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行为建设的思考

2020-03-17李立菊靳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行为习惯育人

李立菊 靳晴

[摘           要]  大学生行为建设是大学生受益终身的大事,大学生行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打造。高校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行为建设,应全面统筹学校各领域、协调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综合调动人才培养各方面育人资源与优势,一体化构建内容完美、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大学生行为建设机制。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大学生;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096-02

一、什么是行为建设

人的行为是需要建設的,这里说的行为建设是培养优秀的品质,人的行为建设亦可称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国行为建设学的创始人赵菊春先生曾提出:人的行为是可以建设的。通过建设某一种行为,去替代某一种习惯,就是建设一个好的行为,去替代你不好的习惯。当你把这种行为不断重复,不断演练,这种行为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然后用好的习惯取代不好的习惯。人的行为建设从时间上来讲是一个终身践行的过程,没有终点。在一定的成长阶段内,大体上可分为相互渗透的三个步骤:(1)思想的引领。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的行为表现为极强的目的性和价值性。那些跟着感觉走、随波逐流、误打误撞的行为,是很难达成预期目标的。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大学生行为状态,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切。“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时,应以基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起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德育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的有效行为,才是形成优良品行的前提条件。(2)对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在监督、约束与规范。思想引领固然重要,但思想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当美好的理想遇到残酷的现实时,行为主体的犹豫、彷徨甚至意志发生动摇都是常见的。此时外在的监督、提醒、约束,包括激励就显得十分重要了。(3)行为的塑造,品格的磨炼。对人的品质的评价,从根本上是取决于人的行为表现,优秀的品质都是在一次次良好行为的自觉重复的基础上练就的,模范人物都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显山不露水的点滴牺牲与奉献的修炼中铸就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关键时刻才能因卓尔不群的举动定格在荣誉榜上。列宁曾指出,共产主义新人品德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于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已经从必须遵守变为习惯于遵守”“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经达到的成就”。

二、关于大学生行为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大学生行为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的言谈举止是社会文明的代表与风向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风范能够有效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体现了大学生的教养和道德修养。大学生的行为状况直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大学生学习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熏陶,接受新思想的启迪、接受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徜徉着、追求着;在个人与集体之间苦恼着、选择着;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历练着、成熟着。大学是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最近一站,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里程碑。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行为方式的建构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行为建设在大学阶段就显得弥足珍贵,很多错误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不良行为习惯,在该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可以得到纠正的。

(二)大学生行为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大学生行为建设的好坏,在大学阶段的培养和教育固然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文明程度,却不仅仅是在大学阶段完成的。它与前期的家庭以及中小学教育密切相关,它与整个社会环境的状况密不可分。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在大学生行为建设工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大学生行为建设这个系统工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深远,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打上家庭影响的烙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原生态环境,家长思想观念、处事方式,对大学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人的一生都很难摆脱来自父母的观念的桎梏。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会对学生的人生观持续产生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行为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具有教育的启蒙性,其影响也是十分长远的,而且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有许多都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隐患,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有家庭经济状况方面,有家庭氛围、有家庭结构、也有父母的养育方式等,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成长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部分。

学校教育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巨大的。《礼记·学记》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它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也有论述: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啼哭声音都是一样的,等他们长大后,其风俗习惯却各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教使之然也。”就是说后天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对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而人的某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严重影响其后天的发展。因而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即行为的建设一定要从小抓起,一张“白纸”可以写最好的字,画最好的画,家庭和学校教育都不可错过时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坚持教育理念与价值观引领的一致性,才能取得行为建设效果的实效性。

事实是最好的教育,社会环境同样严重影响着人的成长与习惯养成。人就其本质属性来讲是社会的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当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在经历着一场快速而深远的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势必对大学生在心理适应和行为规范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使大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合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生行为建设工程。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學生行为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的行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的行为状况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检验。就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行为建设的举措来讲,“三全育人”是目前国家从宏观层面对大学生进行行为建设的最权威纲领性提法。“三全育人”是指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即“三全”。为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目前很多高校进行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对大学生养成教育即行为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一)全员育人

教育乃百年大计。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育人主体,每个人都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明确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是全体教职工的职责。“教师教书育人、干部管理育人、员工服务育人”,发挥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人员的育人作用。避免说的说、做的做,说的和做的两层皮,形成合力育人的格局,只有这样,大学生行为建设才能实现贯通式打造。

(二)全过程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从在校学习到寒暑假社会实践、从课堂到寝室到校园文化环境,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在学生大学期间分阶段设置目标和开展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认真组织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国防军事训练、学习竞赛、学习帮扶、宿舍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入学教育、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关注、顶岗实习、职业规划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服务,规范和建设学生的行为,形成大学生行为建设的一体化打造。

(三)全方位育人

育人全方位、无死角。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的重要抓手。第一,高校应积极探索将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到大学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实现教书育人。第二,开设“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参观考察活动,观看影视资料、关注新闻媒体、参与社会调查、专题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等活动,在切身参与的基础上增进情感体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思想和行为互动优化,实现大学生行为建设的全方位打造。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五个注重[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24.

[2]宣银.对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创建法治文明校园的思考[J].法制博览,2020(6):202.

[3]张彭清.浅谈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4):45.

编辑 武生智

①本文系2018年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2020)“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jg18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立菊(1967—),女,黑龙江龙江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靳晴(1984—),男,黑龙江黑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行为习惯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