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回性转易”垃圾处理的财务规划研究
2020-03-18项燕魏云景
项燕 魏云景
【摘 要】文章以“回性转易”垃圾处理服务平台项目为例,简要介绍项目提出背景与基本情况,基于市场环境与SWOT因素进行企业发展形势的综合分析,并围绕资金、用途、退出机制、风险控制与财务评价5个维度,探讨针对该项目实行财务规划的具体思路与策略,以期为项目开发与盈利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垃圾处理;回性转易;财务规划
【中图分类号】TQ172.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128-03
0 引言
当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国家重点规划与大力推行的项目,2019年新增垃圾處理企业已突破7 300家,“互联网+资源回收”成为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的新模式。但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的工艺技术、劳动力市场与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上仍存在一定局限,难以实现对垃圾分类回收服务的统一管理,而垃圾回收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重要切入点。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提出背景
长期以来,垃圾处理在我国被视为低端行业,缺少政策扶持、市场盈利空间狭窄、从业人员有限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行业处于低速发展状态,并进一步阻断相关服务业的延伸与发展渠道。然而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与矛盾日渐突出,国家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力图改善困局,根据《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统计,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达21 147.3万t、处置量为21 028.9万t,处置率达99.4%[1]。但与此同时,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代表的从业团队与平台在生活垃圾处理的对象及方法上仍具有选择性特征,以便于回收的废品项目为主要运营对象,导致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处于停滞状态,并且在劳动力调配、信息沟通处理、市场咨询的更新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
1.2 项目介绍
该项目计划开发、推行一款“回性转易”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平台,在平台功能设计上,既保留针对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理功能,也支持对不可回收垃圾的改造与再生产;该平台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设有劳动力需求板块,为高龄、无业与待就业人员提供岗位机会;平台设有垃圾处理沟通交流模块,能够为垃圾处理个体从业者、企业及市民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充分沟通解决因信息不对等、沟通不畅引发的矛盾,大幅提升垃圾回收处理环节效率,为跨区域的垃圾讯息传达与统一调度管理创设便捷条件;此外,考虑到平台开发后期所面临的时代发展形势,该平台还设有对于塑料废品处理的科研项目,针对不同材质塑料产品进行科学分类,将易分解、易回收材质废品经由再生产后流入市场进行重新利用,为企业长远发展创设先行基础。
2 市场环境与SWOT分析
2.1 市场环境
2.1.1 市场行情
在整体行业发展形势上,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战略,国家对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此涌现了以PPP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垃圾处理项目,但面向“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发展形势,行业内部在垃圾回收处理服务的建设上仍存在一定不足,缺少专业化垃圾处理待回收服务平台,这也成为本项目开发设计的重要切入点。
2.1.2 竞争对手
当前,垃圾回收处理市场上现有平台包含“爱回收”“回收哥”“92回收”“铛铛回收”“旧物回收”等,这些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于已确定并入驻目标市场,初期开发的使用者在享受到平台服务与提供的福利后对其产生信任与依赖心理,使得此类平台占据相应城市的市场份额,已形成固定的用户群[2]。但上述平台也暴露出一定缺陷:一是回收垃圾的种类单一,局限于塑料、金属材质废品,较少涉及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回收服务;二是经营范畴存在局限,集中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尚未普及至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等欠发达地区,使得上述地区在垃圾管制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
2.2 SWOT分析
2.2.1 优势
“回性转易”项目的开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扶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针对垃圾处理与收运项目给予中央补助投资支持,为平台成功进入市场、打响知名度提供外部保障[3]。二是用户稳定,城镇化建设与市民日常生活决定了垃圾处理需求量必将呈持续增长趋势,该平台可凭借其对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功能优化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发展,潜在用户规模较大。三是功能保障,该平台有别于市场现有其他平台在垃圾回收处理上的可选择性特征,支持可回收、不可回收多种垃圾分类处理,供用户进行等价交换。四是服务便捷,用户可利用手机登录App自动完成下单、获取上门服务,在垃圾交换和现金支付环节可与用户账号、微信、支付宝等建立链接,并且还支持无密码支付、出具电子发票等功能,可在10分钟内实现资金到账或扣除,有效提高交易的便捷度。五是规模化,企业发展布局覆盖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及农村,可有效改善垃圾回收服务行业区域分布不均的格局,扩大潜在服务市场。
2.2.2 劣势
一是缺乏专业指导,当前企业尚且处于创业初期,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对于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二是推广难度较大,虽然国家政策扶持可解决项目前期开发所需的资金投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资金链,倘若缺乏后续资金支持易造成现金链断裂问题,影响企业发展进度、增加企业破产风险。
2.2.3 机会
