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视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中职德育策略研究
2020-03-17黄松敏
黄松敏
[摘 要] 在中职德育过程中,对影视教育资源的合理化运用,能够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对学生产生强烈吸引力,调动学生生活经历,使德育获得更好的效果。就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德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影视教育资源引入中职德育的作用,进一步对影视教育资源在中职德育中的使用策略展开探究,旨在全面提升中职德育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影视教育资源;中职德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普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18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随着以影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于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体获得信息,看电影、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加强中职生影视教育成为一件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千秋大事。为满足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德育,以影视教育资源为支持,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开展德育,促进德育课程内容的丰富化,对中职德育成效的改善至关重要。
一、中职生的特点及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心理发展未成熟,意志力薄弱,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毅力不足,自制力不强,极易受到社会中的诸多诱惑,以至于放弃人生理想;自尊心比较强,却因诸多偏见使中职生的自尊心无法得到满足。诸多不利因素使部分中职学生试图通过违反纪律、顶撞教师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在中职德育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生特点出发采取科学且可行的德育方式。
(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中职德育过程中,理想化的问题较为严重,中职院校德育教师将学生看作无知的教育对象,试图隔离学生与社会中的不良价值观,仅仅提供正面思想教育,但实际上,此种德育方式与新时期下的学生成长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不符合。新时期,中职学生受到网络氛围的熏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面对社会事件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传统的灌输式中职德育普遍重视道德伦理知识灌输,却忽视了道德情感培育,导致学生在学习道德伦理知识后,并不能向道德行为外化,此种情况下中职德育成效并不理想。
二、影视教育资源融入中职德育的作用
(一)影视教育资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
影视教育资源中所蕴藏的德育资源丰富,与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相符,在德育过程中对影视教育资源加以科学运用,能够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拓宽学生視野,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职德育过程中,不同的影视教育资源有着不同的价值,在组织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现实场景形成独特理解,从过去到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从自然到人文等,通过观看影视教育资源,学生对人生和世界也有独特的思考。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诸多写实电影、幻想未来电影等的出现,能够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人生,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符
中职德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学生体验进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中职德育过程中,通过影视教育资源的合理化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道德准则,使学生脑海中的道德认知得以向行为道德观念转化,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正确应用,学生的发展也能够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在中职德育过程中,影视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视教育资源中所传递的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通过影视教育资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对主人公与自己经历的相似之处,能够有效触动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激发学生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保持同理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中职德育也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以往枯燥无味的德育模式得以转变
就中职德育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教育模式较为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觉醒,面对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因而传统德育模式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而通过影视教育资源的合理化运用,能够促进德育知识价值的充分发挥,便于学生体会到德育的意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能够真正内化德育知识,思想道德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以影视教育资源为支持,能够于无形中开展德育,促进中职德育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
三、中职德育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的策略
(一)运用影视资源开展生命教育
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可选择科教题材影片作为德育素材,比如“生命的形成”“宇宙与人”“揭开生命的奥秘”“生命的价值”“生命最后十分钟”等,组织开展生命教育,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对宇宙的浩渺和人类的起源形成正确认识,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当下所遇到的挫折都是微乎其微的。尽管人是渺小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内追求梦想,让生命更有价值,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真爱生命,勇敢地面对困难。从微观层面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对待生命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不可随意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要有所坚持,不断努力,好好生活。通过影视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对学生感官产生强烈刺激,促使学生内心有所触动,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此种方式下中职德育也得以有效落实。
(二)运用影视资源开展爱的教育
很多教师和家长对早恋持反对态度,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业,并且是不牢固的,未来存在诸多变数,而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在中职德育过程中积极开展爱的教育,科学利用影视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通过科学引导来促使学生对早恋问题进行正确处理。
在上职业道德与法律或者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教师可将《山楂树之恋》《我的野蛮女友》《早熟》等影片引入德育课堂,通过影片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理解爱情的美好,认识到生活中很多东西比爱情更重要,在中职德育过程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开展爱的教育,引导学生对爱形成正确的认识,爱并非占有,而是责任与奉献,只有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才能够拥有长久的爱情。通过影视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为中职德育提供优良支持,所获得的教育效果也要明显优于传统说教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三)运用影视资源开展普法教育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存在一定的情绪波动,内心也比较敏感。这一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极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教《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本书时,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入央视1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栏目中的案例,比如“解读青春系列报道”等节目;央视12法制频道《天网》《道德观察》《法律讲堂》《忏悔录》等栏目中的案例;央视2经济频道《经济与法》中的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式观看,进而强化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运用影视资源开展责任教育
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课堂所肩负的使命。中职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地运用影视作品资源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循循善诱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因此,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或者哲学与人生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微课”引入《中国机长》《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流浪地球》等富有责任教育内涵的影视作品,结合教学内容观看后引导学生对短视频影视作品进行品评,谈一谈影视作品片段凸显了主人公具有哪方面的责任感。通过课堂探究讨论,学生总结出相关影视作品所蕴含的责任教育价值,如《中国机长》充分表现了英雄机组成员在生死关头临危不惧,为了乘客安全敢于处置危局的对他人、集体、国家负责的英雄气魄;《攀登者》凸显了中国登山队的民族荣誉感,主人公为了集体获得成功表现出来的负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和我的祖国》主人公则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应该负起对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的责任,要像影片中人们为了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甘于付出艰辛排除困难的精神学习;《戰狼2》更加表现了当代军人的大无畏责任精神,我们要学习主人公那种临危不乱、敢于胜利的精神,负起对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的责任;《流浪地球》则为我们敲响了要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的警钟,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注重绿色生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引入的影视作品资源进行“谈体会”,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有效地对学生开展了责任教育,进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
四、结语
现代教育环境下中职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充分发挥影视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可从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普法教育和责任教育入手,赋予德育课程以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德育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有红.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6(18).
[2]柳盈.浅谈中职校园微电影的德育功能[J].新校园(中旬),2018(1).
[3]朱惠殷.谈影视素材在构建中职生活化德育课堂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12).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