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安提戈涅》中人物话语的分析

2020-03-17欧杨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提戈涅言语行为理论

摘  要:《安提戈涅》作为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忒拜三部曲”之一,作者通过人物之间的会话将一部伟大的悲剧呈现给读者。本文基于约翰·奥斯丁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对话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剧中人物克瑞翁的所展现的骄傲,进一步揭示克瑞翁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为文学作品中人物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安提戈涅;克瑞翁;骄傲;言语行为理论

作者简介:欧杨洁(1995.12-),汉族,安徽滁州人,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2

一、引言

作为古希腊的伟大悲剧之一,《安提戈涅》中的各个主要人物都有其自身的骄傲之处。而其各自的骄傲在对话中就能体现,一方面,克瑞翁的骄傲则是其作为男性的身份,作为国王的权力,权威和地位。另一方面,安提戈涅公然违抗克瑞昂的禁令不能被容忍,不仅因为他作为国王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且他作为男性的地位受到了来自他所瞧不起的女性的威胁。(孙鑫,2017)最终,正是这些他引以为傲的骄傲导致了他妻死子亡的局面,也成为了自己的悲剧。叔本华曾说过:“悲剧是生命冲动的镇静剂。”妻子和儿子离世的悲剧也使得克瑞翁的骄傲的消失,并且承认自己所犯的错。本文以《古希腊悲剧戏剧全集2:索福克勒斯悲剧》(张竹明译,2007)为参考译本,选取其中的对话,运用语用学中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安提戈涅》中部分人物的对话来论述克瑞翁的骄傲体现在哪些地方,来进一步揭示克瑞翁的性格特征。

二、言语行为理论简介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 在其著作《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提出的,后来又经美国哲学家塞尔(Searle)、格莱斯(Grice) 等人发展逐渐形成。主要核心是把语言理解为一系列行为和实践,话语的发出就相当于做事。在奥斯汀看来,语言不仅是用来“陈述、描述和解释”的,而且是用来实施某些言语行为的。首先,在他的理论中,他把句子分为两种类型:施为句(constatives)和叙事句(performatives)。后来,他放弃了原来的理论,建立了另一个模型来解释行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根据他的新模式,说话者在说话时可能同时在做三件事,这三种行为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是说出单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传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人意图的行为,是在说话过程中所完成的行为。言后行为是通过说话完成或通过说话所产生的行为,是由话语所带来的结果和变化。(戴炜栋.2002:89) 此外,施为句就是一些在说话过程中所实施的行为,为此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得到成功的实施,也可能不成功。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就必须满足一定的合适条件,包括a. 主题内容合适;b.行为实施者和行为的对象合适;c.行为实施者必须认真实施行为;d.实施行为须给对象帶来某种结果或影响。(何自然,2001:218-219)

马大康教授(2014)曾写到“文学虚构是话语施为意义上的虚构,而非表述意义上的虚构,文学利用种种途径凸显话语施为的建构性,强化话语的言外之力,并在人与话语间建立起新的意向性关系:主体间性关系。”因此我们在分析戏剧中人物的话语时更关注的是言内、言外及言后三种话语行为。通过从言内、言外及言后三种话语行为对小说人物话语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人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展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在下文中笔者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人物的话语,但着重分析第二和第三点。

三、基于克瑞翁的骄傲的话语分析

1.克瑞翁作为国王的权力例析

克瑞翁作为国王有权要求他人遵守他的命令,并且下令,任何人不得埋葬波吕涅克斯,他是个逃亡者,……把余下的人变为奴隶。这个人我已向全城邦宣布,不许埋葬或哀悼他,让他的尸体抛弃野外,任鹰和狗撕食,让人们看见他被撕得血肉狼藉。”(2007: 331-332) 可以看出。克瑞翁的言内行为是他所说出的话语即“波吕涅克斯”“逃亡者”“奴隶”“宣布”“埋葬”“哀悼”“抛弃”“撕食”等词,从而表达单词的字面意思:在克瑞翁的眼里波吕涅克斯所做的坏事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叛徒。克瑞翁的言外行为是通过这样的话语表达了他说话的意图,即命令所有人,没有人可以埋葬叛徒的尸体,告诉合唱团他现在是国王,有权要求别人做某事。言后行为是指话语产生的效果,即克瑞翁成功地让事件的发展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忒拜的市民也都遵守了他的命令,没人敢去埋葬波吕涅克斯。从他所说的话可以看出克瑞翁的举措是明智的,如果他下令埋葬了国家的叛徒,可能就会有更多人就会背叛国家。

“因此,我的儿啊,希望你别做了爱情的俘虏;为了一个女人丧失了理智的主宰。你得知道,娶一个坏女人在家里和你同床,怀中的快乐很快就会变得冰冷。有什么是比一个坏的情人更大的祸害?你应该把这女孩子视同仇人,憎恨她,让她到冥土去嫁给别人。”(2007:364,下文只分析言外之意和言后之意。)从这个对话中可以看出克瑞翁的言外之意是给他儿子提建议,他的意图是要求他的儿子离开安提戈涅。然而,其言后行为,他的意图没有成功地实现。无论是作为忒拜的国王还是作为一位父亲,他的儿子都拒绝接受他的命令,尽管这言后之果是失败的,但从这句话可以得出克瑞翁是一个非常专横和无情的人。这也反映出一个人一旦获得了权力,他的思想就会变得封闭,认为权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以上两个例子都表明克瑞翁因为自己拥有了权力而变得过于骄傲、自负,他有权要求他的公民和他的儿子做他想做的事。当一个人得到了权力,他所说的就是真理,权力也就变成了真理。克瑞翁的骄傲来自于他的权力,他可以制定所有的规则和决定,这就是权力的力量。

2.克瑞翁作为国王的权威例析

对于克瑞翁来说,作为国王,他的权威不容挑战和侵犯。例如:

克瑞翁:要忒拜平民规定我如何执政吗?

