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浅探

2020-03-17刘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8期
关键词:花鼓扇子舞蹈

刘倩

[摘           要]  花鼓灯是安徽淮河流域地方特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幼儿舞蹈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学前教育的幼儿舞蹈创编教材中,对打造学生舞蹈基本功有着深远的意义。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的创编,并在舞蹈教学中采取花鼓灯特有的舞蹈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与教师的相互沟通与配合。

[关    键   词]  花鼓灯元素;幼儿舞蹈;创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42-02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积极意义,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三大基本技能(“弹唱、环创、舞蹈”)之一。花鼓灯是安徽淮河流域地方特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因此,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中,是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每一位幼儿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幼儿舞蹈是幼儿表演自己生活的舞蹈,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接受理解,是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舞蹈的形象性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舞蹈是用人体形象进行表达,舞蹈创编者通过表演者的人体动作姿态和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形成丰富生动的、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态形象,来表达创编者的认识和体验。舞蹈观众通过这些形象来感知和理解创造者与表演者的心声。舞蹈艺术的这一形象性特征正好适应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形象特征。因此,舞蹈较容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舞蹈的情感性可以激发孩子的爱美之心

舞蹈活动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无论是舞蹈创造、舞蹈表演还是舞蹈欣赏,都离不开“情”和“美”。舞蹈动作能直接、鲜明、生动地显示和表现人的丰富、细腻、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动中有情,情中有动,使舞蹈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幼儿期又是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极易受舞蹈美的感染,受舞蹈情的感染,与舞蹈互动沟通。幼儿常常会受某个舞蹈作品感染而动情,继而激发兴趣;也常会因为动情、有趣而去表演,去创造、欣赏自己的舞蹈。因此,情感是联结与沟通幼儿与舞蹈之间的桥梁。

(三)舞蹈的愉悦性可以激发孩子快乐好动的天性

舞蹈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尤其幼儿在活动中发散着旺盛的精力,体验并表达着各种情绪,表现着自己的想象、创造才能,体验着成功和与人交往而带来的快乐。舞蹈的愉悦性符合幼儿快乐好动的天性。

二、将花鼓灯元素融入幼儿舞蹈创编的策略

安徽花鼓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地方特色,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作“东方芭蕾”。安徽省怀远师范学校作为花鼓灯艺术培训基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将花鼓灯融入幼儿舞蹈创编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材和立意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关键

选材和立意关乎作品是否能成功,是否有生命力,但这一环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要体现幼儿舞蹈作品的儿童性、情趣性和教育性,必须要紧扣幼儿的身心特点:思维特点——形象具体;情绪特点——好奇心强;思考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具有直观性、受启发性。编创者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认识世界,用“童心”去为舞蹈选材、编材,才能迸发幼儿舞蹈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借助道具展现创编效果

创编舞蹈时借助花鼓灯中女生“小兰花”道具(如扇子)融入创编中,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手上的动作就以花鼓灯道具中的扇子、手巾、手花为主,充分提升舞蹈效果。

(三)全面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

花鼓灯中扇子的拿法以简单能学会为主,给幼儿准备小扇子以方便幼儿的小手。拿扇的手法:有虎口夹扇、全把握扇、三指捏扇双提角。这三种拿扇方法比较简便,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很好配合脚下的步伐以及扇花的使用。例如我们用虎口夹扇或者全把握扇,做出的扇花为碎抖扇,脚下结合幼儿舞蹈的小碎步。这个动作可以用于幼儿舞蹈开头的队形,以及中间部分换对形的动作。在抖扇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舞蹈增添色彩,我们可以把抖扇分成几个方向。例如第一排的小朋友跪坐在地板上,扇子就在胸前抖动,第二排的小朋友可以跪蹲,扇子的方向在下巴的位置抖动。最后一排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扇子举过头顶。这样扇子就有了高低的变化,在编创的空间感方面也有了亮点。

三、幼儿舞蹈教学寓教于乐的方法

(一)游戏法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处于3~6岁年龄,对幼儿舞蹈的学习在思维特征方面有早期的信号功能以及泛灵论,他们会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同时幼儿也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在画画时,他們会把太阳和月亮各画一张笑脸,来表示它们此时的心情。在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性后,我把花鼓灯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说给他们听,这就是“游戏法”教学。

