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闻算法推荐的价值理念及风险的反思

2020-03-17武竹昕

新闻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个性化服务

武竹昕

【摘    要】算法推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闻领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然而新闻算法推荐技术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茧房问题、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对其公共价值的讨论。当下经常使用的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在采用算法推荐机制,是否真的会导致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问题——丧失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带来技术异化?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算法推荐;个性化服务;信息茧房;人机协作

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毫无疑问,属于算法和它的创造者。[1]算法推荐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它不仅被应用于新闻领域,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众媒体时代,编辑部判断一则新闻的价值是依据这则新闻的重要程度等进行议程设置,再面向广泛的大众传播信息。但近年来,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用户“私人定制”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茧房问题、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对其公共价值的讨论。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说,精确的算法推荐真的比传统的议程设置更加科学吗?当下火热的今日头条、抖音等都采用算法推荐机制,人们在享受精准推送带来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不再需要思考什么信息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也会忽视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久而久之,算法推荐技术是否真的会导致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问题——技术异化导致人丧失主体性和自主性?

一、新闻算法推荐与“虚假的满足感”

(一)新闻算法推荐

新闻算法推荐是依托算法技术,基于用户数据分析的一种新型新闻分发方式,将大数据、算法、人机交互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追踪用户的网络行为,运用算法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再进行精准推送。其目的在于改善当前因信息过载难以从大量冗杂数据中检索有效信息的状况,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个性化服务。算法推荐技术作为一种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兴科技手段,基本理念是“一切皆可量化”,具有精确性,用数字符号定量化阐释事物。[2]

2013年,今日头条开始运用推荐算法进行个性化信息分发,以“你关心的就是头条”为口号,体现了以个性化内容推送为发展机制的领先性,这是新闻推荐算法在我国较早的应用。当前,算法推荐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线购物网站、新闻客户端、视频平台、个性化音乐平台等都力图通过算法推荐技术满足更多用户的信息需求。

(二)虚假的满足感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技术合理性。所谓技术合理性,即技术变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手段,人的日常生活被新技术所控制,同时人的需求也被技术控制,而人们对这种新型的控制方式无从感知。马尔库塞将人的需要分为“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真实的需要是人对自由、独立和精神思考的需要,而虚假的需要,即由特定社会利益集团强加在个人身上,形成某种消费欲望,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真实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错将虚假需要当做真实需要。这些虚假需要主要是休闲、广告、享乐、消费等。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可快速得到满足的虚假需要,人们沉溺其中,大部分人丧失了对真实世界的思考,从而变成“单向度的人”。

仅仅依靠精确化的冰冷的数据来定义人们的个性化,看似是人们消费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人们无法再获取除此以外的其他内容,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会更加依赖算法推送的内容,建构起算法推荐为我们塑造的拟态环境。例如我们频繁依赖手机导航,是否会丧失认路的能力?我们习惯于手机APP推送新闻,是否会遗忘真实的世界?单纯地依靠算法推荐技术是否会使人丧失主动选择信息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

二、精准推送的强大吸引力:让算法更懂你

不可否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信息环境的扩张也伴随着信息过载问题,让用户在寻找所需的有用信息时,人工搜索变得极为困难,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感到无所适从。算法推荐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用户被动接受信息的习惯,打破了媒介针对一般的、普遍的社会大众生产、传递信息的模式,让内容生产者从用户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用户喜好和信息消费习惯,通过对用户阅读兴趣、使用行为数据的分析和社交图谱的建构等,针对用户所需内容实现个性化推荐。如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社交媒体“知乎”、微博、短视频平台“抖音”等,这些平台都在通过算法推荐技术,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从而吸引大批用户。从用户角度来看,算法推荐“只为我而服务”。

此外,互联网中海量的数据让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极为分散,内容生产者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取到全面的用户数据。算法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用户的浏览记录、阅读兴趣、行为习惯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信息的精准分发,一方面为用户节省了时间成本,提升了信息筛选的效率;另一方面,针对用户的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精准的内容推送,使用户拥有了专属的“个人日報”,这是算法推荐的最大吸引力,它能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三、存在风险的新闻算法推荐

2018年5月,今日头条将口号改为“信息创造价值”,由此可见,技术公司想要实现长足发展,仅靠掌握数据资源和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完全依靠机器和数据完成个性化内容推荐的路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极有可能令人陷入虚假需要得到无限满足的陷阱中。