海蒙:瞧你说这话不像个年轻人吗?

克瑞翁:我必须按别人的意思统治这国土吗?

海蒙: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是城邦。

克瑞翁:城邦不被认为是统治者的城邦吗?

海蒙:你可以在没人的地方独裁统治。(2007: 369-370)

克瑞翁用了几个问句来表达他的意图,告诉他的儿子不要挑战他的权威。然而,其言后行为却没能成功实施。他的儿子不同意父亲的独裁政策。克瑞翁之所以对儿子这样说是因为对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太过骄傲。此外,由于他的骄傲,克瑞翁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他所统治的公民的意见,也显示出他很不耐烦,一心只想巩固他的国王地位。

“克瑞翁:不,对城邦所任命的人,必须服从,不论大事小事,也无论他公正不公正。能这样服从的人,我确信,他不仅能成为好的被统治者,也一样能成为好的统治者……”(2007: 365) 从言外行为看,克瑞翁正在发表声明,打算告诉忒拜公民,他是国王,是这个国家的代表,所以他所做的就是公民希望做的。而言后行为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忒拜的市民都被他的话说服了。因此,无论如何,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权威,倘若没有人服从权威,一座城市就会被摧毁。通过分析克瑞翁话语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可以得出他对自己作为国王的权威和地位感到无比的自豪。

3.克瑞翁作为男性的身份例析

克瑞翁的作为男性自尊心使他觉得自己比女人优越。

安提戈涅:谁说得准这在下界是有罪?

克瑞翁:即使死后,敌人也不会变成朋友。

安提戈涅:我的天性不是和人一起恨,而是和人一起爱。

克瑞翁:如果你一定要爱,那你就到地下去爱他们吧;至于我,只要我还活着,决不让女人做主人。(2007: 354)

从上述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克瑞翁的言外之意是警告安提戈涅以此来捍卫他作为男人的尊严。但言后行为并没有得到成功的实施,即安提戈涅并不畏惧把克瑞翁的警告,根本没把克瑞翁当作是忒拜的国王,也不尊重他。她的话带有对克瑞翁的男性地位和尊严的蔑视,因此克瑞翁做出了愤怒的回应,这也表明了克瑞翁对亲属关系的冷漠和无情。

“克瑞翁:……因此,我们必须维护秩序的权威,无论如何不能在一个女人面前后退。如有必要,我们也宁可被一个男人打败。免得别人说我们不及一个女人。” (2007: 365)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克瑞翁想让忒拜的公民知道,男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女人打败,他也不想让公民知道他受到女人的藐视。听了克瑞翁的劝说,言后行为生效,即克瑞翁通过其令人信服的论证成功地说服公民相信他的话:男人比女人优越。他对女性有偏见,憎恨所有的女人。他是一个太骄傲的男人,所以他不能忍受一个女人敢不服从他,他也没有尊重过任何女人。在他心目中,纵容安提戈涅的抗命是对他的侮辱。他的男性骄傲使他变得残忍、无情和自私,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失去了百姓的理解和爱戴。(徐珊珊,潘媛媛, 2011)

四、结语

通过对一些人物对话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克瑞翁对他的男人的身份、国王的权威和地位感到骄傲,从侧面也反应出他是一个自私、无情和专横的人。但从他下令禁止埋葬波吕涅克斯的尸体是为了防止其他市民也做出同样的举动也可以反映出克瑞翁是一个顽固而理智的人。但他的骄傲是导致他垮台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他余生都将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另外,通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研究人物的话语,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要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仅仅研究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够的。话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言语行为不仅仅是说一串词,而是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对现状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分析人物的言语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何自然, 冉永平.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马大康. 话语行为与文学虚构[J]. 文艺理论研究,2014(1): 30-44.

[4]孙鑫.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的矛盾解读[J]. 北方文学(下旬), 2017(7): 98.

[5]翁麗娜. 基于礼貌原则的《安提戈涅》中人物话语的分析──以安提戈涅的悲剧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4(18): 134-135.

[6]徐珊珊,潘媛媛. 谈俄狄浦斯、克瑞翁和安提戈涅的悲剧性格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 77-78.

[7]张竹明&王焕生译. 埃斯库罗斯等著.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2:索福克勒斯悲剧.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安提戈涅言语行为理论
神性向人性的回归:安提戈涅形象解读
“可活的生命” :从《安提戈涅的诉求》论巴特勒的批评观
《安提戈涅》中两姐妹的形象分析对比
论《安提戈涅的故事》对悲剧《安提戈涅》的改编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话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