(二)故事法

这样将花鼓灯故事融入教学,幼儿就会对花鼓灯产生兴趣。传说古时候在荆山的岩洞内藏有一条巨大的蛇形水怪——蛟。它每年惊蛰之后跑到山下的村庄吞吃人畜。为了捉住它,在农历三月廿八这一天,荆山附近的男女老少敲着铜盆、瓦罐,从四面八方奔上山去,那水怪被满山遍野的锣鼓声惊动了,跑出来后被庚辰捉住并锁在了涂山上。为了纪念这一天,一年一度的“惊蛟会”就变成了“花鼓灯会”。幼儿在故事中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花鼓灯的产生背景。

(三)角色扮演法

教师拿出做好的头饰道具,给儿童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神秘的朋友,激发起小朋友的好奇心,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两个道具:一个纸质的花冠,为“兰花”的象征,另一个头饰是帕巾,为“鼓架子”表演者。然后老师这样说:“小朋友听了老师给大家说的花鼓灯的由来,想不想自己也扮演成‘兰花和‘骨架子?”这时,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幼儿之间进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激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日后学习花鼓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示范法

幼儿舞蹈的动作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上课前,利用导入语:“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老师带你们上公园去?看,这是去公园的路牌。(出示路牌),谁认识路牌?(幼儿示范)那就让我们看着路牌去游玩吧!”此时,老师播放着欢快的音乐,让大家自己动起来,每个小朋友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跳起来。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女孩的动作丰富多彩,有小碎步、走步、跳颠步、蹦跳步。甚至有的女生手臂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小花、小树、蝴蝶、小鸟等优美姿态。小男生的舞蹈动作以走步为主,有向前的,有向后的。

(五)任务驱动法

活动前向幼儿提出任务和问题,比如小红扇有几种拿法,以及扇子的位置。接下来,播放中国民间舞蹈考级的二级《小红扇》的视频,让大家观看后并且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提问后:“有的小朋友说,扇子有高的、低的位置、有打开和关上的。我会让孩子们一一回答,然后我在进行补充说明。告诉孩子们,扇子的一些基本拿法:开合山、扇位的高低变化,让幼儿学会使用小红扇为道具融入幼儿舞蹈中去。让小红扇会说话,以表达安徽花鼓灯中“小兰花”,从而通过小红扇表演性组合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四、将花鼓灯音乐融入幼儿舞蹈的探索

(一)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

教师在教舞蹈动作的同时,可以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世界。在动作的学习过程中,音乐与舞蹈是分不开的,幼儿在舞动的同时,需要用音乐来激发他们对舞蹈情绪的表现。孩子们在掌握了所有动作之后,舞蹈老师可以让其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

花鼓灯锣鼓点音乐是花鼓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式多变的节奏、不同器乐的组合,使音乐高低音色相得益彰,节奏欢乐,情绪热烈奔放、感染力强。《小红扇》《翘兰花》的音乐可以截取一部分作为幼儿舞蹈的开头或者中间部分,并重复让幼儿听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熟悉程度。这样,幼儿舞蹈融入花鼓灯音乐具有创新的作用,其次安徽地区也能很好地发扬地方特色,将国家重点保护项目“非遗”发扬光大。

(二)多次聆听并与动作练习配合,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熟悉的朋友

只有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才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平時可以利用孩子晨接、进餐、午睡前、起床后、自由活动的时间,播放教学、训练和排练时要用到的舞曲,运用音乐的弥漫性,让这些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的身边。例如,在准备六一或者国庆期间,老师可以提前将要排练的舞蹈音乐适时放给孩子听,而这些音乐往往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很强,歌词也脍炙人口、押韵并富感染力,孩子在排练时就可以跟着自己熟悉的音乐去舞蹈,更有利于节目的排练进度。

五、利用花鼓灯元素促进幼儿与教师的沟通与配合

舞蹈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创造平等、互爱、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教育教学氛围,是师生相互沟通与配合的前提。

(一)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是幼儿课程实施的灵魂。教育是否能够真实地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使用何种课程模式,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课堂中、排练时充分融入花鼓灯的欢快元素,教师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孩子好胜好强的心理特征,以激励表扬为主,适时给予孩子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的小进步进行肯定,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强化方式。

(二)教师要善于将美育融入幼儿舞蹈中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注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并且这种丰富性特征不能流于一时一地的表现,幼儿教师更是如此。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在教师的内心深深体会到能给孩子带来知识和快乐,便拥有了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幸福感。

花鼓灯从文化方面来说,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是需要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教学上来看,是需要长期的研究与学习的对象。作为淮河流域的艺术工作者和教书育人的舞蹈老师,我们更应该做出一定的贡献,为安徽花鼓灯的繁荣再创新高潮。

参考文献:

[1]谢克林.中国花鼓灯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2]高度,黄奕华.安徽花鼓灯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花鼓扇子舞蹈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舞蹈课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扇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