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狄亚》与《窦娥冤》比较研究

2020-03-17陈冬梅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狄亚窦娥冤抗争

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古希腊文学史上,涌现了大量的悲剧题材。本文以由中国四大元杂剧作家之一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二者的异同。笔者就《美狄亚》与《窦娥冤》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以及悲剧意识与文化差异进行了全方面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美狄亚》《窦娥冤》 抗争 悲剧

作者简介:陈冬梅(1998-) 女,重庆市沙坪坝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与地名用字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03

一、引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古希腊文学史上,涌现了大量的悲剧题材。本文以由中国四大元杂剧作家之一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二者的异同。

《窦娥冤》与《美狄亚》同为戏剧体裁,且二者都以女性抗争为题材,且各自在中西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此,对这两个文学作品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期刊网上关于《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比较研究的文章较少,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宝斗《透过悲剧看中西方女性对命运的抗争--<美狄亚>与<窦娥冤>的赏析》,张德胜《美狄亚与窦娥》以及宋南南《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这3篇主要从女性抗争的角度来分析美狄亚与窦娥的形象的不同,但没有一篇是对二者在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悲剧意识与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填补这个空缺。

二、创作背景

1.1 《美狄亚》创作背景

《美狄亚》的作者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在创作中,加深了对“神”的怀疑,他生活在的时代经常发生战争和瘟疫,致他的悲剧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国家,在被罗马征服之前,他们是民主的,自由的,崇尚英雄主义,在文化上,他们以古希腊神话和英雄史诗为核心,这样的文化传统导致他们那个时代的作家,大多讴歌历史,崇尚神话,歌颂英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人的光环掩盖了一切事物,他们认为,男人是战士,是值得歌颂的英雄,女人和其他的物品一样,是男人的一个附属品。在以颂扬英雄为主流的时代背景下,欧里庇得斯发现了作为人本身的悲剧性。在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其主要歌颂的人物形象都是男性,歌颂他们在矛盾冲突中代表正义顽强抗争,其最后导致失败与灭亡。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背景下,社会制度的悲剧性以及人本身的悲剧性是很难被表达的。欧里庇得斯,在男权统治的社会现实下,首次关注到了女性意识的复苏。这使欧里庇得斯成为古希腊戏剧史乃至世界文学中第一个以女性抗争意识为主题,发现女人、同情女人戏剧家。《美狄亚》表面上看实在反抗抛弃她的男人伊阿宋,实际上欧里庇得斯将这种女性悲剧加以升华,表现出对整个男权社会的抗争与控诉。

1.2《窦娥冤》创作背景

《窦娥冤》是中国四大元杂剧作家之一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生活的元朝,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军事需要,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各级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更是数不胜数。关汉卿作为读书人的代表,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与社会的不公,他把他所看到的、听到的百姓的惨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来源于《列女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关汉卿沿袭了东海孝妇中女子的孝顺和温和的性格特点,塑造了忠贞、孝顺的窦娥的形象。这也符合儒家思想中女子的形象。窦娥的悲剧是整个封建社会造成的,正是这种儒家经典教条,束缚了窦娥的反抗。几千年来,儒家学说成为神圣不可侵犯非的教條,在规范人们言行的同时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女人被要求“三从四德”、要守贞洁、做烈女。这种封建的传统制度,扼杀了人的思想与反抗,尤其是女性。因此,关汉卿以窦娥的冤死作为结局,窦娥的反抗,是借助神灵,她笃信“因果报应”,所以关汉卿以三桩愿誓来作为窦娥的反抗,以此来反抗封建黑暗的官场与社会,表现出对当时黑暗的官场与不公的社会现象的揭露与批评。

