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3-17朱凯
朱凯
[摘 要] 随着教育部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增高,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这对机械专业不仅是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针对社会的需求,急需改变原有固化的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策略,融入新的教学因素,改善当前中职机械专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机械专业人才。首先简述引导型教学策略,其次简述互动型教学策略,最后浅析改变教学理念和目的,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专业;引导型;互动型;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84-02
中等职业机械专业教育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中等职业机械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使学生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各中等职业院校就要加大对教育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基础课是理论课程,只需具备基本的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即可,缺乏对机械专业的实践性认知,更缺乏对机械专业方面实训操作动手能力的重视。但是,由于中等职业机械专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因此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忽略了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等教育客观规律,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使教学效果较差,无法培养出高质量机械专业技术人才,不符合现代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如此一来,专业基础课程的质量无法保证。可见,只有提升中等职业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一、引导型教学策略
目前,中等职业机械专业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那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课程的安排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专业实训教师的不足和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的影响,造成对实训操作学习课程安排较少。对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需求的还是实践操作的一线技术工人,因此,对于实训操作教学的忽视最终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与社会需求脱离。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授课教師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往往会运用形式较为片面、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来选用教学方法和安排课程,如此一来就导致机械专业课程的安排脱离了现代社会对机械化人才的培养需求,继而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机械专业人才无法满足机械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此外,由于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训操作练习不够,而机械专业作为一门实操性强的专业,势必要增加学生的实训操作练习数量,才能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完全掌握。学生对实训操作兴趣较浓厚,而对理论课堂的兴趣较低,此现象往往会导致教师在讲述“金属加工”“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以及“机械基础”等理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在理论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当中,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就对教师上课的热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应当根据机械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储备结合机械专业课程的突出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地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过去,传统教学的手段一般是用模型、黑板、实物以及挂图等简单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而传统的实物、挂图和模型的灵活性较低,使用不便。此外,传统的课堂一般是靠教师的讲解来使学生对机械的结构和作用原理进行了解。学生首次接触这方面知识时,常常会感到困惑,教师采用直接讲解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见,现代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特点,不断地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
例如,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时,教师讲授机械基础中“平面机构”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往往会对机械结构的理解出现一定的混淆和认知偏差,无法对机械结构的类型进行有效的识别,教师对此应采用适当的引导式教学方法,积极地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并与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通过运用概念脉络图、思维导图、表格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正确识别机械结构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机械结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互动型教学策略
在当今的中职机械专业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为机械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极强的专业,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实践上的充分接触,在实际工作当中就会缺乏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地结合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将专业性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来讲解,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2]。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在分析、解决难题上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为机械化的课堂增光添彩,结合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点的特点来丰富课堂。众所周知,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由于大多数优秀的机械专业师资被实力较强的社会企业所吸引,而大部分的中等职业院校缺乏技术性较强的机械专业师资力量。机械化作为一种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专业领域,对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3]。因此,在院校方面,应当努力打造素质水平较高的师资团队,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机械专业教师在机械化智能方面的训练,开展各种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尤其注重提高机械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缺乏对机械专业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重点职业技术院校中机械化设备种类不齐全,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或相关学校应当加大对机械专业设备上的投入力度,提升机械专业学生实训动手的可能性,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型的机械专业人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合理、科学地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体验过程当中掌握和學习更多的机械专业应用知识,并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充分体验到机械专业课程的先进性和技术性。例如,在实际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图文并茂或音频、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由于人类是视觉动物,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将较为枯燥的理论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画面信息,能够实现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相互转化[4],同时能够使相关的机械专业知识根植学生的大脑之中。
三、改变教学理念和目的
当前,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首先确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以此来促进机械专业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化和目的化。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以及信息储备,还有机械专业的行业发展进程,对机械专业课进行教授。如此一来,才能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奠定理论和实践上的基础,而学生日后在机械专业上的牢固根基,取决于有目的性、正确的教学和学习模式[5]。然而,相比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难度较高、结构较复杂等。在机械专业的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论述、原理性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名词解释等,教学内容在理论上来说相对枯燥和抽象,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造成了极大的考验。学生在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多种实践教学,深化学生对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在消化。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较为直观的事物、影像或投影等,将枯燥的文字理论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有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事物,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师讲授机械基础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功能和动画播放功能,对机械运动力学原理图进行具体的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对某些物理现象发生的整体过程进行倍数扩放和缩放。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再例如,在教学“平面连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展示平面连杆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的展现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使学生感受到机械专业的原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此来充分体现机械专业基础的教学上的魅力。学生通过专业知识与现实中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地实践自身所学到的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总之,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上,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较为片面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机械专业人才,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双重发展[6]。
四、结语
机械专业课程作为中职学生机械能力的主要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上的研究,目的旨在构建高效的中级机械专业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学校应当搭建合理科学的教学制度和教学理念,教师通过改进实践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整体水平,以此促进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婷婷,杨培.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实际应用简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15):7.
[2]蔡聂奎.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414(20):129-130.
[3]陆艳雨.网络环境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策略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26.
[4]李相霞.网络环境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6):24.
[5]陆艳雨.网络环境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策略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26.
[6]肖仁仕.网络环境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4):36-37.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