让慕课发挥其传播中原文化软实力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河南高校;慕课;中原文化;软实力

艾媒报告《2019中国短视频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指出,随着5G商用的进一步落地和高科技的应用,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18年已达5.01亿人,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到6.27亿人。

目前,学术界和专业领域对于短视频的概念并不完全统一,而综合有较高知名度的互联网数据调查研究机构易观智库、艾媒咨询和相关学者对于短视频的界定,笔者认为,短视频是一种新型的视频形式,它的特点大致为:时长短,视频长度不超过20分钟,以5分钟以内时长居多;内容生产者包括UGC(用户内容生产)和PGC(专业内容生产)两部分;生产和传播主要依靠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拍摄、编辑、上传、播放、分享、互动;形式题材多样化、广泛化,包括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信息呈现高效率、碎片化,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其中,第一个字母“M”是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可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是Open(开放),是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是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是Course(课程)。慕课以教师讲授的视频为核心内容,同时配备在线测试和论坛讨论功能。

如今,短视频的风行已经影响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而慕课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化、便捷化的重要平台,慕课中教师的讲授视频是慕课的核心。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适应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往往把视频时长设置很短,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属于短视频中公益教育的主题。文化软实力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高等教育来实现的。河南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让慕课成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

一、高校慕课与中原文化软实力

(一)慕课成为高校学生新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中国的MOOC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占比较大。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学习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见我国已成为世界慕课大国,慕课业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9年4月9日,参加中国慕课大会的600位代表汇聚北京,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就中国慕课的更快建设、更好使用、更有效学习、更有序管理,共同发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

(二)慕课是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软实力是和硬实力相对应的概念,硬实力指的是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有形的、可见的刚性力量;软实力则指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无形的软性力量。两者都是以影响他人行为,达到自身目的的能力:硬实力是通过强迫或引诱的方式的支配力改变他人行为;软实力是通过一国文化和价值的吸引力的吸纳力左右他人愿望。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很多,从国家管理层面来说,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从文化层面上说,需要弘扬优秀创新中华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从公民层面来说,需要弘扬崇德向善的公民核心价值观。我国的高等教育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这些职能的实现,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

慕课正是为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它借助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打造全新的网络课堂,传授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并传播各种价值观。它的传播范围、影响人群广泛,是不可多得的传播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慕课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中原文化软实力是河南地区的文化特质及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影响力以及文化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中原文化软实力应该包括中原精神文化(人文、社会管理、宗教等)和方式文化(习俗、历史、制度、思维等)。河南高校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的文化特质,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慕课,着力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二、河南高校利用慕课

推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慕课开设状况

以慕课的优秀平台——中国大学MOOC为例,我们首先来统计一下与中原文化软实力相关的课程状况。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上,笔者搜索到文化类的课程1393门,由河南各高校提供的有102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15门,大多数涉及河南文化软实力。但直接以中原文化软实力这一区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屈指可数,只有河南大学开设的《黄河学》、郑州大学开设的《文学豫军》《中原文化·武术篇》《中原文化:行为篇(组织行为的文化溯源)》河南工程学院开设的《黄帝文化》等5门课程。下面对这五门课程开设状况做一简单分析。

《黄河学》由河南大学5位授课教师开设,开课次数1次,选课人数285人。授课目标有二:一是展现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加深学生对黄河文明发展道路的认知和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知识目标);二是培养其热爱黄河,热爱中国,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情感目标)。考核方式:暂时关闭,无法得知。课程评价:评价人数过少,无法生成总评。

《文学豫军》由郑州大学1位授课教师开设,开课次数1次,选课人数122人。授课目标有二:一是让学生基本了解河南白话文学创作,较为深入地了解当代河南重要作家,如张一弓、刘震云、阎连科、二月河、周大新、田中禾、李佩甫、李洱、墨白、邵丽、乔叶等,较为深入地把握当代河南文坛的重要作品,如《一句顶一万句》《受活》《坚硬如水》《雍正王朝》《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生命册》等,了解文学创作的一些基本常识(知识目标);二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力目标)。考核方式:暂时关闭,无法得知。课程评价:評价人数过少,无法生成总评。

《中原文化·武术篇》由郑州大学1位授课教师,开课次数5次,选课人数470人。授课目标有三: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精髓(知识目标);二是启发学生以拳悟道,修身养性,提升智慧(情感目标);三是助力“文化强国”战略(能力目标)。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百分制,其中观看视频、单元测试占60%,期末结业考试占30%,参与课堂讨论占10%(满分用户需要在“课堂讨论”中回复的数量要达到5次),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课程评价:总体评价:总分5,得分4.7;38条评价中,好评36条,恶评1条。评论中提到的建议有三点:增加影视片段,更生动形象;在线传授一套拳法,增加实用性;公布成绩,发电子证书,增加荣誉感。