三、故事情节

3.1《美狄亚》故事情节

美狄亚的故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金羊毛”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女子遭到丈夫被判,最终选择通过杀害自己的孩子来惩罚丈夫的故事。美狄亚是科尔喀斯的公主,也是月神赫卡忒神庙的女祭司,精通巫术,这为后来她的一系列复仇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伊阿宋是伊俄尔科斯城邦国的王子,他来到科尔喀斯盗取金羊毛,在这个过程中,美狄亚对这位异乡人一见钟情,流露出古希腊女子对英雄狂热的崇拜与敬佩。她不惜背叛自己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去追求她所谓的爱情。她利用她的巫术,征服了看守金羊毛的大蟒蛇,为伊阿宋扫清了一切障碍。当他们成功盗取金羊毛后,美狄亚抛弃了自己的国家、亲人,决定与伊阿宋远走他乡。美狄亚的兄弟奉命追赶,当时的美狄亚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因弟弟不成全她的幸福,不惜将弟弟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扔进大海。美狄亚与伊阿宋来到伊俄尔科斯城邦国,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害后,在美狄亚的帮助下惩罚了新国王之后被赶出了家乡。夫妇二人来到科林索斯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好景不长,伊阿宋为追求金钱与权利,喜欢上了科林索斯的公主,一心想成为科林索斯的女婿。伊阿宋变心后,对美狄亚的早已没有当时的感情。科林索斯国王下令将美狄亚妻和她的两个儿子驱逐出境,这种行为彻底激起了美狄亚的愤怒。美狄亚为自己谋得去处后,设计杀害了科林索斯国王与公主,随后又杀死了她与伊阿宋的两个儿子,以“杀子惩夫”的方式报复了伊阿宋。

3.2 《窦娥冤》故事情节

窦娥原名窦端云,其父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为了凑盘缠进京赶考,将只有七岁的端云卖给了放高利贷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蔡婆婆给她改名为窦娥并从小待窦娥非常好,窦娥十七岁与蔡婆婆的儿子成婚,可没过多久,蔡子因病去世,留下窦娥与蔡婆婆相依为命,随着蔡子的去世,蔡家家境一落千丈。蔡婆婆去城外找欠债的赛卢医还钱,赛卢医见蔡婆婆孤身一人,便起了杀心。被经过的张驴儿父子救下。事后,张氏父子欺负蔡家婆媳无依靠,赖在蔡家不走,并且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窦娥嫁给张驴儿。但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一顿。后来蔡婆婆生病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怀恨在心,便在汤里偷偷下药,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不料羊肚汤最后被张老儿喝下,当场死亡。张驴儿愤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过推到窦娥身上,并将她们告上了官府。楚州知府贪赃枉法,早已被张驴儿收买。不分青红皂白将窦娥拖到公堂上严刑拷打,逼她招认。窦娥痛的死去活来仍不承认。知府知道她对蔡婆婆很孝顺,便提出要鞭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经受不起,无奈之下含冤招供,于是官府便给窦娥定下死罪。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愿誓:血溅白练、天降大雪、楚州大旱三年。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血全部溅到高挂的白布上,天地色变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覆盖在窦娥的尸体上。接下来,楚州果然大旱三年。所有人相信窦娥的冤屈,后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知府也受到了惩罚。

四、人物形象

4.1 美狄亚人物形象

美狄亚是古希腊文学史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具有女性反抗意识的人物形象。她热情开放,敢作敢为,充满了力量与激情,同时又大胆而残忍,选择杀子惩夫的方式来复仇。她具备女人共有的感情,曾经一度相信爱情,把丈夫当作自己唯一信赖的男人。为了爱情抛弃一切,甚至杀死自己的兄弟,背叛自己的父亲与国家。可一旦她的爱情遭到背叛,便将爱情化为仇恨的怒火,变得心狠手辣。女人通常胆小,见到刀剑也会胆战心惊,但一旦有人背叛她,破坏了她的婚姻,她也会采取最强硬、最残酷的手段去惩罚丈夫。美狄亚的性格形成分为三部分:首先她是科尔喀斯的公主,生活无忧,向往爱情。那时,她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公主。其次是遇见伊阿宋,陷入爱河无法自拔。为了帮助自己心爱的人,不惜背叛自己的国家,杀死自己的兄弟,与伊阿宋这个外邦人来到异国他乡。这时她是一个生活在爱情中的幸福女人。最后,当伊阿宋变心,即将迎娶科林索斯公主并意欲将美狄亚逐出境外的时候,美狄亚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弃妇形象。她也曾经相信爱情,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可当她被抛弃后,也曾发出“爱情真是人间莫大的祸害!”的感叹。她精心的复仇计划,让人不得不心生恐惧。通过个性与共性的互衬,塑造了一个大胆残忍、敢作敢为又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

