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闿运传记文的艺术特色

2020-03-17安婵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安婵

摘  要:王闿运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一生经历丰富,交游广泛,创作了不少富有特色的传记文。其传记文记录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吏治黑暗,塑造了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方面,其文笔锋犀利,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的记录了传主的一生,其创作理论对后世传记文创作也有非凡的影响。

关键词:王闿运;传记文;艺术特色;价值和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02

王闿运一生创作卷帙浩繁,颇有名望,著作大多收录于《湘绮楼诗文集》。他笔下的传主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当时贤淑恭谨的优秀女子和妇人,二是当时地位虽低却是平寇抗敌的忠勇之士,三是德才兼具的普通平民和一般劳动者。其旨在弘扬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勇士精神和赞扬是非分明,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对当权者的腐败黑暗的批判。

“傳记对传主的个性描述总是被安排在身份框架之内,并且按照其身份的变化描写及其人格的发展。”[1]23每一位传主都有其自己的身份和个性,探究传主身份及个性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1、王闿运传记文的思想内容

王闿运塑造了有一批有代表性,与传统思想观念相符的底层英雄人物,表现他们的忠义之情。他善于刻画人物,在塑造人物的形象过程中,他对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特点都会详细的描写。如《李仁元传》中:

仁元披甲上马,负剑,腰短弓矢,手长矛先驰。约其卒曰:“即战有利害不测,吾未死,必不敢退!吾为若等先取其酋,彼徒众不足诛也。”……马上运一丈矛,直冲寇,刺黄衣队首仆殪之,马前进数十步,寇众大惊。

在《清史稿》中亦有对李仁元抗战杀敌至战死的场面描写:

仁元曰:“贼旦夕且至,临敌易令,是谓我不丈夫也。”遂议并力战守。值久雨湖涨,城圮,无险可撄。於是审度地势,衍庆军南门,仁元军北门,为犄角。部署甫定,贼扬帆大至。麾军燃炮,碎贼舰,贼绕东门登岸,入城,衍庆迎击,贼稍卻。又绕而北,仁元率乐平勇巷战,矛刺仁元,踣,脔割之。所部犹力战,死者过半,卒得仁元尸以出。[2]14590

《清史稿》对事件作了客观描述,少有情感表露,叙事语调毫无波澜。王闿运从语言和动作各方面来描写其募兵杀敌的场面,表现了他的崇高气节,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形象。此外王闿运还重细节描写。如《陈景雍传》:

景雍既以书生为吏,不废诗酒。县人士入见,留与对引,日夜酒客常满。”写绝命词之前“隧取酒,酌数十杯,而命诸吏卒饱食。

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真实生动,嗜酒如命的书生形象。

王闿运还通过在文章末尾附上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如《陆建瀛传》末赞言:“陆之治江,灼灼有能。地广理剧,独用统维。簿籍左右,才思愈恢”。此外他还十分善于选取一些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丰满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矛盾冲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如《黄淳熙传》选取了黄淳熙在长沙断富僧案和湘乡挣地案来彰显其清廉为官,善于吏治。王闿运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各具特色,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2、王闿运传记文的艺术特色

王闿运传记文的艺术特色除了上一部分提到的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用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选取典型事件设置矛盾冲突之外,其传记文雄深雅建,自然洒脱,笔锋犀利的文风和写实精神也值得我们探讨。

王闿运散文创作“各有体宜”[3]305,张舜徽论王闿运之文曰:“溯原子史,熔铸陈词,典丽浑重,为晚清第一”[4]350非一般人所能及。王闿运所做传记文大都行文简练,文风雄深雅建,长于叙事,用具体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话语不多而情事毕现,意味深长。如《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

爰起孤幼,有志功名。及履崇高,超然富贵。然其遭际,世所难堪。始则升斗无资,终则帷房悼影。但耻于侘傺,一从豪宕。

“然其际遇,世所难堪”短短八个字将传主的盖世功业及赫赫盛名表现到极致,也将全文主旨细腻的展现出来,在传主身世悲苦、情感落寞、漂泊羁旅的潦倒困厄中凸显传主的人格魅力,主题鲜明,文辞典雅,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特色是骈散兼行,文笔雅洁。其文或骈或散,或骈散兼行,灵活多变。”[5]376

王闿运批判时政弊端亦毫不留情,笔锋尤为犀利。《列女传·辨通》:

未闻选用将相,召见贤士。今日选妃,明日挑女。吾闻古有无道昏主,今其是邪?

