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2020-03-17荀春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课程

荀春华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广泛开展,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抓手。我国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步入新时代。在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为此,高校要在重视创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将思想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分析当前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主要思路。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创业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010-02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而如何培养人、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关系到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要坚持好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扎实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我们国家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由过去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使命,目前高校大学生基本是“00后”,这一代学生在我们国家步入新时代踏入高校的大门,他们身上也具有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此,必须转变传统上把思政课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观念,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的理念,努力探索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新路径。

二、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

(一)创业教育者的思政教育理念需要加强

截止到2018年,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2.8万余门、上线相关在线课程4100余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目前,高校专职创业教师的比例还不够高,高校创业教师主要还是以兼职为主。从对创业教师的走访来看,普遍认为创业课堂主要还是传授学生创业的技巧,教授一些基本的创业政策,如何鼓励学生去创业,树立创业的理念。对于在创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应该交给思政课教师,认为是思政课堂的任务。可见,创业教育教师对创业课堂的思政教育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将思政教育融入创业课堂的方法还有待改进。

(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通过作者在学生创业课堂上的调查和了解,学生普遍认为创业课教学生创业当老板,认为自己要考研,要找工作,没有想过要当老板,为什么还要上创业课,对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为什么要上创业课,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学习才是主要的,创业与自己无关。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对创业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造成思想的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为什么要创业的认识不足,对创业过程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创业的理解十分局限,不利于其创业精神的形成,对我们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根本目的的认识也不足。

(三)创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所欠缺

创业课堂的思政教育点还不够突出。虽然各高校逐步重视课程思政的工作,将思政教育逐步融入各类课堂中,但是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更多还是侧重于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创业意识的培养还侧重于从“赚钱当老板”、解决就业困难、改变个人状况和命运的角度来引导。而没有更好地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缺乏广阔的视野和格局。因此,在学生创业理念、创业精神的培养上,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对于解决学生为什么创业的帮助还不够明显,思政和创业内容容易形成两张皮,结合不够紧密,课程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点不够充分,缺少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的课堂环节。绝大部分都是以创业为主,缺少典型的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的案例。

(四)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入开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的创业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通过对部分高校的了解以及对教师队伍的分析,不难看出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高校专业化的专职创业教师队伍还是相对薄弱,相对不稳定,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不少高校只能从辅导员队伍、行政人员队伍、专业接近的教师队伍中或是校外企业家中临时选拔。有的高校只有兼职教师队伍,有的高校专兼并存,师资队伍大部分是由行政人员、辅导员和校外企业家组成的,只有少部分来自专业课教师。现有的队伍中,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几乎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举措

(一)加强专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應将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规划中。当前高校的创业教师主要是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因此,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职业化创业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具有企业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诸如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招聘教师。还包括具有思想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创办企业经历的辅导员。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鼓励其参与企业创办,熟悉企业创办流程,参与企业问题诊断。还可选聘素质较高的企业家参与授课。

(二)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

创业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区别,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创业课堂。因此,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教师思政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加强学习,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要定期开设各类培训班,以及通过党课学习等途径,使教师能够关注时事,关注学生动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创业课不仅仅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创业的技巧,鼓励学生创业,在创业理念的树立上,一定要站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命运的角度,与学生分享创业理念的树立,使学生对为什么要创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加强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创业教育的课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加强互动是创业课堂的特色。因此教师应灵活采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灵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做事、经营企业。

3.提高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课堂的技巧和能力

结合创业的理念、方式、技能、目标等,最大深度和广度挖掘与创业所能结合的思政内容以及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创业紧密融合,使学生心领神会,深受启发。

(三)为学生创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创业教育的成果需要通过创业平台进行展示,目前,各大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逐步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入驻创业。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建了很好的平台。高校要在创业平台建立的同时加强对入驻学生的辅导,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检验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理念,通过成功创业的实践,教育学生常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学生培养团队精神、教育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就业行情,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树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思政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就是要将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教育合力。“课程思政”改革的手段之一就是做到全员育人。全员育人的前提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充分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认同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全体创业教育教师主动提升思政素养,了解思政课程内容,探索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知识同频共振,发挥合力育人的力量。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打破各自为政的教学形式,使知识传导与价值引导能够在同频率中达到共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张俊武,陈庆玲.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融合探析: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5-97.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課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