4.2 窦娥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妇女的形象。窦娥也从小跟着穷书生父亲窦天章学习,谨遵封建文化的教诲。作为一个女子,她遵从“三从四德”、守贞洁、做烈女的教条。处于儒家思想的束缚下,窦娥养成了孝顺、温顺的性格。“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忍气吞声空嗟怨。早已是十年不睹爹爹面。” [1] 96窦娥从小逆来顺受,在家听从父亲的安排,在蔡家听从蔡婆婆意愿,跟着蔡婆婆操劳家务,任劳任怨。窦娥被蔡婆婆收养后,乖巧孝顺不忤逆,在丈夫死后,谨遵妇德,坚持不嫁二夫。为丈夫守寡,即便受人威逼,也坚决不妥协,不仅自己坚守妇道,也要求婆婆同樣如此,谴责婆婆“怕没得贞心儿自守” [2]92、“不知羞”。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窦娥镇静、坚定,绝不示弱。窦娥体恤婆婆年迈,无论自己受到怎样的酷刑逼供也不招认,可一旦要婆婆受苦,窦娥便心生不忍,用自己的死换婆婆的生。窦娥的形象是当时中国妇女的典型,关汉卿借助窦娥,为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发声,一边讽刺官场黑暗的,一边流露出对“窦娥式”女子的同情。通过窦娥的三桩誓愿,爆发窦娥心底的反抗意识。关汉卿通过写窦娥发誓后,阴风怒号,白雪纷飞的悲剧气氛,唤醒了世人的良知,激发了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塑造了封建教条下典型的妇女形象,以此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而抗争。

五、艺术特色

5.1 《美狄亚》艺术特色

《美狄亚》在结构上以完整为主要的艺术特点。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头、身、尾”前启后承[3] (p25)的情节必然性原则,美狄亚遭到抛弃后复仇这一行为,正好符合这个完整原则。在《美狄亚》中,讲故事的保姆和歌队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狄亚复仇前的故事是经过保姆讲述的。在开头,先交代美狄亚复仇的原因,前半部分着重描写美狄亚被逼入绝境的绝望与痛苦,后半部分写美狄亚对丈夫的仇恨和对儿子的爱以及复仇的行动,气氛逐渐变得恐怖。这也是美狄亚性格的转变。整部戏剧结构紧凑完整,集中写了“复仇”这一件事。欧里庇得斯是 “心理戏剧的鼻祖”。他在《美狄亚》中,着重刻画了美狄亚复仇的复杂心理。尤其是当她决定 “杀子惩夫”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一边是对儿子的爱,一份来自母亲的爱;一边是对抛弃自己的丈夫的仇恨。

“不要这样做!可怜的人啊,快放了孩子,饶了他们吧!” [2]118、“不,这一定不行,我不能让我的仇人侮辱我的孩儿!”。[2]117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美狄亚复仇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次,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精神。虽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但欧里庇得斯着重是想表现妇女的反抗意识。剧中描写了日常的生活场景、家庭争吵的情节,这是真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

5.2 《窦娥冤》艺术特色

《窦娥冤》在艺术上,运用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融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窦娥临死前的三桩愿誓:六月飞雪、血飞白练、三年大旱。这些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却表达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用现实主义烘托浪漫主义,以此来表达作者及人民大众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与反抗精神。关汉卿在《窦娥冤》中,非常注意剧场性的实现,交代人物关系和戏剧场景都十分简洁。在节奏安排上,紧凑集中。在短短的四折戏中,将剧情组织得繁简得当,疏密相间。从窦娥七岁的生活到悲剧发生,十三年的故事一笔带过。第三折戏着力铺陈,表达窦娥对黑暗现实的反抗与控诉。其语言通俗生动,既具有戏剧语言性格化的特点,又运用了现实生活中各种语言素材。如【滚绣球】一曲中,将窦娥的满腔怨恨倾泻出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 96又如《鲍老儿》唱词,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把窦娥和蔡婆婆生死离别的苦楚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忍气吞声无嗟怨。” [1] 96《窦娥冤》的结构特点符合李渔“密针线”的原则,每一人或事都有出现的理由,都有前后对照的关系。从窦娥拒嫁到含冤昭雪,也是一种必然性的体现。

