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让幻想成为现实
2020-03-17张牧笛
张牧笛
开栏语:如果说电影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逼真的幻梦,那么科技就是那架造梦的机器,电影中的惊人想象又会推动科技的发展。电影与科技,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科幻电影是光影梦与造梦机的完美融合,它硬核又浪漫,深邃又有诗意,借助这个专栏,我想和大家一起触摸这份想象的真实,而那正是这些电影历久弥新的秘密所在。
我的科幻啟蒙是家里的一本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它给我的童年生活打开了一扇亦真亦幻的窗户,让我的想象飞天遁地。书中那些曾令我着迷的神奇物件,投影仪、电子眼、电视电话、智能机器人、人造器官、环幕立体电影……如今已经梦想成真,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阿瑟·克拉克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在一个落后时代的人看来,现代科学与魔法无异。”让我们跨越时代,一起看看当年那些科幻电影里的“异想天开”,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
一部跨越时代的科幻电影
2011年,如日中天的苹果起诉三星的平板电脑抄袭iPad,三星则向美国加州法院提交了某部电影里的截图,以证明平板电脑的设计并非苹果原创,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做出来了——这部电影就是大名鼎鼎的《2001太空漫游》。
很难用故事梗概来归纳这部极大考验耐心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之所以被誉为“摸到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是因为影片中对于太空的描述全部是依赖于想象和预测。影片中关于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画面极其精致,又极其壮丽,放到今天来看也颇为惊艳,而它的预言本质则使之具有一种太空绝唱般的空前魅力。要知《2001太空漫游》是1968年上映的作品,次年,“阿波罗”号飞船才登上月球,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足迹。可以说,1968年的观众提前整整一年看到了人类最伟大一步的预演。
“人机对立”是《2001太空漫游》的主题之一。片中著名杀手——“哈尔9000”超级计算机系统,一次次掀起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思考。电影对“哈尔9000”的设计构想具有革命性,它像一个完整的“人工意识”,控制着“发现”号宇宙飞船去往木星执行任务。指挥者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把真正的任务透露给宇航员,而是给“哈尔9000"下达了指令:向宇航员隐瞒实情,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木星任务。当“哈尔9000”发现被蒙在鼓里的宇航员有可能导致木星任务失败后,决心杀死他们,一场惊心动魄的人机大战就此展开……
IBM公司曾经大张旗鼓地为“哈尔9000”庆祝生日,科学家们乐观地相信,虽然目前的电脑可能还比不上哈尔,但到2050年,肯定能够实现哈尔式的全智能。然而到了那时,如果人工智能发现我们人类成了完成任务的最大阻碍,会不会也像电影里那样,毫不犹豫地消灭我们呢?
当幻想成为现实
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说:“科幻电影的魅力在于,一部分故事情节能在若干年后找到现实对照。”幻想其实只是科幻电影的一个元素,并不是这场想象游戏的全部意义。无限可能才是科幻电影的真正内核,优秀的科幻电影会为科技普及和科技创新提供养料,它像一个巨人,用双手温柔地接住所有缓缓降落的奇思妙想。
没有什么比科幻电影的预言成真更激动人心的了。
2002年的影片《少数派报告》中,还很年轻的汤姆·克鲁斯戴着操控手套,通过移动双手来操控电脑,将文件、文本、视频和图片在大型屏幕上丢来丢去的情景,让当时的观众目瞪口呆。而到了2008年的《钢铁侠》中,这种操作已经进化到不需要专用手套,直接可以通过手指滑动、手指缩放来实现。2019年9月,华为Mate30系列在德国慕尼黑正式亮相,此系列无须触碰屏幕,就可以通过姿态感应器、微核NPU,实现隔空上下滑动、隔空抓取截屏等各种操作,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就这样不经意间成为了现实。
2005年,由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科幻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将黄色的巴别鱼塞到耳朵里,就能实时听懂其他星球的语言。2017年,谷歌发布了一副名叫Pixel Buds的耳塞,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即时翻译。
2010年上映的电影《盗梦空间》中有“把梦境植入大脑”的桥段,而如今把梦境植入老鼠大脑已经成为现实,这项研究成果或许有朝一日能用来治疗人类的精神创伤,用愉快的梦境代替脑海中的不愉快记忆。
2011年,科幻剧《黑镜》系列中有这样的设想,在眼睛瞳孔内植入芯片,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登录云端服务器。而2016年,谷歌申请了专利,将微型设备直接植入眼球以改善视力。
至于无人驾驶汽车,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Explorer,电影《我,机器人》中的奥迪RSQ,也已经成为现实,部分还启动了量产计划。英国发明了一种悬滋浮座椅,利用基座的永久磁体,令椅子长时间悬在空中,据说灵感来自电影《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的雪地飞车。
让幻想照亮未来
如今,5G的研发、AI的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上个20年人们对于计算机的预测,上个10年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预测,也许下个10年会在量子技术上重演。曾创作出《侏罗纪公园》的科幻作家迈克尔·克莱顿在其作品中多次想象神奇的量子技术,他的小说里充斥着“量子多宇宙”“量子泡沫虫洞”“量子运输”“量子纠缠态”等等令人既感新奇又感陌生的词汇,其所预言的量子技术的强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如今也在现实中一步步得到印证。
日前,谷歌宣称他们实现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用量子计算机来完成传统计算机无法胜任的任务,从而实现他们声称的“量子霸权”。但同时,也有科学家提出量子计算机还处于非常早期的技术阶段,未来量子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人类始终可以在艺术领域保持对未来的畅想,科幻电影与现实技术也可以在这个时空中不断相逢,擦出火花。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利用科技预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进行治疗和养生,可以将真空磁悬浮列车、空中汽车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记忆植入或者记忆删除,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去外太空旅游。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有一句话:“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一万年后、十万年后……未来市将变成怎样?这最新最美的图画,是靠我们用劳动的双手去绘制,当然也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把它绘制得更美丽,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曾经的预言无论是已经成真,还是尚在路上,人类把科幻变成现实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