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2020-03-18高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楼书信意境

高峰

诗歌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创作本身是一个构思的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俏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人在创作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剪裁,融合主观意趣,从“兴会神到”至“新奇迭出”,达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这种跨时空的创作本身是作者思接千古、神思逸飞的产物。

诗歌的高度凝练性是与丰富的想象分不开的。想象飞跃,才意境广阔,旨高意远。高尔基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可见想象和联想是诗人创造意境的重要艺术手段。教学中要再现诗歌的意境,更应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挖掘诗歌的内涵。教师启发开导学生,使之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以《山居秋暝》为例。教师在教这类“山水田园派”诗歌时,不能只依据诗中的字词去讲解,而更多的是在梳理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与联想,把不同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深透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达志。所描绘的意境是:雨后初晴,空气特别清新,也特别明净,秋月的银辉洒满了苍翠的松林,腾起一片朦胧的雾气;山涧涨溢,清澈的流泉从石上淌过,响起一串淙淙的流水声;竹林深出传来欢歌笑语,那是洗衣姑娘结伴归来,远出莲叶颤动,那是渔人荡舟水上,晚出捕鱼。这样,通过联想启发学生的思维,对诗的意境有深厚的把握。接着再讲尾联,全诗的主旨就显露无遗,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

从诗歌的特点看,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必须选择最有典型意义、最有启发性的生活片段,并将其拼接到一起,为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服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诗歌的内涵,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创造更好的氛围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尽可能地挖掘诗歌的内涵,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时的心境。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大雁飞回,是谁寄托书信呢?是诗人的丈夫赵明成。收到书信时,她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翘首以盼。应该说收到书信是喜悦欢心的,然而这久违的书信来临,更增添相思之苦。悲喜交织的刹那,泪水便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时,在这幅月洒西楼的夜景图中,不单单包含诗人的相思之情,更是千千万万凭栏眺望思妇的真实写照。在做了如此的合乎逻辑的想象后,学生对这首诗的主旨有了一个高度的认识。

总之,在鉴赏诗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填补诗中的空白,圆融诗歌的意境,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艺术手段。

猜你喜欢

西楼书信意境
失窃的书信
灵犀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春色满园
咏菊怀李清照
秋雨
一朵花的意境
修篱种刺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