六、悲剧意识与文化差异

《美狄亚》与《窦娥冤》结局的最大不同在于:美狄亚采取“杀子惩夫”看似极端的复仇方式;窦娥选择的是依靠神灵,采取“因果报应”式的复仇。形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在于二者所处的文化体系不同。美狄亚所处的是以古希腊为典型的海洋文化体系;窦娥所处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体系。由于所处的时代、文化体系不同,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悲剧人物形象及不同的悲剧模式。

6.1时代不同

美狄亚所处的时代是古希腊城邦时代,人们崇尚自由平等,思想开放,强调人的个性的解放与自我独立。这样的时代风尚决定了美狄亚一开始就大胆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实现个人的理想,美狄亚对伊阿宋残忍的报复属于追求自我权利与尊严的反抗,而后上升到受压迫的女性追求实现自我到反抗施压的男权社会。

窦娥所处的时代是儒家学派流行的封建时代。窦娥自幼受到封建礼制、儒家教条的影响,造就了她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封建时期,女人必须遵循三从四德,因此窦娥形成了孝顺、善良、守礼节的古代女性特征。窦娥最后的反抗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她身为一个女子,不能杀人复仇,只好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祈求神灵,实现因果报应。

6.2文化体系不同

美狄亚所处的文化体系是海洋文化。西方文明源于地中海沿岸,被称为“海洋文明”。其主要特点是商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与强烈的个性。海洋文明是全方位的,生活在这种文化体系下的人们,善于从异质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创新精神。个性是海洋文明最明显的特点之一。生活在沿海的人民,思想开放,人口流动频繁。古希腊最鼎盛的时期是无正式的政治联盟,取而代之的是松散的联邦。在对外殖民扩张、人口流动的同时,促进了文化与思想的开放交融。其最主要的商业文化,在交易的过程,造就了生活在这种文化体系下的人民的多变性。“变则通,通则久。”在与人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契约精神。美狄亚与埃勾斯的契约就是美狄亚复仇最强大的支持。此外,海洋文化崇尚力量与自由的天性,具有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这也是美狄亚选择杀子复仇的核心因素。

窦娥所处的文化体系是农耕文化。中国起源于黄河流域,属于标准的大河文明,其主要特点是农耕文化,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大河给予古代华人水源与土地,使人们过上以农耕为主,靠天吃饭的生活。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使人们具有强烈的保守性与稳定性。由于是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人們缺乏创新意识与契约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隐忍顺从的性格。这也是窦娥逆来顺受性格的成因之一。农耕文明的传承性,深刻的影响着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农耕生活的粮食种子、工具制造等知识需要传承与积累,其中传承性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儒家文化的传承。

西方文明注重进取与挑战,东方文明更注重遵从与苟安。[5] 63中国的农耕文化和欧洲的海洋文化所造成的性格差异,使美狄亚成为一个重视个体自由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使窦娥成为一个委曲求全,遵守伦理道德的中国女性形象。

七、结语

中国人信奉“守规矩,知进退”、“顺天命,守本分”、“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观,[5] 64这种伦理观长期影响着生活在这种文化体系下的人们的思想,束缚着他们的行为。窦娥也不例外。西方人敢于冒险,推崇“个人本位,自由至上”、“不自由,毋宁死”的价值观,[5] 63这种价值观使西方人形成了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反抗意识,个性张扬,放纵原欲的特点。这也是美狄亚敢爱敢恨孤注一掷的气魄和强烈抗争意识的来源。

参考文献:

[1] 关汉卿.窦娥冤.见: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2002.

[2]欧里庇得斯.美狄亚.见:古希腊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5.

[4]宝斗.透过悲剧看中西方女性与命运的抗争——《美狄亚》与《窦娥冤》比较赏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2,35-37.

[5]毛睿喆.中西方“弃妇复仇”文学形象比较研究——以美狄亚、杜十娘和窦氏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v.28;No.138,61-65.

[6]宋南南;陈祎满.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No.631,75-78.

[7]杨晓莲;罗均丽.美狄亚与窦氏——中西文学中复仇女性形象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8-63.

[8]罗婷.《美狄亚》与《窦娥冤》情节结构比较[C].重庆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美狄亚窦娥冤抗争
传统道德的背离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对古希腊悲剧形象美狄亚的分析
克丽丝塔·沃尔夫《美狄亚-声音》中美狄亚母题的演变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凯鲁比尼的《美狄亚》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雪夜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