(一)信息茧房的出现

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即人们只听他们选择和能取悦他们的东西。[3]他认为生活在“信息茧房”里的人们如同“井底之蛙”,使自己失去对外部环境的完整判断。当用户频繁接收某一类信息时,就会导致思想封闭、视野狭隘甚至极化,而强调个性化的算法推荐的确减少了不同用户间信息偶遇的可能性,因此个体用户应当在开放的、交互的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算法推荐带来的“千人千搜”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将用户变成一座座封闭的“信息孤岛”,久而久之,用户就会陷入自己制造的“信息茧房”中。如何打破“信息茧房”的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算法推荐带来的副作用,这是算法推荐平台应思考的问题。

(二)“圆形监狱”与用户隐私安全

“圆形监狱”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米里杰·边沁提出的,圆形监狱的四周是环形囚室,暸望塔位于监狱中心,监视者可以观察到囚犯的一举一动,在圆形监狱中的囚犯毫无隐私可言。2018年3月,Facebook陷入数据丑闻,被媒体曝光超过5000万用户的信息数据被资本公司利用,并被用于美国大选期间的精准广告推送,从而影响大选结果。众所周知,我们在日常登录或使用某一款APP或小程序时,经常会被要求允许公开访问个人资料、相册、地理位置等数据,看似随意的点击“同意”,可能个人隐私已经被资本公司收集并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阅读兴趣、行为习惯、健康数据、地理位置等,都被算法推荐系统所熟知,系统据此分析出用户画像,從而进行信息的个性化推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似乎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被监控隐私的“圆形监狱”中,而用户本人对此毫不知情。那么,我们的隐私安全由谁来保护?这是算法推荐带来的又一问题。

(三)公共价值缺失

算法推荐的背后是资本的扩张,掌握技术和数据的公司可以垄断传播资源,这种商业逻辑不免会让它们追逐商业利润而忽视新闻的公共价值。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不靠新闻价值争夺用户资源,而是靠算法做信息的“搬运工”,[4]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信息到达的精准度。虽然算法推荐能够快速分析用户兴趣并匹配相关内容,极为有效地实现了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然而,由于部分用户兴趣中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内容,不断推送此类信息无异于是对这些错误价值观的宣传,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丧失正确的价值追求。

(四)信息控制和技术依赖

算法推荐技术拥有对内容的控制权,用户失去了主动选择信息的权利,而信息选择权被算法推荐技术和技术背后的操纵者(企业所有者或程序员)所控制。Facebook的“偏见门”事件充分体现了这一点。Facebook声称自己是“中立开放”的平台,却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后,运用新闻算法技术刻意压制保守派的媒体及其报道,通过算法干预试图影响选民的意向。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算法提供的信息是否具有倾向性?有哪些是刻意推送的信息?那些被算法推荐机制屏蔽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更为重要?

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统治工具,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创造技术设备,用以维持并改善个体社会生活,同时也加强了个体对技术设备及设备所有者的依附。[5] “手机依赖症”是当下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者无法摆脱智能手机,而引发一系列身体、心理疾病。这充分体现了马尔库塞的观点:技术合理性本质上是控制的新形式。[6]看似算法推送针对特定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服务,符合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增强了对用户的吸引力,实则令用户无法摆脱对算法推荐技术所提供内容的依赖。算法推荐在向用户提供内容消费和娱乐体验的同时,也占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或原本用于工作、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令用户失去自主意识,成为算法推送工具的奴隶。[7]

结语:人机协作,规避风险

目前,算法推荐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但要认识到新闻算法推荐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使用新技术并不意味着人工推送和内容审核的全面退出,要平衡好机器和人工的关系,相互协作,形成互补,既提高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又增强社会公共价值内容的传播,才能够让算法推荐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注释:

[1]被人民网炮轰的算法推荐,究竟有多大能耐?[EB/OL].(2017-09-22)[2019-08-24]http://news.ifeng.com/a/20170922/52119945_0.shtml.

[2]陈昌凤,石泽.技术与价值的理性交往——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7(09):71-74.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9.

[4]吕新雨.生存还是毁灭: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生存与人类传播的未来圆桌对话[J].新闻记者,2018(06):28-42.

[5]刘念.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3.

[6]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

[7]郝雨,李林霞.信息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圈套[J].新闻记者,2017(02):35-39.

(作者:山西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个性化服务
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受方式与应对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浅析移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山西自驾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饭店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