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0-03-17蓝东张少华黄斯雯黄麒麟
蓝东 张少华 黄斯雯 黄麒麟
[摘 要] 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升,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进行论述,首先指出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后给出应对策略,包括改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加大管理和监控网络信息的力度、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领域等。
[关 键 词] 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004-02
一、引言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社会。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对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校方与教师必须对此部分工作进行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人生以及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1.网络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播速度也在逐步增快。因此,各种层面的文化与价值观在这虚拟的世界中得到糅合,输出的信息不免良莠不齐。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很可能受这些信息的影响,无法自拔,甚至一些大学生直接将这些扭曲的观念与思想作为真理信奉。
2.冲击了教师固有的权威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讲授与实践活动组织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指导,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因此,在知识的传授层面,教师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丰富,直接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唯一性,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强烈冲击,导致教师的感召力与引导力被大幅度削弱。
3.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的虚拟性,让很多事物无法考察真伪,甚至可以打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限制,人们可以通过自我伪装的方式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获得更多存在与欢愉感,容易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导致心理出现扭曲的情况。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与人格发育还不够成熟,不具备对信息进行鉴别的能力,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发育受到影响。
(二)机遇
1.可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结构
采用课堂传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提前备课,并在讲解过程中搜集大量的资料与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学生在封闭的空间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相关理念与知识,不仅教学效率不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随着网络技术在校园的普及,大量的辅助设备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慕课等,不仅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方式,也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尤其是让书本上枯燥的文本能够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
2.可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不仅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传统单一的校园教育局限性也被打破,家庭社会同样可以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这种巨大的教育合力,让此项工作的落实效果更强,开放的教育方式更是让学生获得了动态的指导,网络环境成为良好的育人模式出现的基础,因此应得到社会、校园的关注。
3.可赋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与时政热点。而网络技术的普及,让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因此刚好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需求。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较为被动、灌输性强,因此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在高校较为受欢迎。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与需求获取信息,甚至可以在一些论坛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与他人进行意见交换。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策略
当前新形势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也不符合学生当前获取信息的习惯与喜好。而建立在多维教育空间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变、立体,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变得主动。因此,这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好的转变。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更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学习层面必须与时俱进。所以,高校必须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开拓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科学化的教育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得到更加全面细致的引导,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改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缩减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对教师的依赖性也较强。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具备较高的权威性,学生与教师之间很少产生互动,学生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种权威式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变,尤其是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并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其次,起引导与辅助作用,为了让此项工作获得更好的成果,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视。
1.让高校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虽然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来源渠道多,信息量大,但是网络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周期短,如果学生没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自身学习的碎片知识有效连接起来,就无法梳理出独立且系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导致学生容易受到其他思维方式以及观点的影响。
2.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教育体系框架和内容进行完善
利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教学工具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例演示与活动创建,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真知、认识真理,进而对自己的“三观”进行修正,树立责任意识,为今后的社会发展与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3.网络环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知识传送方式进行革新与转变
通过立体化的网络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政学习过程,将单向传输、教师说教等教学方式转变为双向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交换意见、积极互动的模式。当然,校园也要积极应用新方法,例如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设置论坛、公众号等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参与性更强。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交流互动平台上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进而转变学习态度,而这种教育交流方式也可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政策等教学工作更加生动有趣。
(二)加大管理和監控网络信息力度
加大网络信息的监控力度,是保证网络环境更加洁净、健康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当前网络技术普及度如此高的情况下,各种信息发布平台上的信息不仅容量大,还良莠不齐,常处于一种真理与谬误并存的状态。同时,虚拟性特征较强,如果高校在信息监管上没有达到相应的力度,就可能出现一些影响校园安全或是秩序的事故,后果无法预想。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监控与管理措施,结合校园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现状,对相关平台上的信息进行过滤与审核。及时净化网络,制止谣言、谬论等言论在校园内滋生与扩散。校方应及时制定网络系统、平台使用的规章与制度,禁止各种不良信息的出现与传播。同时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保障网络环境的洁净与健康。同时,还要保障网络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加入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来,加强引导,尽量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在思想意志层面构筑起网络使用的道德与法治“防火墙”,防患于未然。
(三)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领域
网络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普及与快速发展,让其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主动抢占网络阵地,营造更加洁净、健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立体、多元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加高效、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专业素质高、思想道德好的可塑性人才。
1.教学工作方式上应该更加多样
虽然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并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立体式的教育。
2.在网络平台建设层面,校方要尽量保障网站形式新颖、网站内容丰富
网站内容要与学生的求知习惯一致,扩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与学习生活。
3.校方领导与教师必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本校的优势专业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
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接受更加完善的教育,让这种文化熏陶方式更加高级。网站建设上,同样要人性化、自由化、实用化,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得更加高效。
四、结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搭乘网络快车,丰富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革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为社会打造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同时,及时跟随网络技术与呈现方式的更迭,让学生可以接触最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雪红,丁保会.浅析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祝文锦,段晓允.基于网络背景下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农家参谋,2017(22).
[3]高新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新闻战线,2018(10).
编辑 曾彦慧
①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1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9SZC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蓝东(1971—),男,瑶族,广西忻城人,广西师范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