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彰显数学课堂的本真色彩

2020-03-17周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质疑品质小学数学

周梅

摘  要:在数学认知中,有困惑、有感悟。巧用“质疑”,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表象走向数学本真,突破思维定势,挖掘数学规律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品质;本真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86-01

有价值的“质疑”是深化数学探究的有效路径。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通过“质疑”来勤于思考,彰显本真数学。如何质疑?需要立足学生已有经验,从实际数学问题中去探寻结果、解决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灵动色彩。

1.在动手测量中“质疑”,探究数学的科学精准

在認知发展与思维形成中,动手操作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功用。小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需要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趣。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围绕教学主题,准备相关动手材料,来测量圆的周长、直径,以及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结合同样的圆,用同样的毛线进行测量发现,有学生测量的直径结果为9.6cm,有学生测量的直径结果为10cm,同样的测量活动,为什么两者的差异很大?由于毛线本身较粗,在进行测量时,有学生参考的是毛线的外沿,有学生参考的是毛线内沿,才导致直径结果较大。根据反思测量活动,怎样来减少误差?有学生提出,尽量选择细一些的线;有学生提出,尽量贴近圆周;有学生提出,在由于毛线具有柔韧性,在拉线圈时要用力相当;有学生提出,利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圆不能与尺的边缘压得过紧;有学生提出,对不同的测量方法多测几次,求取平均值。事实上,对“圆的周长”动手测量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测量的数据差异性中,提出质疑,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探究改进方法,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由此,让学生承认动手操作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对操作结果的影响也是细微的,只有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行为中,来提高数学探究的可信度。

2.在数学观察中“质疑”,促进概念的深刻理解

观察是获取感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从学习中观察,从观察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观察的结果往往存在表象性,难以达到数学的本质,甚至对数学认知产生“误区”。例如,在学习“比的认识”时,给出相同照片的不同压缩比例,让学生观察哪一张照片比较像?对于比较像的两张照片,说明像的原因。在学生进行观察后发现,照片的相像度,与照片的长、宽有关系。通过测量长、宽数值,有学生因测量中的误差,而无法洞悉长、宽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此,引导学生质疑,对于两张图片,“长”都是“宽的”的倍数,则图像看起来很像;当“长”与“宽”不成比例时,则图像看起来不像。同样,在数学概念认知中,所看到的未必是“实”,应该用数据来说话,更有说服力。在探究数学的本真过程中,除了观察,还要激发学生的猜想精神。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以“3的倍数”为例,通过分析“百数表”,对“3的倍数”进行圈出,并猜想“3的倍数”有何特征或规律?根据结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有学生质疑,对于个位数与十位数,两者代表的意义不同,为什么可以加?针对学生的质疑,我们设置问题:有1捆小棒(10根),至少拿出几根才是3的倍数?有2捆小棒至少需要拿出几根?经过学生讨论,对于十位数上的根数,与十位上的数字意义是不同的,但通过将十位数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事实上是对整十的小棒中,拿出1根,变成9根为1捆,如此,就可以通过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来判断是否为3的倍数。

3.从计算方法中“质疑”,深化学生对算理的掌握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算法、规则,更重要的是从数学中获得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公式学习中,许多教师将探究公式的来源作为重点,但却忽视公式的应用,往往以机械套用为主,导致学生理解陷入表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我们围绕三角形的拼接方式,来引领学生认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多数学生都能够快速、准确的运用公式去求解计算。但有个学生提出很特别的计算思路:将三角形的底除以2,或者将三角形的高除以2,再进行相乘。这种算法,激起了其他学生的质疑,教师请该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学生随即利用画图方式,对三角形的高,进行平分后,可以将上面的小三角与左边进行割补,形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高除以2再乘以底,或者底除以2再乘以高。可见,该学生是通过对三角形进行割补,把三角形转换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求解结果。质疑,在学生的思维创新中,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解题体验,也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总之,数学探究中,“质疑”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通过“质疑”,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从探究中创新观察、讨论、猜想,丰富学生对数学的多维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在“质疑”中顺应了学生求知需求,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帮助学生体会本真的多彩数学。

参考文献

[1]朱华北.数学课堂上将质疑进行到底[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55-56

[2]王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生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184

[3]庄永.质疑,推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引擎”[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1):52

猜你喜欢

质疑品质小学数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