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治思维在企业中的运用
2020-03-17谢燕燕
谢燕燕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将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法律的力量,全面引入法治思维,坚定法治信仰、坚信法治精神,全面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让法治思维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将通过法治思维对企业的重大意义,分析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运用。
关键词:企业 法治思维 运用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标准,在企业中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在当前社会的经济思维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多变,其中免不了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种矛盾冲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将法治思维有效的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以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进度,维护稳定的企业道路。
一、法治思维对企业的意义
法治思维要从法律的立场出发,尊重法律规则、坚持程序正义。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面对文化体制的改革浪潮,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有着越来越凸显的重要性,在企业法治思维的运用下,加强了法治建设,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要求,更是深化了企业改革、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1]。在企业管理经营中,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例如政治思维、经济思维和道德思维等,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都是以企业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所以大多企业都会以经济思维来运用企业模式中,从而忽略了法治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只有在企业中运用法治思维管理才能使管理行为具有稳定并且正确的预期发展,这种预期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法治不是惩治和处罚,法律也不等于纠纷和诉讼,法律并不是企业唯恐避之不及的礁石,而是帮助企业凝聚资源的轴心,是放大利益的杠杆。
二、法治思维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提高企业人员的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的落实能够不断提升管理阶层和员工个人的法治意识。在企业管理中,需要重视法治思维观念的实际价值和运用,长期自觉的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才能养成守法的习惯。因此,需要企业领导首先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从高层推动法治,才能带动其他员工具有法律意识,增加其法治观念。在处理问题时考虑事情的合法性,并且使用法律为去也创收增效,维护企业的集体利益。在这样良好的企业环境中才能有效提高和增强法治观念。
(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社会有法律法规的维护,而在企业中也有企业的规章制度来监督,通过运用法治思维,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也越发完整,进一步确保了企业能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会保持企业发展中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财力和生产到销售过程都是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完成,当然也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下进行。因此,企业想要合法的运行,就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只有很好地运用法治思维才能保障企业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强制性,促使企业自有制度体系的构建更加科学和高效,还能利用法治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并且巩固企业规章制度并能有效的执行。
(三)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
企业的生存模式一定是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所改革的,其中的改革改制都必须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虽然改制改革都是破旧立新的,具有一定的創新超前性,免不了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依据科学合理的理论作为指导,要深刻领会把握国家改革的精神和发法律原则,以达到企业改革目的。在企业实行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法治思维的作用,综合思考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法律原则性,才能更好的进行企业改革,正确处理改革中将会面对的一系列难题。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需要改革的推进,同时法治建设也是全面深入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化改革不仅是要发展生产力还要建立公平、稳定、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而这种长效机制就是法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中运用法治思维,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法律的有效范围内,正确的处理好企业中的难题,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规范企业发展行为,促进企业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化解,将企业的管理行为更加合法化,避免了违法经营生产的法律后果,保障企业能够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艳红.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前沿,2014(Z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