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三思”能力
2020-03-17田泉年
田泉年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强调提升学生的“三思”能力,即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反思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太过固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大脑,在实践中逐渐发现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掌控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三思”能力的开发.本文将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三个方面阐述应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三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三思能力;策略研究
引 言
据观察,当前小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第二,学生的学习呈现分散化和碎片化,无法形成体系以及搭建逻辑框架.第三,学生缺乏思维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改善.思维导图是一种心智导图,主要以某一主题作为出发点,运用一定的逻辑层级将细节内容包含在内,通过图形和线条串联起来,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思维导图能充分运用左右脑,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教育工作者将其作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用一种图形直观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三思”能力,即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绘制图形,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进而内化成为自己根深蒂固的东西.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对数学的思考精神将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小小的火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会绽放绚丽的火花,成为学生不断前进探索的动力.思维导图正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良好工具,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绘制整个思维框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填充,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且进行修正、评比.这种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贯彻到学生的预习、复习中,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和体系构建.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思维导图的构建主体,不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以教学“小学单位换算”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其次,教师可以在里面写上“小学单位换算”几个字,根据要讲解的二级内容在圆圈的周围画出六条线;最后,教師可以画出几个方框,在方框里面不写具体的内容,在方框后面继续画一些线条.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涉及单位的换算吗?”引导会的学生根据其绘制的图形自己填写.学生在思考之后开始陆续走上讲台,有的学生直接在方框里面写上1千米等于1000米,有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除了会将内容混乱外,还会将基本的内容写错.这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将自己认为错误的内容进行改正,经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基本的错误内容得到了根本的改正,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回忆之前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例如,当学生不知道1公顷和1平方米的进率转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是不是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从而得到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将学生凌乱的没有规则的知识进行整理,这时,教师可以在整个图形的旁边写上“时间”“人民币”“重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现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讨论将世纪、年、月、时、分、秒归为时间一类,将元、角、分归为人民币一类,将吨、千克、克、公斤归为重量一类,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归为长度单位一类,将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归为面积单位一类,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归为体(容)积一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不断思考正确的逻辑,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最后,教师要将学生没有想到的内容补充到思维导图上,让学生将整个图形绘制在笔记本上,尽可能地不看黑板独立完成,遇到不会的先空出来,再和黑板上的内容对照,重现思考过程.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思维发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拥有思维发散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快速地掌握新的知识,还能结合已学的知识解决难度较大的拓展题、拔高题等,从而进一步训练自己的思维,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教师要通过一些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进行总结和升华,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除此以外,类比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结合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注重对主题和内容的精心安排,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这个思维导图也能起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题目触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总结.
以教学“小数除法”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画一个圈,并在里面写上“小数除法”几个字.其次,教师可以将基本的框架画出来.最后,教师可以选择简略方框,直接用线条替代即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填写,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教师可以提问学生:“π是多少?”有的学生说:“是3.14,但是上课时讲过,这个π不仅仅是3.14.”有的学生说:“我记得是3.1415926……,后面的记不太清了,是无限的,后面有很多很多的数字.”教师又问:“这个数是什么类型的小数?”有的学生说:“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了这一出发点,教师就可以提问:“根据无限不循环小数,你们能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无限循环小数.”教师再问:“对,这两个在一起叫作什么?”有的学生说:“无限小数.”教师提问:“如果有无限小数就有什么?”有的学生说:“有限小数.”通过这些问答,教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无尽的发散.在这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计算68.8÷4、26÷0.13等,再在学生计算之后提问:“这两个题目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观察之后说:“一个是整数,一个是小数.”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个的小题目让学生解决,先让学生填写在思维导图中,再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将一些题目写在旁边,以为日后的复习做好铺垫.教师总结出小数除法按照商是否大于1分为>1、=1以及<1;按照计算方法分为口算、笔算以及计算器计算;按照除数分为除数为整数,再分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个位上不够商1要商0,有余数添0继续除,除数为小数,再分为除数转化为整数,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多余的0和小数点划去;按照商的小数位数分为整数、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展开了思考,提出了很多问题,同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许多问题.教师在这个案例中参与度较高的原因是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大脑形成的惯性方式,反思能力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众所周知,艾宾浩斯曲线证明,知识的遗忘是呈现先快后慢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及时地复习才能阻止其遗忘.教师在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复习,可以让学生独立绘制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刻.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新问题、新思考.除此以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也有助于其实现知识之间的结合,从而解决综合性问题.
以复习“运算规律”为例,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中间写出“运算定理”这几个字,再画圆圈或方框.这时,教师可以按照前两个案例中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补充.但是为了防止浪费时间,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可以在周围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第三个层级用方框写出加法中包含的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减法中的减法结合律,乘法中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率,除法中的除法结合律.教师可以在让学生抄写思维导图之后依次举例,每名学生都需要独立举例.有的学生写出交换律中有35+15可以写成15+35,但這个例子不明显,另一名学生写出之前做过的一个题目:615+21+85+79,为了简便计算,我们需要将21的位置和85的位置交换之后进行计算,结果是不变的.例如,加法结合律的例子:282+41+159=282+(41+159),减法结合律的例子:415-74-26=415-(74+26),除法结合律的例子:2000÷125÷8=2000÷(125×8)(这需要学生熟悉125÷8=1000),乘法分配率的例子:2×4+3×4=4×(2+3),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举出的例子大部分都是之前学过的题目,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我们在复习“图形计算”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第二层级是圆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学生回答的问题基本非常全面,将面积、周长等回答得非常完整,有的学生在兴头上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知道的题目,让其他学生解答.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积极搜索脑海里面的知识,在氛围的带动下勇敢地说出自己知道的知识,达到反思和复习的目的.
结 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三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学生一旦通过简单的知识构建形成“三思”能力,在面对日后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就将显得游刃有余.小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呈现的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学习状态,几乎每名学生都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问题,而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所有的知识,让学生不断补充,在每一次补充的时候都顺便回顾之前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思维导图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三思”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三思”能力也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是素质教育下的新探索、新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梦琼.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张爱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文存阅刊,2018(3):11.
[3]修焕然.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西藏教育,2016(10):23-25.
[4]冷海江.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