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2020-03-17吴天祥
吴天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读图能力越来越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数学能力之一.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萌芽时期,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经验,没有一个良好的培养策略,导致学生对数学读图的学习兴趣不高,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教学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引 言
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呢?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读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读图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的目的;然后,教师可以从学生层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新时代的科技设备,辅助学生对数学图形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图像思维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一、将读图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也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十分有必要结合生活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能大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家里的三角形、街道上的三角形、教室里的三角形……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里的衣架是三角形的,街边的指示牌是三角形的,讲台上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些场景使用三角形呢?”“三角形具备哪些其他形状没有的优点呢?”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形状进行对比,如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其他形状无法比拟的稳定性.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读图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课堂总结.这样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挖掘教材图片蕴含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进一步地讲解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在生活中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图形的魅力所在,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读图能力
由于年龄特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影响自己的判断而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创设一个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技巧带领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读图方法与读图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削弱他们对数学读图陌生感的恐惧,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读图知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章节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从中提取出解题需要的关键信息.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以一个整体的视角观察图片,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述图中包含的信息:“同学们,你们看,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呀?他们正在做什么呢?你们还能在图中找到什么呢?图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教师能潜移默化地把数学读图概念添加进去,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甚至可以拓展一些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初步感知到数学读图的魅力.通过教师简单的初步引导,学生能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数学读图知识.
结合这样一个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看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简要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理解内容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读图课堂的基础上能真正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与其中的魅力所在.
三、妙用新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个新教学途径,通过声音影像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图形以一种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与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正方形平移后会是什么图形”“一个等边三角形顺时针旋转180°后是什么样子?逆时针旋转180°后又是什么样子?”学生一时半会儿可能难以想象出来,在数学读图初学时期,他们的脑海中缺乏这种思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帮助,通过电子屏幕将旋转的3D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数学素养,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能较快地养成一种空间立体思维的能力,在看到一个数学图形时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影像,从而理解与解决数学题目,达到培养读图能力的目的.
四、着重读图方法与策略,抓住读图细节
随着学生的成长,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难度会越来越大,涉猎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涉及的图文结合题目与方法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难以把控细节,通常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导致在思考与分析图片内容时不够细心,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忽略某些重要字词,有的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加以重视,传授相应的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理解图片信息内容,深入分析与思考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一幅图片中,有四棵松树、五棵银杏树、八棵杉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自主解答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是一个挑战,需要他们真正理解题目中包含信息的逻辑关系.经过学生的分析与思考之后,教师要进一步推动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图片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学生在读图之后开始提问:“杉树比松树多几棵树?”同时,学生自主解答并得到答案:“八减四等于四,杉树比松树多四棵.”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问:“松树和银杏树加起来比杉树多吗?如果是,那么多几棵呢?”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与探讨之后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四加五的和减八等于一,松树和银杏树加起来比杉树多一棵”.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提出:“从图片来看并结合你的想象,如果再种两棵银杏树,那么银杏树比松樹多多少棵呢?”“如果要三个树种的数量都一样,那么分别要补种多少棵松树和银杏树呢?”等问题,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图文相结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深入理解题意之后慎重解答.学生只有真正把握图文之间的联系及其共同之处,才能更好、更高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五、教师示范指引,培养学生严谨的读图思维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就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对真题的演示,引导学生以一种更为科学细致的方法进行读图,借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带动学生,起到一个积极的带头促进作用.
例如,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用两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既缺乏良好的图形思维习惯,又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导致无法解答这道题目.此时,教师可以积极发挥作用,带领学生进行思考.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图像思维,在草稿纸上画图.其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画出两个拼在一起的正方形,并标注2厘米的边长.这时,学生会发现两个正方形俨然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有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消失了,而根据正方形各边长相等的原则,黑板上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加宽的和乘二计算出答案,(4+2)×2=12.最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不要忘记标上单位,向学生展示一个严谨的画图读图答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怎样以图形思维看到数学问题,读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与黑板板书.首先,教师要有很强的读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对待一些反应速度不够快的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使他们从细节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思维模式与读图技巧,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最后,教师要积极表扬紧跟教师思维、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用学生切身的例子激励其他学生,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从而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六、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如果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就会养成自己的读图习惯,但时间久了这种思维的方式就可能被固化,学生在解读图片中信息时思维的方向就会变得单一.为了让这种情况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反向教学,让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自己遇到的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字倒推出来图片,并且自己动手将图片画出来,让其他学生去读图.在读图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更多地用图片体现出文字的方式,这样一来,当学生看到图片时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图片本身呈现出来的信息,而能进行思维的发散,搜集更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生能根据自己得到的得数画出来一个正确的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特点比较鲜明的一个图表类型,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他学生的描述画出这个折线统计图.又如,当一名学生开始说:“第一点的数字是零,第二点的数字跟第一点的数字差不多,但是到了第四点的时候比第二点多很多.”教师让学生通过描述来画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说,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得到的比较抽象的信息用一种更加直观和方便的形式传达出来.同时,这种实践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清楚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和优点,从而专项地提高自己薄弱的部分.
结 语
识图并从图中获得信息的能力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在未来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对一些抽象数学概念进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想要一蹴而就地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不现实的,一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扎牢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日后数学的发展埋下坚实的伏笔.
【参考文献】
[1]周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8):94.
[2]汤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17(3):65.
[3]田俊.运用圖形直观,让学生思维可视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