一是市场开发潜质较大,当前国内垃圾处理服务市场开发程度较低,现有平台将发展布局集中在一线城市,并且用户对于垃圾处理服务存在较强的需求与使用意愿,为平台开发与推广提供了重要契机。二是国家生态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鉴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存在因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生态破坏问题与因垃圾处理服务得当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先例,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快的现状,对于大型垃圾处理服务平台具有明确需求。
2.2.4 威胁
一是交易安全,平台安全保障机制的可靠性有待检验,倘若不法分子入侵系统进行数据更改与现金调动,则无法保障交易支出与收入环节的安全性。二是知识产权威胁,由于团队尚且处于创业初期,在资金、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易被他人抄袭抢占市场。三是市场风险,倘若企业未能跟随市场发展与技术更新速度保持同步,将面临被迅速淘汰的风险。
3 基于该项目的财务规划与评价策略
3.1 资金
3.1.1 政府补助贷款
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年均增速達8%~10%,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带动垃圾处理产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垃圾处理项目可申请国家项目扶持资金,比例可达30%~60%,为该项目提供贷款补助投资。
3.1.2 融资渠道
由于政府提供的补助资金有限,因此还需依靠企业融资补足资金短板,对此可提供以下两种方案:方案A是考虑项目前期平台的建立、开发与运行在人力投入和技术开发上涉及较大的资金消耗,企业可采用私募的方式进行融资,对少数投资者负责,用于减轻前期资金还贷压力,灵活调配资金投入软件开发与平台推广业务中。方案B是采用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众筹的方式募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针对不同众筹级别分别向参与者提供最新软件、最优功能等优惠条件,满足项目初期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并筹备在中小板上市,经由第一轮暴涨操作后将融资的70%投入软件开发层面,以期达到渡过初期高潮后的跌停,进而迎来第二次发展。
3.2 用途
该项目在资金的使用上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资金主要用于建立垃圾处理平台启动金、购买机械设备、招募员工与发放工资、软件开发等;第二阶段,资金主要用于平台推送广告、公关宣传、产品预期体验反馈与后期修复处理、试点工人费与运输费、回收处理商前期洽谈等;第三阶段,主要涉及平台普遍市场化推广费、运输费、人工费及设备投入费用等。针对各阶段进行细分,大体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前期涉及购置设备、招募员工、广告投入及维持公司基本运行,所需费用约20万元;中期涉及市场投入、数据软件更新、员工工资与广告投入等费用,所需成本约30万元;后期则包含市场扩展、设备购置、仓库建设与人员招聘等费用,所需费用约50万元。
3.3 退出机制
首先是公开募股,假设本公司顺利渡过风险初期,平台开发成功、收获一定的市场认可,需采用公开募股形式扩大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现金流动性。其次是并购,假设公司未实现预期设想,将采用并购方式在短期内扩大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但此时也面临收益不确定、实际收益存在偏差、管理水平低下等风险性因素。再次是出售股份,在市场不景气、企业资金运行不畅的条件下,当预估后期市场将转好发展时,企业可以以最近一轮融资估价为基准,将部分股权转让,增加企业流动资金。最后是清算,当一系列不可抗因素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时,则需及时对公司进行解散、完成财产清算,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3.4 风险控制
首先在成本规划与控制上,基于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将备用紧急现金、前期模式调试资金、人员工资与平台建设资金、固定设备投资在总成本中占比分别设为40%、30%、20%和10%,其中备用紧急现金的设立可帮助项目在突发情况下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保障企业现金流充足。其次在初期规模控制上,应注重选取一、二线城市开展分区试点工作,将规模控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避免因不确定因素引发企业投资风险。最后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及时调整前期模式,将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提高企业存活率[4]。
3.5 财务评价
总体来看,该“回性转易”项目的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潜力及发展空间较大,资金筹集、资金使用方案的设计较为合理,编制有完善的市场退出与风险控制方案,具备一定的营利能力与偿债能力,且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 结论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与《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即将进入收费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类环保企业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新模式,对于行业规范的编制、垃圾信息传达、劳动力资源的整合等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回性转易”项目的具体实行创设了背景基础。基于此,企业还需聚焦资金获取、资金使用、退出机制、风险控制及财务评价等多个视阈进行财务规划与管理,为项目资金利用价值与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创设良好保障,达成互利共赢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向宗威,刘惟诚,李涛.对于我国垃圾处理总成本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7):25.
[2]许振晓,李家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链中主体行为研究——基于多方演化博弈的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8-57.
[3]李美玲,辛延荣,杨雅慧,等.绿色校园大学生可利用垃圾处理问题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8(3):315.
[4]张维,张帆,罗志红.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调价机制研究——兼析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