《中原文化:行为篇(组织行为的文化溯源)》由郑州大学1位授课教师开设,开课次数2次,选课人数195人;授课目标有二:一是帮助学员通过修身养心、自我强化和内观自省,实现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提升学员心智水平和认识世界能力。帮助学员理解贵和尚中、知行合一、和合有为文化内涵的行为逻辑,有助于学员以史观己、以史明理、以史明志,增强学员文化自信,提升群体诱导能力、提高组织行为效能,挖掘企业家精神特质、培养学员未来领袖潜质(能力目标);二是加深对内圣外王和修齐治平的理解,塑造以组织承诺为核心内涵的组织忠诚,提升学员忠信爱国、求真求实和责任担当意识(情感目标)。考核方式:测试分成两部分: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第一部分为章节测试,章节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试成绩采用系统评分方式。课程评价:评价人数过少,无法生成总评;5条评价均为好评,太棒了,很棒,还不错,可以;视角犀利;从古至今,系统教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帝文化》由河南工程学院1位授课教师开设,开课次数3次,选课人数1624人;授课目标有二:一是了解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生平大略;掌握郑韩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理解《诗经·郑风》的文化意涵;熟悉黄帝故里的历史人物和器物文明(知识目标)。二是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国,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情感目标)。考核方式:老师还没有发布评分标准,请耐心等待;课程评价:总体评价:五分得分4.7分;77条评价中,好评69条,恶评4条;建议改进软件测试,完善慕课认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里开设中原文化软实力课程的大学,郑州大学是主力军;除了一门课程是5人团队外,其他都是单打独斗,这些不利于慕课的运营,讲课内容和视角可能会单一,课堂测试、在线讨论可能不到位,证书发放发布不完善,开课次数也会减少。

(二)关于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慕课开设状况分析

从开课的课程学科来看,都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具体学科涉及历史学、哲学、管理学、文学、体育科学等,这也正是体现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课程。但这些课程开设还比较少,还可以对河南美食、服饰、名城、非遗、戏剧等能够代表河南形象的文化软实力课程进行开发。从开课次数和人数看,数量与其他省份和国家精品课程相比都太少,说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还不太善于利用这种网络短视频的教学方式。从授课目标来看,课程都明确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但是能力目标并不十分明确。从课程评价来看,因为参与的人数太少,有些课程还没有形成总评;从已有的评价来看,大家对慕课的好评率达到94%左右,大多数都是评价教师的教课内容丰富、细致、深刻,思路清晰,课程设置板块合理,教课风格幽默有趣、接地气;教学形式灵活而多样,有理论讲授,也有单人或者双人操练,更有同行的交流;短视频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观看学习,还可以促进老师同学之间的在线交流,学生也可以从课程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对这类慕课的差评主要集中在它的能力提升无法具体检测上,及配套测试题和电子证书的问题。

与笔者近期总体浏览的国家精品慕课和其他省份的一般慕课相比,这些以传播中原文化软实力主旨的慕课传播还不太广泛,原因除了教师开课次数较少,高校利用率低,选题范围狭窄之外,还在于课堂讲述方式还不够故事化,没有精心设置悬念;教师在服饰、仪态等个人形象的美观和口头表述的个性化、清晰化等舞台表演能力还有所欠缺;影像化呈现还不够精美、形象、直观,甚至过少。

三、高校利用慕课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高校教师精心打造有关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慕课

作为高校教师,不能满足于注重知识传授的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需要适应网络时代教学模式,花费一些精力,打造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短视频网络精品课程。

首先,高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选好题,比如教授文学课程的,就突出中原文学、作家研究;教授体育音乐课程的,就找准能够传承中原风貌的体育项目、音乐曲目;教授旅游课程的,就要在提升中原旅游城市形象的课题上多下点功夫。哈佛大学Eric·Mazur教授曾在清华大学做的一次报告中提道:同一门慕课内容,教师是否出现在视频里,视频是否做得漂亮等形式上的变化,对学生的水平提高影响不大。这就说明,内容是大于形式的,学习者更重视的是内容质量,慕课提供者无需刻意降低课程水准和质量去迎合慕课学习者。所以,高校教师更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授课内容是否切合学习者的兴趣,是否具有很高的水准和质量。

其次,高校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总体规划,确定故事化的讲述模式,设置能够在20分钟以内讲述完毕的、有趣有营养的内容,选择精美的图片、视频、声像等教学资料,利用后期编导人员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

再次,高校教师还需要修饰自己的仪表,锻炼自己的口齿,争取把自己最美的仪表、最有文化气质的一面展示给学员。要特别注意现场的自如感和表演感,而不是对着一台无生命的机器在展示。在这方面,那些有表演基础的、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实践课老师,在慕课的展示上比较有感染力,其他类型的老师可以借鉴学习。

最后,政府和学校要给教师配备相应的经费和技术人员,这样教师才能心无旁骛地把慕课打造成国家精品慕课。

(二)高校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慕课学习的措施

高校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精力旺盛,又有大把的时光,应该成为慕课学习的主力军。但是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不但高校教师不怎么学习、制作网课,学生对此更是一无所。,大部分学校也不承认这部分慕课的学分,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鉴于此种情况,河南高校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由教师提供相应专业的慕课学习,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直接承认课程学分,或者由教师线下考核,最后再承认他的学分。也就是说,高校可以采取混合式教学,把慕课作为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形式。

所以,高校除了制作学生必须学习的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必修通识慕课之外,还可以由各专业教师制定一些相应的慕课选修课程,甚至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只学习有关中原文化的部分章节。

四、结语

慕课有极大的优势,它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不断重复的学习;它可以采取图片、视频、教师讲解、网络测试等现代化的手段强化学习。所以,短视频形式的慕课是传播中原文化软实力知识的重要阵地,我们一定要占据它。当然,慕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缺少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现场互动感,测试环节全靠自觉,题目也以客观题为主,在主观题和实践能力的测试上作用有限,还要靠高校教师的线下工作来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艾媒大文娱产业研究中心.2019中国短视频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EB/OL].[2019-09-11].https://www.iimedia.cn/c400/66047.html.

[2]吴岩.中国慕课行动宣言[EB/OL].[2019-04-12].http://m.people.cn/n4/2019/0409/c655-12556806.html.

[3]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刘东楠,硕士,郑州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软实力慕课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