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材料跟进与自主探究中打开科学的大门

2020-03-17周佳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

周佳丽

摘  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会探索,特别是大班幼儿可以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我们在材料跟进中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主动探究,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丰富表象,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关键词:材料跟进;自主探究;科学态度与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51-01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遵循这一理念,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特别是大班幼儿可以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本文就举例大班科学区域探究活动“hey!我的保温杯”。

1.问题与聚焦

一次喝水时,孩子们络绎不绝地讨论着:“我水杯里的水冷了。”“我杯子里的水还是烫的。”见他们讨论得如此热烈,我便围绕此话题展开了谈话活动,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有的杯子里的水是冷的,有的还是热的?保温杯为什么能够保温?

2.调查与研究

(1)亲子调查与制作

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急于将答案告知孩子,而是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疑惑回家查找资料,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更加自由和自主。与此同时,我们也请孩子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与爸爸妈妈尝试制作了一个保温杯。

(2)第一次作品分享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别介绍了自己保温杯的基本构造以及运用的主要材料。比如,有的小朋友选用了玻璃杯,然后在杯子的外围裹了一圈纸;有的小朋友选用的是塑料杯,并用泡沫进行包裹……

(3)作品分类梳理

为了方便后期实验,孩子们先将带来的杯子进行梳理、分类。梳理过后,大家发现这些杯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玻璃杯+不同包裹材料;二是纸杯+不同包裹材料;三是塑料杯+不同包裹材料。

3.设计与制作

到底哪种材质的杯子最适合做保温杯呢?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呢?我们老师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

(1)猜想验证

实验一(玻璃杯+不同包裹材料)

实验前,孩子们先进行了猜想,大部分小朋友觉得用毛线包裹的保温效果更好,实验开始了!我们在三个保温杯里注入了相同温度的水。20分钟过后,孩子们用水温计进行测量。

通過实验,孩子们发现保温效果的好坏与包裹材料有着很大关系。但是,他们又提出来新的疑惑:保温效果的好坏和杯子的材质有关系吗?

实验二(不同材质的杯子+锡纸包裹)

于是,孩子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实验。我们选择了分别包裹了锡纸的纸杯、塑料杯、玻璃杯,并倒入了相同温度、相同量的水。20分钟过后,孩子们发现:

(2)经验梳理

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孩子们对保温的相关信息进行更好地解释与梳理。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孩子们对制作保温杯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心中有数。

(3)设计制作

总结经验,孩子们开始了二次制作。“保温杯制作大赛”开始的前一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一同商讨、设计制作方案,并进行分工。

4.展示与评价

六个小组的保温杯诞生啦!他们是如何设计制作的呢?每组的代表分别向大家展示和介绍,分享制作过程。

在众多保温杯中,到底哪组的才是“最强保温杯”?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呢?孩子们都自信满满,因为不难发现,每个小组都选用了纸杯作为内胆,且都分别用了多种保温材料进行多层包裹,“最强保温杯”花落谁家呢?这还得实验来揭晓。我们在每个杯子里倒入了相同水温、相同量的水。25分钟过后,答案揭晓,丰田组制作的保温杯的水温只下降了2.7摄氏度,因此“最强保温杯”由丰田组夺得。

比赛结束,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失败的原因,讲述着自己的发现,“杯盖有孔,热量会散去。”“杯盖是用毛巾做的,热气也会流失。”

5.拓展与应用

通过这个活动,我切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会主动交流、大胆猜测、不断尝试、努力验证、积极反思,他们不光收获了快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俨然是一位位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

以课程为依托;以观察为依据;以反思为手段;在不断地实践、反思、研究中,我无论是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还是反思能力均获得了发展,同时,也变得敢想、敢做、敢创造了,由一位操作性教师逐渐转变为学习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

[2]石荣华.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做中学”[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8)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
合理选用实验材料提升自主探究实效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