直斥皇帝,义正言辞,毫无畏惧。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将女童的胆识个性与皇帝的贪恋美色,荒废朝政的本性暴露出来。王传记文多关注社会现实,抨击时弊,多呈现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对家国命运的慨叹及对社会黑暗的批判。钱基博云:“其为文章,长于抒情叙事,从容讽刺,中含诡谲,已优游出顿挫,而不以驰骋为曲折。”[6]64道出了其传记文在叙事、抒情、议论上的独到之处。

《汉书·司马迁传》中班固曾引扬雄,刘向之言,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王闿运的传记文就继承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的实录精神,同时还模仿太史公的笔法,在传记末尾对人物进行点评,发表其观点和感慨。在《列女传·辨通》中揭露了当时咸丰皇帝只顾自己贪恋欢愉,不知百姓冷暖的事实,王闿运丝毫没有对其进行美化,而是直接暴露出来。

王闿运《冤狱记实》有言:“自咸丰以来,节镇权重,以喜怒为曲直,以爱憎为生死。”描述了官吏们的独断专行、嚣张跋扈、肆意搜刮民财等恶行。其坦言无忌、秉笔直书的写实精神和不徇私不畏事的写作态度,将官吏的自私自利、好逸恶劳、勾心斗角刻画的现实再现笔端,表现出刚正不阿的真诚与可贵,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环境,这正是其文的可贵之处。

3、王闿运传记文的价值与影响

王闿运崇尚汉魏六朝,以拟古为要,但他的散文和辞赋却是自成一家,不受前人思想局限,而是往往借古题写今意,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悟。钱仲联亦在《论近代诗四十家》中指出:王闿运“宗法八代,下及盛唐,与晚清‘同光体一派分道扬镳。”[7]68

王闿运善于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构思立意,选材结篇,不落俗套,文体意识极为清醒。其祭悼文写的真情饱满,文采斐然,读来令人忘怀。陶菊隐《近代佚闻》云:“中兴诸将及名臣督抚求作墓志铭,不惜已千金为寿。”[8]111且在行文中力推《史记》《汉书》,反对文以载道。邵镜人《同光风云录》中说到:

文者,圣之所托,礼之所寄,史赖之以信后世,人赖之以为语言,词不修,则意不达,意不达,則艺文废,俗且反乎混沌……[9]192-193

可见当时文人作文多有束缚,但他却能独树一帜,不受局限的抒发己意,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由此而被肯定。

王闿运的散文创作长于叙事,行文简练,善于刻画人物,在细节中将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真实,且时常穿插议论,或论已之悲情、或叹时代之黑暗、或悲他人之命运,笔锋犀利,俨然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他直面社会现实,抒发感慨之情的写作方式对后来作家的散文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后世作者了解到文学创作中文章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真实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莫友芝曰:“独立千载谁与友,自成一家始逼真”。[10]305对王闿运的散文辞赋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张之洞对王闿运的作品甚为推崇言:“洞庭南北有两诗人,王壬甫有无言,樊樊山近体,皆名世之作。”[11]112他将王闿运的作品称为名世之作。

王闿运一生创作众多,一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且他作为“湖湘派”的领袖,成就卓越,也在近代湖南的文坛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对后世文人以及湖湘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正润.现代传记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周颂喜.王闿运未刊手书册页[J].船山学刊,2001,(2).

[4]张徽舜.清儒学记[M].济南,齐鲁书社,1991.

[5]周柳燕.王闿运的生平与文学创作[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6]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M].北京:中华书局,1993.

[8]陶菊隐.近代佚闻[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9]邵镜人.同光风云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

[10]杨钧.草堂之灵[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1]易宗夔.新世说[M].张国宁点校.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12]姚鼐.古文辞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