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ERCP手术患者情绪及治疗的影响分析
2020-03-18张丽君许文达闫俊芬
张丽君 许文达 闫俊芬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ly,ERCP)常用于肝、胆、胰等部位的诊断和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因其为侵入性操作,加之患者对该技术方法缺乏全面的了解,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如不加以干预势必会影响手术成功率和预后[1],有研究提示,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舒缓患者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依从性[2,3]。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刺激患者主观能动性,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复兴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素质,承受手术的应激刺激,提高依从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RCP手术的质量[4]。本研究对行ERCP术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该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78例拟行ERCP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干预组,每组39例。常规护理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59.7±8.15)岁;胆总管结石20例,恶性胆管狭窄17例;良性狭窄2例;平均受教育时间(6.82±3.34)年。心理干预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61.3±8.03)岁;胆总管结石18例,恶性胆管狭窄18例,良性狭窄3例;平均受教育时间(6.79±3.22)年。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疾病分布、受教育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过B超检查或影像学确诊的;②精神无异常、意识清楚、听力正常,能够正常沟通的患者;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情书。
1.2.2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患、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沟通而无法开展心理干预;②意识障碍、听力障碍等无法独立完成相关心理测评;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④依从性差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等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对患者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等,了解患者心、脑、肺、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检验结果。告知患者ERCP的操作目的及手术注意事项。手术事项包括:术前8 h禁食水,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禁食水。术后生命体征护理、饮食护理及康复指导。
1.3.2 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术前:术前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手术室环境、各种设备的作用、手术大致方法、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ERCP安全性、可靠性、对胰胆疾病诊断的必要性[3]。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并取得患者信任,促进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还可选择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鼓励患者间沟通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中:注意术中言谈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利用语言及行为解除患者恐惧的情绪。将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突发情况及应对措施等详细向患者讲述,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盲目感,提高配合度。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顾虑[5]。操作时,护理人员陪同在患者身边,给予适度心理支持。操作时动作轻巧,剧烈呕吐时可暂缓操作,并嘱其放松深呼吸。主动与病人交谈聊天,分散其注意力。③术后:主动告知患者手术情况,避免患者对手术结果的过度猜测而产生担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面对术后生活的信心,鼓励关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5]。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分为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超过70分)3个等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则分数越高;(2)观察2组住院时间;(3)观察2组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出现焦虑情绪37例(94.87%),其中重度焦虑7例(17.95%);护理后结果显示,均无重度焦虑情绪的患者。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n=39,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抑郁情绪,其中重度抑郁3例(7.69%),护理后结果显示,均无重度抑郁情绪的患者。2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干预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心理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n=39,分,
2.4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心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住院天数常规护理组13.18±3.14心理干预组11.72±3.01t值2.1P值0.039
表4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n=39,例(%)
3 讨论
ERCP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常被应用于胰管、胆管及肝管等疾病的诊治[5]但因该技术属于新型技术,大多数患者缺乏对该技术的认知,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生理应激反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并且不良情绪会大大降低患者手术的配合度,增加手术难度[5],严重扰乱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因此,必要的心理护理对ERCP 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6,7]。
由于药理学、麻醉学和外科技术的进步,日间手术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其具有成本更低,感染发生率更低等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日间手术的复杂性增加,但由于患者术前与医院环境的接触减少。沟通不畅等这可能会对日间手术患者的准备产生影响,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影响他们的术后恢复[8]。研究发现,情绪失调(焦虑和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疲劳、疼痛、睡眠障碍是在手术期间或在癌症诊断和随后的治疗期间出现的常见问题[9]。抑郁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可能使患者术后感染率增加,癌症病死率增加,且抑郁症通常与认知障碍有关,术后可能加重[10]。有证据表明术后急性疼痛会导致抑郁,抑郁会降低疼痛的阈值。抑郁也是慢性手术后疼痛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和相关因素[11]。研究已经证实抑郁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谵妄可能是术后长期不完全恢复的原因[12]。抑郁症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也很常见,并且与较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较高的病死率相关[13]。抑郁和焦虑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久即被广泛报道,术后1年仍明显,它们可能会增加发生新的冠状动脉事件、进一步住院治疗和增加病死率的可能性[14]。因此抑郁症是患有多种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见发病原因。抑郁症可以通过使用患者健康问卷9或类似工具来识别。咨询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减轻抑郁症。Esteghamat等[15]对18岁以上的359例住院患者进行,并设计为横断面调查,发现94例(26.18%)无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其中96例(26.7%)为边缘性焦虑症,140例(39%)为严重焦虑,89例(24.8%)为边缘性抑郁症,106例(29.5%) 情绪低落。焦虑情绪和性别与背景疾病的持续时间以及抑郁情绪水平和年龄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焦虑症患者明显更容易抑郁。Basak等[16]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年龄>35岁,社会经济地位低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患焦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教育程度低且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患者有患抑郁症的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焦虑有强烈的预测作用。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在治疗或护理中改善心理状况,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病情及ERCP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的配合度,保障手术顺利开展,也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17,18]。同时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患者满意度。
司水清[19]对110例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采用强化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发现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Barthel指数、FAQ、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轩[20]对ERCP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发现干预后患者的SDS、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显著降低,而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护理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例(94.87%)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其中7例(17.95%)为重度焦虑;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3例(7.69%)为重度抑郁,护理后结果显示,均无重度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2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朱婷婷等[3]的研究结果相近。证实心理护理确实能够改善ERCP患者情绪变化,而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手术的开展及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行ERCP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疾病的恢复。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保护良好的机体状态,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