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笔生花绘秋天

2020-03-18徐萍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悟到秋思桂花

徐萍萍

“新课标”规定:“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用心去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声和人性的真善美。”结合 “寻觅秋天的踪迹”这一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精心组织了“妙笔生花绘秋天”读写活动。

一、诵秋——觅得秋天文墨中

秋天,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抒怀吟咏的对象。古诗词,用词典雅,语言凝练,意味深远,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我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 “秋之古诗词”。经过筛选后,我整理印发了下列诗词: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张籍的《秋思》,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幕遮》,白居易的《立秋日登乐游园》,杜牧的《山行》等。

我让学生每天背诵一首诗,阅读背景、译文,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待全部诗词背诵完毕,我集中一节课进行古诗词大会。我利用学生小组凝聚力强的特点,展开小组竞赛,竞赛题目主要以整首诗和上下句背诵为主,辅之对诗句的理解。在小组PK的同时,我会随机点拨学生自学理解不到位的词句,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收获了古诗词知识。

二、寻秋——一年一度秋风劲

我让小组内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写下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书店等多种渠道,选出自己喜欢的有关秋天风物的画或照片;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寻秋之旅,记录精彩瞬间。我让小组用PPT课件展示本小组捕捉与感悟到的“秋”。

张靖晗的小组选择了秋天的植物,用相机拍摄了公园里的菊花,奶奶家的桂花,校园里的银杏。他们小组感悟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然对人生有了一些思考,他们有着朴素而敏感的心灵。“寻秋之旅”活动让学生们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多种器官综合感触了“秋”的魅力。

三、赞秋——便引诗情到碧霄

为了让学生对“秋”有更理性的认识,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郭小川的《秋歌》,英国济慈的《秋颂》,罗兰的《秋颂》,赵蓓的《迷人的秋色》,袁鹰的《枫叶如丹》等美文。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很多学生尤其喜欢刘增山的《秋魂》。有人摘抄了这句话:“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一定是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種,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学生们感悟到“秋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播种的季节;青春做伴好读书,应该在新学期砥砺前行。”

学生们有了对“秋”的感知,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美文,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以“秋”为话题,抓住秋天的一处景或物进行写作,抒发情感。巩建宏同学“秋蝉的赞歌”选材新颖,立意深刻。他这样写道:“一只蝉独自趴在枝干上,不断地鸣叫着,虽然没有其他的蝉回应它,但它仍鸣叫着。”由这只秋天的孤蝉,巩建宏同学感悟到:“即便生活冷落了你,即便你的努力无人知晓,继续努力,不断奋斗,便会有独树一帜的才能,自己会在出奇的沉默中大放异彩。” 再如尚小艺同学由桂花被风雨打落却依然绽放,想到了妈妈对自己严厉的爱也如这风雨,而自己却不似桂花有情。

在这次写作活动中,大多数同学描写事物都能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绘。有不少同学懂得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作文立意较之前有很大提升。

本次语文活动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三大活动板块很好地搭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中先积累后表达,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感悟到秋思桂花
桂花
秋思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Thoughts In The Winter
幸福地聆听天籁之音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